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辛弃疾:一个生错了时代、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其中喷涌出来的英雄情怀令人无法忽视。这句词的作者辛弃疾,便是令人痛惜的文武全才,这个被誉为堪比管仲、乐毅的人,却又成为了人们口中“生错了时代”的典型。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

  辛弃疾在济南的历城出生时,时间已经走到了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年。这个时候,曾经君临天下的宋朝已经从“大宋”变成了“南宋”,曾经平静、富饶的大半个中原也已经成为了“金朝”的领土。

  所以辛弃疾一出生,就变成了金人“战俘区”里面的“战俘”。可偏偏辛弃疾的家族还无法离开济南,追随在南方重新建立起来的朝廷而去。因为早在北宋还没有灭亡之前,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就因为“犯了罪”而“累于族众”,导致整个辛氏家族都只能留守在历城之中。

  再加上辛赞这个人又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人,金人在“入主中原”之后,就把辛赞抓了过来,要求辛赞为金人效力,否则的话就杀他全家。不得已之下,辛赞不仅要背着北宋皇帝的惩罚,还在金人的胁迫之下披上了一个“叛国”的罪名。

  可是辛赞的骨子里还是效忠着宋朝皇帝的,但辛赞同样知道,自己已经是没有机会回到南宋朝廷了。于是,当辛赞在辛家的晚辈之中发现了辛弃疾之后,整日带着辛弃疾游览济南的山山水水。每到一处,辛赞就指着眼前的风景对辛弃疾说道:“看看,好好看看,这可都是我大宋的江山!”

  也正是因为受到了祖父辛赞的影响,辛弃疾从小到大,心中都埋藏着要驱逐金人,恢复大宋威名的理想。当然了,光靠着理想可办不成“大事”,辛弃疾便在祖父的教育之下,读起了讲述行军之道、用兵之法的兵书。

  在外辛弃疾却不显山不露水,生怕自己表现得太过出色,然后像自己的祖父那样,被金人强行拉去给他们效力。却也正是因为这样,少年时期的辛弃疾逐渐结识了一批和他一样有着相同志愿的少年豪杰。

  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

  公元一千一百六十一年,身处山东的耿京率领着当地的诸多豪杰,揭竿而起。沉默了二十一年,也默默积蓄了二十一年的辛弃疾看到了更多的“同道”。于是,在联合了济南周边的青年俊彦之后,辛弃疾带着一支两千人的队伍投奔了耿京,开启了他的抗金之旅。

  不过在这个时候,辛弃疾身怀的“少年侠气”还没有进入到世人的眼中。直到原本和他一起抗金的张安国通敌叛友,导致耿京身死时,辛弃疾才以一种令人震惊的姿态进入到世人的视线中去。

  这一天,奉命南下去联络南宋朝廷的辛弃疾回到山东,却发现留在山东的人只剩下寥寥数千残兵败将。在了解了情况之后,辛弃疾才知道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

  原来是张安国趁着辛弃疾和贾瑞全部离开了耿京的时候,偷偷向金朝送上了投降书,希望能够用“叛军头领”耿京的人头换一个职位。金朝自然是惹得起义军自乱阵脚,不仅答应了张安国的请求,还给了张安国一块安置军队的营地。

  张安国的背叛不仅使得辛弃疾连续几年来的努力都化为了泡影,就连他从济南带到耿京帐下来的那些青年俊彦也死伤惨重。看着昔日好友的惨状,辛弃疾气得五体生寒,没顾得上休整,就呼唤仅存的几十名好友,一人一马追向了张安国的方向。

  辛弃疾提着一柄精铁宝剑,五十个人,五十匹马,在经过了长途的奔袭之后早已精疲力尽。而在他们眼前,是五万名吃饱喝足了的士兵组成的军阵。

  五十人骑着马闯进军阵,犹如一滴水汇入了大海,没有惊起一分波澜。辛弃疾等人信马而行,犹如过无人之境。直到当辛弃疾等人骑着马把张安国的军帐团团围住时,军帐里的张安国还一边喝着酒,一边抱着美女。一声巨响,酒坛破碎,张安国人头落地。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辛坦夫千里奔袭,万军中斩将安国”的事件发生之后,辛弃疾的名声也正在各中原大地上传开。可这个时候,辛弃疾已然无路可去。

  昔日组建起来的力量已经在张安国的背叛中烟消云散,只能带着残部去投奔南宋朝廷。可在这个时候,曾经陪着他千里奔袭斩杀张安国的好友早已经对南宋朝廷感到了失望,在得知辛弃疾要去投奔朝廷之后,又一个接一个离开了抗金的队伍。

  事实上,要是辛弃疾之后没有去投靠朝廷,而是跟着一群朋友自己单干,恐怕还不至于像之后那样,一生不输当年汉代“冠军侯”霍去病的勇武落得个无用武之地了。辛弃疾一辈子虽然活了六十八岁,怒斩张安国的时候,更是只有二十五岁。但从他投奔了南宋朝廷开始,这个活着的传奇就陷入到了“窘困”之中。

  由于当时的南宋朝廷的皇帝和官员一心只想着和金国“议和”,用钱财和土地去换取一时的安乐。而辛弃疾在接触到南宋朝廷之后,虽然以很快的速度发觉到了这一点,但毕竟还是太年轻,不仅带来的部队已经被南宋朝廷的人分化掉了,就连身边的人都已经逐渐和他疏远了起来。

  就这样,从二十五岁到六十八岁,这四十多年之中,南宋朝廷除了真的到了万分危急的时候会想到还有辛弃疾这么一员“抗金大将”之外,就一直把他冷落在一旁。直到辛弃疾病逝,南宋朝廷才想起他们究竟失去了怎么样的一些机会,将辛弃疾追授为了光禄大夫。

  结语

  谁也没有想到,辛弃疾这位文武双全的南宋“冠军侯”,最后竟然是以词赋之名才能够进入到我们的视线中去。当年那支吓得金人两股战战的“飞虎军”竟然会在辛弃疾投靠了朝廷之后成为绝唱。

  南宋词人贺铸的这首《六州歌头·少年侠气》简直就是将辛弃疾的一生完完整整而当“拓写”了下来。尤其是最后那句“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不正是辛弃疾最后的写照吗?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