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桓温过于看重功名利禄,这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魏晋南北朝是个颓靡又浪漫的时代,有一位将功成名就看得过于珍贵的枭雄曾说“就算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桓温,他的一生都在追逐功名利禄,为此不惜放弃自己身后万代的名声。下面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桓温出身名门,父亲桓彝是两晋的名臣。据说他生来便不同,周岁时就被温峤看重,甚至以姓冠之于他的名。至此,桓温其名成为东晋不可不谈的一场浩劫。

  他也曾是东晋的英雄。

  少年时,桓温偶遇刘琨府邸的歌女,谁料歌女一见到桓温眼泪就夺眶而出,声称自己见到了当年的刘司空(刘琨)。

  不过桓温就是桓温,他有自己独特的少年意气。咸和三年,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参与了谋划。当年桓温不过十五岁的年纪,可他当场便放下狠话,枕戈泣血,誓要为父报仇。

  咸和六年江播去世,其子因惧怕桓温前来寻仇,将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可还是没能防备桓温假扮成吊客,混入丧庐,手刃其子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

  他的忠孝一时间为人所称赞,桓温也因此,得了庾亮弟弟庾翼的青眼。

  庾翼眼高于顶,向来不屑与人为伍。能得他称赞的人只有两位,一是殷浩,一是桓温。

  庾翼看重桓温的表现,是为他寻了门好亲事。

  当年晋明帝的女儿南康长公主正值待嫁之年,庾翼的强力作保为他们二人牵连上了这份姻缘。

  但桓温并非痴情之辈,他的风流多情即使当上驸马还是没能掩盖。在灭亡了成汉之后,桓温将亡国公主带回府邸,在南康长公主眼皮底下来了一场“书屋藏娇”。

  却不想他们夫妇俩连沉迷美色都是一等一的相似。南康长公主带着长剑怒气冲冲地闯进书房,却在看到亡国公主的那一瞬间,丢下了剑。

  “好孩子,连我见了你尚且要动心,何况我家那位!”南康长公主抱着亡国公主安慰着,而一场生死较量就这么因美貌而化了干戈。

  当然传言并不可尽信,只是这一场桃色绯闻让桓温这一代枭雄身上的光芒又真实了几分。

  他的志向一直在战场。建元元年七月,桓温协助荆州刺史庾翼北伐。骑马立在刀剑场上,桓温好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他一路过关斩将,野心直指胡人的领土。灭亡成汉之后,他又出征前秦、败姚襄、伐前燕,兵临长安城下,大军一路指向洛阳。

  桓温领兵的这段时间里,是东晋最为扬眉吐气的一段光景。他的一路征战,为东晋取得了偏安以来最大的胜利。

  可朝廷却并不欣喜,皇帝看着前线一日日传来的捷报,眉眼之间只有忧郁。

  功高震主,这是每一位帝王都恐惧的事情。武将的威信太大,伤害的只有君主的权威。

  自成汉被灭后,桓温像是被束缚住了手脚。每每想要有一番作为,就被朝廷压制。甚至,朝廷不惜重新启用无能之辈,宁可看着清谈玄学风靡在士族阶级,也不愿桓温再度出山,南征北战。

  桓温收复中原的梦破灭了。不是因为能力,而是因为政治的昏暗。之后桓温的北伐,都成了孤军作战。他进军洛阳之时,曾立于船楼上,眺望北国,无限怅惘:“中原沦陷,大好河山丢失,有些人是要负责任的!”他怎能不知晓君主的忌惮,可是他心里的功业未完,他无法甘心就此跌落云端。

  枋头之败是他一生中最难以磨灭的伤痛。明明麾下的将士一路势如破竹,可面对身后自己朝廷的阻挠,他连一丝反抗的话都无法说出口。

  桓温那年已然到了花甲年岁,两鬓斑白的发间让他无法再去幻想自己收复中原那日的风采。挥刀舞剑者,也会有断肠情。他在北伐途中经过某地,看到自己三十年前种下的柳树已然粗壮成荫。忽然他就卸下了一身盔甲,轻抚着树干的纹理,感慨道: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一恍他已经到了暮色仓皇的年岁,可是北伐未完,他依旧壮志难酬。君主的打压让这位本可以功成名就的大英雄一生郁郁不得志。桓温他恨吗?他当然恨!

  总有人将他与王敦作比,他以前是不屑的。可如今他想到王敦肯为了自己的声名努力一场,这勇气就连王导都不曾拥有。

  桓温在那一刻变了。他看着大好河山成了失地,眼神之中的意气风发终于换成了不甘。

  “若不能流芳百世,难道还不能遗臭万年?”桓温生来就是要功成名就的,哪怕是以弑君篡位得来的名声,他也要好好收藏。

  他将目光转向了天子。其实他一切失败的根源,正是由这位昏庸无能的君主带来。

  改朝换代!当时的桓温脑海中只有这四个铿锵有力的字。但当时的皇帝是司马奕,虽然碌碌无为,但是即位这些年来谨言慎行,要寻出他的错处却也是困难。桓温无法,只能指控他的三子都非皇家血脉,借着太后的名声,废掉了司马奕。

  新登基的皇帝是司马昱,那个曾被桓温称赞气度不凡的清谈家。

  但桓温此时心中只有他的霸业,任凭司马昱再学识渊博,却也打动不了桓温死去已久的心。这年他为傀儡皇帝,他为实力权臣,二人斡旋多年,却还是没能拦住桓温排除异己、大权在握的野心。最终二人相继离世,用死亡结束了这一场波诡云谲的朝堂争斗。

  到最后,说不清简文帝究竟是桓温的幸事,还是桓温的克星?

  宁康元年的那场大雨,送别了东晋史上的一代枭雄。桓温看着窗前的柳树,想起自己征战一生的戎马时光,从建功立业到心死他乡,他所求的不过是山河重铸,名垂青史。可最终,山河依旧破碎,他所盼望已久的九锡(皇帝赐给权臣的九种器物,王莽、曹操和司马昭都曾加九锡)始终没能等来。

  那年桓温六十二岁,老人平静地合上双目,这一生争求的功名利禄,此时都随烟消。他被追赠为丞相,谥号宣武,可他本来能成为东晋的英雄,却最终被这世道拖累,无奈做了争权夺利的政治家。

  可谁能想到被万人唾骂的政治家,曾经也满怀壮志,想过收复山河,为国捐躯?

  他留下的诗篇并不多,那一首《八阵图》想必是他人生最清明的写照:

  望古识其真,临源爱往迹。

  恐君遗事节,聊下南山石。

  这样一位清谈家,最终却以权谋告终。也不知那昔年种的柳,可会遗憾他的功过?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