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洋务运动第一家兵工厂,有着怎样的成果成就?制造了哪些武器装备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1浏览:48分类:历史

  如果说,1861年1月11 日,恭亲王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吹响了洋务运动的号角,那么曾国藩于1861年秋天在安徽安庆设立的安庆内军械所,就是洋务运动落地的标志。

  曾国藩为什么要设立安庆内军械所呢?  从1854年起,曾国藩率领自己组建的湘军,与太平军进行战斗,到1861年已有7个年头了。在战斗中,曾国藩深感湘军武器装备过于简陋,不但与英法军队的洋枪洋炮相差太远,甚至还比不上太平军。在著名的安庆之战中,太平军依仗坚固的城墙坚守了两年多时间,让缺乏重型攻城武器的湘军“望城兴叹”。最后,湘军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代价后,侥幸地挖通了一条通到城下地道,装上大量火药,将城墙炸开几十丈的缺口,才攻陷安庆城。南京的城墙远超安庆,攻陷安庆就用了两年,攻陷南京得用多少年?

  曾国藩奏报清廷,一再强调兴办近代军工业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加快进剿太平军,还可以增强国防力量,实现“自强”的目标。

  于是,1861年秋天,在攻陷安庆后,曾国藩经朝廷同意在安庆设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尝试学习西方技术,制造新式的枪炮弹药。这是清朝第一家以手工制造近代武器的军工作坊。

  有人觉得奇怪,曾国藩为什么取名“安庆内军械所”,而不是“安庆军械所”呢?后者不是更加简明扼要吗?

  一字之差,体现了曾国藩的政治智慧。

  我们知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曾国藩的湘军是他自己的军队,朝廷没有直接管辖权。湘军在与太平军作战时不断壮大,难免会引起朝廷的猜忌。如果再大张旗鼓地兴建兵工厂,必将加重朝廷的猜忌。

  为避免朝廷的猜忌,曾国藩一定要在兵工厂的名字上加一个“内”,表明这只是湘军内部的兵工厂,生产运行资金来源于湘军内部,生产的枪支弹药也用于湘军内部,这样一来,朝廷就会放心许多。

  难能可贵的是,安庆内军械所成立后,全部使用中国技术人员,不使用外国技术专家,“全用汉人,未雇洋匠”。曾国藩认为,只要“智者尽心,劳者尽力,无不能制之器,无不能演之技”。在曾国藩看来,凭中国人的智力和能力,完全可以造出不逊于洋人的“器物”。

  在曾国藩的邀请下,当时中国最好的科学技术人员,如华蘅芳、徐寿、龚芸棠、徐建寅、张斯桂、李善兰、吴嘉廉等,都云集于安庆内军械所,为兵工厂提供技术支撑。

  最初,安庆内军械所规模比较小,生产工艺简陋,生产技术水平很低,只能生产弹药,效果也不大好。1862年,在华蘅芳、徐寿等一批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安庆内军械所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蒸汽机。曾国藩认真观摩了蒸汽机运行的情况,并在日记本上记载下来:

  “同治元年七月初四日,华蘅芳、徐寿所作火轮船之机(蒸汽机)来此试演。其法以火蒸气贯入筒。筒中三窍。闭前二窍则气入前窍,其机自退而轮行上弦;闭后二窍则气入后窍,其机自进而轮行下弦。火愈大则气愈盛,机之进退如飞,轮行亦如飞。约试演一时。”

  曾国藩还高兴地说:“窍喜洋人之智巧,我中国人亦能为之,彼不能傲我以其所不知矣。”洋人能做到的事情,咱们中国人也能做到!

  有了蒸汽机,轮船的建造就顺理成章了。1865年4月,由华蘅芳、徐寿设计建造的黄鹄号蒸汽轮船在南京下关江面试航成功。这是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蒸汽机轮船,为木壳明轮船,以蒸汽为动力。船长17米,航速6节,自重25吨,总共耗资8000两银子。

  黄鹄号蒸汽轮船在长江江面试航时,首先沿江而上,逆流行驶了225里,用时不到14小时,时速约16里。返航时,由于是顺流,同样的路程仅用了8小时,时速约28里。显然,这样的速度与帆船相比,堪称“神速”。

  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黄鹄号蒸汽轮船建成后,并没有投入实际运用。

  1864年,曾国藩在攻克南京后,将安庆内军械所搬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内军械所”。这是近代中国四大兵工厂之一的金陵机器制造局的前身。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