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汉时期李家都诞生过哪些名将?最后结局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我们都知道从秦朝到清朝悠悠两千多年,其中出现了许多的著名大将和名将。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几乎每一个时代都可谓是名将辈出。举例来说,在秦汉时期的名将就有助秦统一的王翦、镇守北疆的蒙恬、号称“兵仙”的韩信、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立下“封狼居胥”之功的霍去病等等,他们骁勇善战、功绩赫赫,因此历来都得到广泛的尊敬和纪念,在茶余饭后被人们津津乐道。

  不过,在名将频频出现的秦汉时期,却有这样一个令人感到遗憾叹惋的家族,那便是李家。尽管作为将门世家,李家曾经先后出过率秦军消灭燕国的李信、被誉为“飞将军”的李广、以五千步兵击败数倍于己敌军骑兵的李陵等优秀将领,但这些将领却都没能拥有一个美满的下场,颇为令人唏嘘。

  首先,我们看看李信,作为秦国名将,《史记》形容他“年少壮勇”。靠着自身优越的条件,李信曾经深受始皇帝重用,在秦国吞并赵国的过程中,王翦率领数十万主力进逼漳水,而李信则是带兵攻打太原、云中等地,与王翦共同完成了灭赵的作战行动。

  自此之后,李信又跟随秦军北上讨伐燕国,并作为先锋率轻骑最早与燕太子丹交战。在当时,燕国完全不是秦的对手,因此李信轻易便获得大胜,且在此后更是一路追击太子丹到衍水,逼得燕王喜献上其首级求饶。凭借灭赵平燕的功绩,李信进一步取得了始皇帝的信任。然而,他却也因此逐渐轻敌大意。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始皇帝随后将目光投向了南方的楚国。对于讨伐楚国,王翦表示至少需要六十万,而此时意气风发的李信却表示二十万人就足够。接连获得的大胜让始皇帝也有些膨胀,他认为王翦是因为年老而变得胆怯,于是任命李信为主将,率军进攻楚国。然而,李信只在战争前期取得了优势,后期便被楚国名将项燕大败。

  此战过后,李信尽管还是得以参加了消灭齐、燕的作战,但都是跟随王翦之子王贲,不再有作为主将的机会了。一统六国之后,始皇帝派蒙恬北击匈奴,而先前伐楚时蒙恬只不过是李信手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很显然,如果不是过分自信轻敌导致了兵败,始皇帝可能会继续重用李信,以至于派他驻守北方。然而,他却没能把握住最好的机会,结果失去了信任,只得消失在了史书当中。

  在李信之后,李家又出了骁勇善战的李广。作为名将后裔,李广从小就锻炼武艺,相传他射术精湛,一次将箭矢射进了大石头当中,还有一次更是直接射杀了一头猛虎。文帝、景帝年间,李广镇守边关,深受匈奴人敬畏,被誉为“飞将军”,然而,因为当时汉王朝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所以李广并没有太多建功立业的机会。

  汉武帝继位后,积极开展对匈奴的作战,但此时李广已经青春不再。元狩四年(前119),汉武帝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漠北之战,而经验丰富的李广则被任命为了前军将军。原本,李广打算以一场大胜报效国家,但却不幸中途迷失了道路,导致贻误了战机。因为感到羞愧耻辱,李广最终引刀自刎,对于这样一位名将,就连司马迁都给出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评价。

  李广死后,其长孙李陵颇有爷爷的遗风,他作战勇猛、治军有方,因此深受武帝的器重。天汉二年(前99),武帝派李广利出兵攻打匈奴右贤王,而李陵原本则被要求承担为大军运送粮草的任务。对自己部队相当有自信的李陵不愿只做运送粮草的工作,因此主动请缨,希望率领五千步兵直捣匈奴王庭。

  李陵的豪气令武帝感动,于是汉武帝允许他出兵塞外侦测敌情。然而,李陵来到浚稽山一带时遭遇了匈奴单于的主力部队。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李陵当即下令背靠大山,以大车为壁垒,使用弓弩对敌作战。李陵的部队本就训练有素,因此在其指挥调度之下获得了初期的胜利。

  单于此时也意识到李陵的不一般,于是调集了足足八万骑兵持续对汉军施压。和匈奴军队相比,李陵的步兵本就势单力薄,因此即使消灭了数量远多于自身的部队,但还是几乎被消灭殆尽。面对绝境,李陵只好选择了投降。一年之后,武帝听信了李陵为匈奴练兵的谣言,将其全家诛杀,而得知此事后的李陵心灰意冷,便逐渐开始接受了在匈奴的生活,并最终拒绝了来自霍光等昔日好友的回国邀请。

  综上所述,李信、李广、李陵这三位出自同一家族的名将都没能获得一个圆满的结局,命运都堪称十分坎坷。李信原本深受重用,却亲手葬送未来;李广壮志难酬、让人感叹生不逢时;李陵战斗到最后才投降,结果被谣言害得家破人亡,此生没法回到故土。他们其实都非常优秀,但其经历也都令人感到惋惜。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