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邦临死前没有设计保护戚夫人,这是为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公元前195年,刘邦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楚汉争霸时期,当吕雉深陷项羽军营之时,刘邦便已经有了新宠戚夫人,后“鸿沟议和”吕雉得以归来,但刘邦的心却早已挽不回。到了刘邦晚年,他又意图废立太子,以戚夫人之子刘如意取代吕雉之子刘盈,虽然最终已失败告终,但吕雉与戚夫人之间的矛盾,却已是不可调和。

  那么,深知两人矛盾和吕雉性格的刘邦,为何不留下足够的措施保护戚夫人,以致其最终被吕雉残忍杀害呢?

  皇帝的首要任务是王朝延续,为此刘邦做了缜密安排

  对于一位皇帝来说,只要不是昏君,那么他的首要任务必定是尽力确保王朝的延续,对于刘邦来说,在易储之事宣告破产后,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刘盈坐稳皇位,然而他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刘盈孱弱的性格。

  刘盈继位之时已经年满十六,在古代来说,这个年龄虽谈不上成熟,但也绝对算不上年幼无知,然而问题在于,不知道是否与曾经的经历有关,刘盈实在没有帝王相,他的性格过于仁弱,而这恐怕也是刘邦曾经意图易储的一个原因。

  对于这样一位储君,刘邦所要考虑的最大问题,便是确保朝政的稳定和平衡,从而确保刘盈的皇位足够稳固。无论是主弱臣强,还是子弱母强,都不是刘邦愿意看到的局面。而不论是朝中大量的开国功臣,还是权力欲膨胀又心狠手辣的吕雉,相较于刘盈来说都太过强势。

  到了刘邦晚年,西汉最大的隐患“异姓诸侯”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而为了确保朝廷内部的稳定,他就必须平衡臣子和后宫之间的权力。刘邦知不知道吕后权力欲极强?又知不知道吕后在朝廷当中拥有极大的能量?我想,刘邦对此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相较于子弱母强来说,主弱臣强的局面无疑更为危险,毕竟吕后再怎么强硬,也不会硬夺了儿子的皇位(这个先例直到武则天才打破),而一旦形成主弱臣强的局面,皇帝的皇位无疑将时刻面临威胁,这也是刘邦明知吕后权力欲极强又心狠手辣,却仍对其持一定放任态度的原因。

  如此,到刘邦晚年时,西汉便形成了内有吕后与大臣相互牵制、外有刘氏诸王作为屏障的巧妙平衡。当然,为了确保这种平衡足够稳固,刘邦更是尽可能的将兵权交给了最为信任的将领,而这也是刘邦临终之前,要求陈平和周勃杀死樊哙、夺其军权的原因,毕竟樊哙是吕雉的亲妹夫。

  事态的发展完全超出预料,平衡被打破戚夫人一命呜呼

  如果朝廷内外的这种平衡,真的能够如刘邦所愿得以维持,那么有诤臣周昌的辅佐,戚夫人母子的性命无疑将会得到保全。然而,刘邦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就在他死后不久,事态的发展便已经完全超出了预料。

  首先是奉命诛杀樊哙的陈平和周勃,陈平知道刘邦已经时日不多,因此为求自保,说服周勃放弃了诛杀樊哙的计划,而是将樊哙绑缚之后交由陈平带回,再由周勃按照计划接管樊哙的军队,继续平定燕地叛乱。结果,陈平走到半道就得知了刘邦去世的消息,之后便立即赶回都城向吕后请功,表示自己并未按照诏命杀死樊哙。

  事实上,刘盈继位之后,由于其性格方面的原因,再加上吕后原本在朝中的势力,以及丞相萧何等人的态度,吕后很快便开始直接掌控朝政。对此,不论是皇帝刘盈,还是后来接任丞相之位的曹参、王陵,都对此无能为力,而陈陈平、周勃等人则是更多力求自保、置身事外,至于刘氏诸王,更是无力插手朝中内政。结果,刘邦费尽心机布下的后手,竟然全部失效。

  吕雉执掌大权之后,迅速就将曾经受宠的后妃们囚禁了起来,只有薄姬等不受宠者得以幸免。此后,吕雉又派人召赵王刘如意入京,身为赵相的周昌虽然极力保全,阻止刘如意入京,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吕后先是将周昌召回京师,接着刘如意也就只能无奈进京了。

  入京以后,刘盈虽然极力维护刘如意,但吕后还是趁着刘盈外出的机会,将刘如意毒死,同时又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不仅如此,吕雉还带着儿子跑去参观自己的“作品”,结果导致刘盈受惊过度,大病一场之后再也不问朝政。

  如上所述,刘邦虽然对于吕后的政治野心和冷血手段有所察觉,但为了确保刘氏江山的传承,在易储之举失败之后,他也只能留下吕后。毕竟对于皇帝来说,江山稳固才是最为重要的,在江山面前,曾经受宠的妃子,又算得了什么?

  因此,对于保全戚夫人母子,刘邦也仅仅只是留下了一个赵相周昌而已,刘邦唯一没有想到的,恐怕就是吕雉掌权如此之快,而戚夫人母子死的如此之惨罢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