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诸葛亮足智多谋,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死前留下神秘锦囊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一部《三国演义》将东汉末年的众生相,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段风云诡谲的岁月,在华夏文明历史进程中,留下过绚丽多姿的笔墨,也成就了众多英雄豪杰。

  三国时期,兵家纷争不断,是历史上少有的乱世之一。虽然是乱世,但这段历史让人神往,因为诞生过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也出现许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而当乾坤未定之时,每路人马的背后,都有许多谋士在背后指点江河、翻云覆雨。

  像我们所熟知的智囊族谱:郭嘉、陈宫、贾诩、司马懿、田丰、诸葛亮等等。在这些顶级的谋士圈中,诸葛亮当首屈一指,他的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虽说历史演义中的孔明多被夸大和神化,但在历史上,不论是人品还是智谋,他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诸葛亮一生算透人心,他不仅将生前事算无遗策,就连他死后的事也全在他的掌控之中,让人感到十分意外。对准焦距,让我我们走近诸葛亮的智慧人生。

  01

  诸葛亮,三分天下有其功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

  在草庐时,一番经典的“隆中对”,让刘备“茅塞顿开”。

  诸葛亮:“……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出山后,按照预定的“三分天下”大计,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九年(214年),攻取益州。 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为完成先帝遗愿,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因粮尽无援无功而返。建兴十二年(234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 。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乾隆帝: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约其生平,亦曰公忠二字而已。公故无我,忠故无私,无我无私,然后志气清明而经纶中理。

  02

  孔明死前留下神秘锦囊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诸葛亮的一生自带神话色彩,虽然不像小说演义那般对其充满了夸大和吹捧,但历史上的诸葛亮也足够传奇。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有很多,但像诸葛亮这般足智多谋、知识渊博、通透悟理、豁达开朗者,并不多见。

  才高八斗的诸葛亮,确实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其实在刘备第一次来到卧龙岗的时候,他就做好了跟随刘备征战天下的准备,可他偏偏要刘备“三顾茅庐”,这有何用意呢,很明显,诸葛亮是让刘备懂得珍惜,也要让刘备放心的明白,他诸葛亮这一生都会跟随在刘备身后。

  从诸葛亮出山到赤壁之战,到平定荆南四郡,到白帝城托孤、南征,再到后来的五次北伐,他都事必躬亲,每每在蜀汉经历一次又一次的震荡时,都是孔明在背后默默将危机化解,一个又一个锦囊妙计,总会在千钧一发之际,将危机化险为夷,让蜀汉一次次走出困境,重获新生。而且诸葛亮不仅能将生前事算得通透,就连自己死后,他也要掐指一算,将未知之事掌控在自己手里,这不得不让人敬佩。

  公元234年,诸葛亮带兵第五次北伐时不幸客死五丈原。据传,当刘禅看到诸葛亮尸身时,他的身旁还放着他临终时留下的一个锦囊。打开锦囊后,杨仪等人按照诸葛亮遗嘱所说,夸大形势,缓缓退军。当刘家军退军时,曹军害怕是诸葛亮施计,未敢贸然穷追。

  诸葛亮穷其一生奉献给了刘家,在其死后,也未曾浪费刘家资源风光下葬。

  原来,诸葛亮死后留下的这个锦囊中,除了有如何退兵之策外,还有诸葛亮对自己死后的安排。对于自己的葬礼,诸葛亮并无要求,只希望有一口棺木,有个土坑埋葬自己即可,至于埋葬地点,诸葛亮希望刘禅找几个人沿着定军山的方向一直走,走到绳子断掉时即可下葬。

  只可惜,刘禅一时间并不能理解诸葛亮的言外之意。但军师遗愿,必须尊重。

  03

  算透人心,赢得身后安宁

  正常来说,古人下葬是非常讲究的,尤其是像诸葛亮这般国之重臣。但让人不解的是,诸葛亮对自己身后葬在哪里,或者对安葬仪式,并没有刻意要求,更没有要求风光大葬。这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诸葛亮一定有他自己的用意,毫无疑问,这种安排一定是从蜀汉当时面临的实际情况来作出决定的。

  对后主刘禅而言,诸葛亮是除了父亲刘备之外,最为敬重的人。虽然一时间很难明白军师的用意,但他只能按照诸葛亮的遗愿去安排。

  刘禅挑选了4名精壮的士兵抬着棺材前往定军山,由于诸葛亮的棺材是上好的金丝楠木所制,所以非常的沉重。四个人这才抬了一天,便累得不行,但绳子丝毫没有断裂的迹象。几个人心想,这么粗的绳子,这么重的棺材,抬到狗年马月绳子估计都断不了。于是几个人动了心思,看见一路上没有人跟踪监督,他们索性将绳子给剪断了,之后便草草地安葬了诸葛亮。

  四个士兵将诸葛亮埋葬好之后,便回去复命了。刘禅见这几个人回来如此之快,便猜到他们对绳子做了手脚。一番逼问之下,四人最终将如何剪断绳子的过程一五一十招了出来。刘禅一怒之下,将四人给斩了。

  处死了四人之后,刘禅突然发现忽略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忘了问这四个人他们把丞相埋到哪里了。而自此之后,所有人都不知道诸葛亮究竟埋葬在什么地方了。

  事实上,令刘禅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样的结局正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就已经算到了刘禅会遵照自己的意思,安排四个士兵抬棺前往定军山。他也算到那四个士兵定然坚持不了多久,而且川蜀之地道路难行,所以,这4个士兵肯定不会把自己葬在定军山。

  另外,诸葛亮还算到了头号敌人曹魏阵营。在诸葛亮看来,自己死后,曹魏的人必然会派人来打扰他死后的安宁。而且,曹操手下还有着一帮擅长挖坟掘墓的“摸金校尉”,当初曹操就是靠他们“发家”的。要是被曹魏的人知道自己葬在了哪里,相信再严密的保护措施,也抵挡不了“摸金校尉”。

  因此,诸葛亮的这个锦囊妙计,可以说是算尽了人心,算尽了局势,才保护住了自己死后的安宁,如此一石二鸟之计,简直太过高明了。如今,我们熟知的四川武侯墓,虽说是诸葛亮墓,但实际上只是他的“衣冠冢”罢了,至于诸葛亮真实的埋葬地点已成千古之谜。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