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李渊开创唐朝最后却大权旁落,他到底做了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当农民起义蓬勃发展的时候,隋朝的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李世民的风头或许早已盖过了李渊,但李渊能做到开国皇帝,必然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不堪。

  李渊出身关陇贵族、皇亲国戚,可以说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且李渊为人宽厚恭谨,知人善任、深知为官之道,纵使李世民再优秀,大唐的江山仍是李渊打下的基础。

  那么李渊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会大权旁落呢?

  一、李渊有些优柔寡断、首鼠两端

  李渊是大唐的开创者,这毋庸置疑,而在创业之初,李渊的确在性格上有些问题,性格决定命运,正是李渊优柔寡断,最后造成了大权旁落。

  李渊从晋阳起兵后,攻到贾胡堡,隋将宋老生率两万精兵阻拦,由于李渊从起事开始就没有遇到什么正经的抵抗,面对强敌,李渊有些犹豫不决。

  关键时刻最危险的动作就是犹豫,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果李渊选择撤兵,或将功亏一篑,见李渊犹豫,李世民马上阻止道:

  “兴大义以救苍生,当须先入咸阳,号令天下;遇小敌即班师,将恐从义之徒一朝解体。还守太原一城之地,此为贼耳,何以自全!”

  本来我们起义就是为了苍生和百姓,必须要先攻下咸阳,才能号令天下,如今遇到小小的阻碍就撤军,那还能成就什么大业?李世民所说合情合理,但李渊坚持撤军,因为当时粮草马上要用尽了,后勤补给还没有运送到位。

  为了劝说父亲继续进攻,李世民干脆在帐外大哭不止,好不容易才把李渊拉了回来。如果没有李世民,李渊就真的可能撤兵,那么大唐帝国或将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李渊在性格方面确实有些优柔寡断。

  武德九年,李建成叫弟弟李世民来府中喝酒,李世民喝过之后,突然捂住胸口,吐了不少血,事实上,可能是李建成在酒中下毒。李渊知道他这两个儿子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调和,就想把李世民调往洛阳,远离政治漩涡,这样既可以保住太子位置,也能让李世民有所收敛。

  李建成、李元吉则联合上疏道:

  “秦王若至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不如留之长安,则一匹夫耳,取之易矣。”

  意思是说李世民如果到了洛阳,可能会拥兵自重,不如留在长安,这样李世民就只有一人,很好控制。

  左右摇摆的李渊,再次改变了主意,还是把李世民留在了长安。一般讲应该是君无戏言,皇帝说的话不能更改,但李渊不同,经常发布命令后再收回成命,由此可见,缺乏决断力是李渊一大性格弱点。

  而留在长安的李世民,不仅没有收敛,反而更加激进,最终成为了心头大患,杀掉兄弟,还把老爹赶下了皇位。

  二、李渊对亲情很看重

  排除皇帝的身份,李渊首先是一个父亲,父亲哪有不喜欢自己孩子的,所以面对秦王和太子的争端,有些时候,李渊真是无可奈何。无论他的儿子们怎么争,可谓手心手背都是肉,对此李渊不想抛弃任何人,然而,结果就是李渊被慢慢架空。

  武德七年六月,李渊到仁智宫避暑,太子李建成监国。有位名叫杨文的武官,曾经在东宫做侍卫,为充实东宫军事力量,李建成要求杨文暗地中为他招募士兵,送到长安。私自勾结武官,并往京城运送士兵,这基本可以判定为谋逆之罪。

  纸包不住火,最终有人汇报给了李渊,李渊大怒,命令李建成即刻到仁智宫接受处罚,李建成到了仁智宫,就被软禁起来。

  史料记载:

  “世民既行,元吉与妃嫔更迭为建成请,封德彝复为之营解于外,上意遂变,复遣建成还京师居守。”

  既然太子已经被软禁,杨文就必须被正法,李渊派李世民去征讨杨文。李世民刚走,李元吉和李渊的妃嫔们就开始给李建成说情,随即李渊又改变了主意,把李建成放了回去,恢复原职。

  按常理将,李建成有谋反嫌疑,不论生死,这太子之位是绝对保不住了,但李渊却心软了,如果他当时就把李建成的太子位废掉,也就不会发生之后的玄武门之变。

  李渊对儿子们的感情太深,这是为一种难以割舍的羁绊,对于李建成、李世民,他只能尽量去周旋,而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太子集团和秦王集团的矛盾变得公开化,并逐步升级,直到一切都不可收拾。作为帝国的首脑,李渊做得并不合格,他不忍心看到两个儿子自相残杀,于是只能在其中和稀泥,但几乎没有什么意义,太子和秦王的矛盾早已如同水火。

  三、太子集团、秦王集团都在试图控制李渊

  要想架空当朝皇帝,就得从皇帝的身边人下手,因为只有身边最亲近的人,才可以左右皇帝的想法和决定。

  史料记载:

  “建成、元吉与后宫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陈叔达谏曰:‘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

  在李建成、李元吉诬陷李世民的道路上,李渊的妃嫔们经常在发挥重要作用。大致流程是这样,李建成要求李渊的妃嫔们给皇帝吹枕头风,比如说李世民的坏话。妃嫔们为了日后的富贵,不遗余力地构陷李世民,直到李渊下令惩罚李世民为止。

  当然了,太子集团能做的,李世民同样在做,所以也有帮李世民说话的人。如此这般,最郁闷当属皇帝李渊,如果太子集团、秦王集团的势力越来愈大,他这个皇帝当得也就真的没什么味道了。

  在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夕,李元吉、李建成密谋要在昆明池暗杀李世民,为何李世民能提前得知消息?

  这就是因为秦王府强大的关系网和“暗桩”,我们由此得见,秦王和太子都在皇帝身边安插了大量间谍,所以李渊才是那个最郁闷的人。

  四、为什么没有帮助李渊?

  帮李渊的人必定是有的,毕竟在玄武门之变前,李渊还牢牢掌控着皇权。只是不论李渊如何,毕竟人早晚是会死的,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只有继续向前走,找到更牢靠的政治靠山,才能永保富贵,而秦王或太子就是那个政治靠山。

  当朝权臣或官员,必须在李渊死前站好队,这同样是一场豪赌,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只得压上所有的赌注,在秦王或太子中选择一方。所以说已经有大量人才、权臣、官员离开了李渊的身边,投入了太子或秦王的怀抱,此消彼长,李渊的势力就会被减弱。

  其次,李渊在玄武门之变前夕,应该是被李世民提前控制住了,否则仅靠秦王的那点兵力,根本难以抗衡守卫皇城的部队。我们有理由相信,李渊脱袍让位都是无奈之举,也是被李世民强行逼迫的。

  毕竟,玄武门之变时,李渊竟然在湖里划船,若非被逼无奈,谁会在这个时候跑去划船呢?

  等到大事已定,尉迟恭穿着铠甲,手持长矛,直接到李渊面前,太子和齐王造反,秦王替皇上宰了他们,你要不把皇位给秦王,我这长矛可不长眼啊。

  史料记载,李渊忙不迭发话:

  “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没多久,李世民就即位成了皇上……

  由此可见,对于选择恐惧症的李渊来讲,没得选,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