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骗了刘备还是刘禅 诸葛亮为什么说益州一时富有,一时贫穷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和益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军师,凭借着神机妙算的作战指挥能力以及忠贞不二的为人处事原则,深受大家的喜欢,诸葛亮的事迹经过数千年的传播,至今仍在世界上流传。不仅如此,现在人们依然将诸葛亮作为忠臣的代表人物。
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是让人非常感动,赞叹刘备能有一个如此忠诚的军师来辅佐自己,帮助自己争夺天下。刘备死后,诸葛亮一心一意辅佐刘禅,希望能够将先主刘备的遗愿完成,因此他便带领军队前去北伐魏国,并在之前给刘禅写了一篇《出师表》。
这篇《出师表》也是非常的有名,在这篇文章中,人们可以详细的知道到诸葛亮对于刘备那种忠诚的忠心,以及想要帮助刘禅治理蜀国,最终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不过在《出师表》中有一句话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那就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今我们蜀国所统治的益州地区十分的弱小,这正是当今最为危急的时候啊。由此可以看出,蜀国后期所面临的社会环境还是十分严峻的。
不过如果知道三国历史或者读过《三国演义》这本书的话,我们就可以得出,当时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诸葛亮下山,第三次见到诸葛亮之后,刘备便和他详细的探讨了当世之事,以及当时战局的具体情况。
当刘备问起诸葛亮自己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时,诸葛亮给刘备指出,应该占领四川的益州地区。并以此为基业,在益州站稳脚跟之后,再去考虑攻打其他地方。当时诸葛亮所给出的建议是益州地区地广平川,并且人口稠密,很符合发展农业。
在当时那个生产力条件低下的时代,农业就相当于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如果刘备占领了益州这个地区,那么就可以掌握当时的经济命脉,从而以此为基础,来进行实力的扩展。
并且益州位于四川平原地区,这里的年降水量也很充沛,完全可以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因此,诸葛亮才十分重视益州这个地区,刘备也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带兵攻打并占领了这个地区,并把这个地方当做自己的大本营,在这里拓展自己的实力。
所以在刘备建立蜀国之前,益州这个地方真的是十分繁荣昌盛的,因此当时诸葛亮才对刘备说,益州是一个土地肥沃的富裕之地。然而十几年之后,天下经历了黄巾之乱,连年的战乱对人口造成了很大程度上的损失。
耕地也遭到闲置,而益州作为蜀国的大本营,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失。男人大多都被抓去充军,最后战死沙场,只留下女人和老人在家里务农,所获得的农业产量自然也就没有刘备时期那么充足,无力支持国家进行大规模的战事。
并且蜀国与吴国和魏国不一样,蜀国的所占领的仅仅只有一个益州,如果益州的农业生产出现状况,那么就会给蜀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影响国家的正常发展。而魏国占领了中原地区的12个郡州,实力非常强悍。
如果有一两个郡州的农业没有达到预期的标准,还可以从其他的地方进行粮食征集,吴国相比于蜀国和魏国来说,地理条件更加优越。因为吴国靠海,有利的自然条件不仅使得吴国的农业十分的发达,还使得吴国的造船业以及捕鱼也很繁荣,所以吴国算得上是三个国家当中所处环境位置最好的一个。
因此,诸葛亮在刘备当年请自己出山辅佐他一统大业时,对刘备所说益州是一个富饶的地方,不过在十几年之后,他在北伐前期给少主刘禅所写的《出师表》当中却提到了益州疲弊。他既没有骗刘备,也没有骗刘禅,他所说的益州强弱仅仅是通过魏国和吴国两个国家来进行对比的。
十几年的时间发生了很多的事情,使得蜀国从繁荣转变成了衰败,诸葛亮虽然作为一个神机妙算的军师,不过对于这种情况也是无能为力,他怀抱着雄心壮志希望能够辅佐刘禅完成刘备的遗愿。
总结:但是刘禅这个人却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诸葛亮只能含恨死在五丈原,一代英豪就此落幕。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徐庶走马荐诸葛后,刘备在寻访中将谁认成了诸葛亮?
- 11-30 刘备为汉室拼搏了一生,但诸葛亮为何却扶不起刘禅?
- 11-30 诸葛亮有取代刘禅的实力,但为何却说他没有这个胆?
- 11-30 如果当时诸葛亮没有拥立刘禅,那么结局会有什么改变?
- 11-30 诸葛亮为蜀汉呕心沥血,那刘禅对诸葛亮是怎样的感情?
- 11-30 为何说刘禅其实一直在装傻?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些什么?
- 11-30 诸葛亮究竟看出了什么?为何认为刘禅是个有智慧的皇帝?
- 11-30 诸葛亮应该去刘表手下任职,但他为何却偏偏追随刘备?
- 11-30 刘备托孤诸葛亮时是怎么想的?他为何还要加上一个李严?
- 11-30 如果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实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怎样?
- 11-30 曹操为何不去提前找到诸葛亮,并邀请他出山协助自己?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