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长平一战后白起为何没有乘胜追击攻打齐国攻陷邯郸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在历史上,能称得起“战神”和“杀神”的,只有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白起。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白起,战国末年的“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极善用兵,擅长大兵团作战,最喜欢采用歼灭战的方式杀伤敌方有生力量,使敌方兵力蒙受巨大损失。白起一生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一场战役莫过于长平之战。这一战,白起作为秦军主将,面对着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军主将赵括,利用其心高气傲、鲁莽轻敌的特点,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将赵军引入自己预设好的埋伏圈后,再将赵军分而围之,切断赵军的粮草供给,逼迫赵军匆忙决战。

  结果,此战赵军主将赵括被射杀,赵军四十几万人投降后被白起欺诈坑杀,一战消灭赵国士兵四十几万人,只留下了240人回到赵国通报消息。这一战彻底击垮了赵国,使其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与秦国争锋的底气。按理来说,既然白起在长平一战中已经基本将赵军主力消灭殆尽,那么攻占赵国首都邯郸,并得以击破赵国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结果却是白起到死都没有带兵攻陷邯郸,这是为什么呢?

  长平之战刚刚结束时,这时的白起不攻邯郸,并不是他不想攻,而是因为秦国内部的原因导致他没攻成。长平之战结束后,秦军大获全胜,持续好几年的秦赵长平之战,最终以秦军消灭赵军四十几万人的结果落下帷幕。此时白起认为应当乘胜追击,一举攻下邯郸,灭亡赵国。

  但是,赵国不会坐以待毙,唇亡齿寒的韩国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赵国走向灭亡。所以,韩国与赵国一方面派人花重金试图贿赂秦国宰相应侯范雎,另一方面又对范雎采取语言攻势。他们对范雎表示,白起现在已经斩杀了赵括,围住了邯郸。一旦赵国灭亡,秦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而白起的功劳之大必定被封三公,而到时候您地位就只能在他之下,并且就算灭亡赵国,赵国的百姓也不愿接受秦国的统治。与其这样,还不如让韩赵两国割地求和,同时也使白起不能得到灭亡赵国的功劳。

  范雎在韩赵两国的金钱攻势与言语攻势中被说服了,他找到秦昭襄王,表示秦军经过了长平之战的损耗,已经很疲惫,非常需要休养,希望允许韩赵两国割地求和。秦昭襄王觉得言之有理,就答应了。并且与韩赵两国达成了韩国割让垣雍,赵国割让六座城池,正月休战的承诺。从而让白起乘胜追击的设想落了空。

  不久后,秦国再次出兵攻打邯郸。这次白起正好身患疾病无法走动,就让另一位将领秦国的五大夫王陵去攻打邯郸,结果损兵折将。这时秦王准备再次启用白起,让他再次攻打邯郸,但这一次,白起却坚决不从,称病推脱。

  其实作为名将的白起自己很清楚,攻占邯郸灭亡赵国的最好时机已经失去了。其实,在长平之战后,赵国的主力军队基本上都被消灭了,赵国想要再次迅速组织大规模的军队来抵抗秦军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赵国长平之战的惨败的结果是几乎所有东方诸侯都没有想到的,原本强大的赵国转瞬之间就变得岌岌可危,其余的诸侯国根本没有反应时间,更何况各诸侯国都有自己的打算,好些诸侯国其实对于秦赵两国之间的较量本来就是持观望态度。

  那时候乘胜追击灭亡赵国时最好的时机。但秦王与韩赵两国议和后,使得赵国有了喘息时间,诸侯有了反应时间。所以,休战几个月后再打邯郸是很不明智的。白起向秦昭襄王表示,邯郸本来就很难攻克,而且赵国与多个诸侯国接壤,要是其他诸侯发兵救赵,很快就能到达前线。加上各诸侯国对秦国一直充满怨恨,虽然赢了赵国但秦国自己也受了不小的损失,国内空虚。要是赵国在国内坚持抵抗,其他诸侯在外策应,秦军必败。所以不能攻赵。

  秦王不信邪,换了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还增派了十万兵力围攻邯郸,但依然陷入僵持,秦军死伤过半。而白起的判断是没错的,赵国在秦军不断增强的攻势中逐渐不支,于是向魏国和楚国求救。这其中还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典故,比如“毛遂自荐”“信陵君窃符救赵”等。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位都投身于这场救援赵国的战争中。

  在得到两国的大力支援后,邯郸之战的形势逆转了,秦军不断地作战失败。白起听到后还表示,正是秦王不听自己的劝告,才落得这个结果。秦昭襄王闻言大怒,强迫白起出兵攻赵。白起仍然表示病重,哪怕范雎亲自请求依然不为所动。因为生病不方便的原因,白起没有立马启程赶赴战场。在他拖延的这段时间里,秦军战败的战报不断传来。

  秦王坐不住了,让白起立马上路,不得逗留。当白起到达杜邮这个地方的时候,秦王和范雎商量后认为,白起多次推辞、拖延是有怨言,不服命令,于是派使者赐剑让其自刎。白起举剑自刎前,仰天长叹,问自己是犯了什么罪过,才有如此下场。最后他想到自己坑杀赵国降卒的事情后,认为用欺诈的手段坑杀降卒的自己确实该死,于是拔剑自刎。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