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袁绍明明实力更胜,他为何会输?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这是《三国志·卷十·魏书十·荀彧荀攸贾诩传》中,荀彧对袁绍谋士和武将的评价。荀令君是一位谦谦君子,也是后汉三国年间仅有的几位汉室忠臣之一,按理说他评价原先的同僚和战友,不应该如此刻薄,但是一切都被荀彧说中了:田丰下狱、许攸叛逃、颜良文丑先后被杀,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亏输,从此一蹶不振。
按照荀彧的说法,袁绍的兵力是远超曹操的,但是袁绍手下优秀的谋士和统兵大将都有致命弱点,所以曹操有机会以少敌众,以弱胜强。这时候我们就不禁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兵力占绝对优势(《三国志》记载的十比一可能有些夸张,但五比一总还是有的)却在官渡之战中惨败,他是败于曹操,还是败于自家谋士?田丰的疲敌之策不可取,实力占优的袁绍,怎样才能打赢官渡之战?
荀彧曾经被袁绍奉为上宾,荀彧的亲戚和同乡一直在袁绍军中效力,这在《三国志》中均有记载:“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弟谌(有史料记载是四哥,官渡之战后消失)及同郡辛评、郭图,皆为绍所任。”
荀彧对袁绍阵营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所以才提出了“四胜论”,郭嘉在此基础上借题发挥,注水之后形成了“十胜论”,曹操在荀彧郭嘉的鼓励下迎战袁绍,不但扩充了地盘,而且收编了大量降兵降将,这才成了后汉三国第一枭雄——有袁绍在,曹操还真当不了第一。
按照《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综合分析,袁绍向曹操主动进攻,并不能说是战略失误,因为曹操虽然挟(奉)天子以令诸侯(不臣),但地盘不大、部队不多,还在发展阶段,晚打不如早打——有大汉天子刘协这块金字招牌,曹操的发展潜力巨大,袁绍不能养虎遗患。
趁着自己有优势,及早消灭曹操,不能说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至于田丰的“疲敌之策”,现在想来也完全不靠谱,难怪袁绍会拒绝。
田丰当时的建议,是不断派出小股部队骚扰曹操,弄得曹操顾此失彼。但是看当年的割据形势图,我们就会发现是袁绍的地盘大、曹操的地盘小,要说害怕小股部队袭扰,袁绍会,曹操也会,而且袁绍面临的麻烦更大。
还有一点田丰可能没有认识到:当时曹操掌握着大汉天子刘协这张王牌,袭扰曹操就等于袭扰朝廷,一个军阀这样不断地作死,一定会激起其他军阀的“公愤”,到时候大家都到袁绍的地盘闹事,最后偷笑的还是曹操。
在后汉乱世,没有一个牌坊的军阀是混不长久的,所以袁绍让陈琳写了那篇流传千古的檄文,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向曹操光明正大地大举进攻,不能说不是一步好棋。
有了“名正言顺”的讨曹借口,兵力和后勤补给又占据绝对优势,可以说袁绍这场仗想输都难。但就是这一手好牌,却被袁绍打得稀烂——木匠多了盖歪房子,这一点在袁绍集团表现得淋漓尽致:袁绍的谋士可以说没有一只好鸟,谋士跟谋士勾心斗角,田丰成了失败者;谋士挖坑陷害自己的战友,张郃高览阵前叛逃。
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时候说注定袁绍失败的三个征兆,是刘备开溜、许攸叛逃、张郃反水。但是我们细看三国正史,就会发现袁绍失败的苗头,在出征前就已经出现,其主要表现就是田丰散布的“此战必败论”。
熟读三国史料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刘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并没有表示反对(小说和电视剧里反对了)——不管诸葛亮是否赞同伐吴,他都不能跟刘备唱反调,这是皇帝与丞相之间必须达成的默契,君臣不和,将帅不和,都是治军理政的大忌。
田丰的“疲敌之策”不被采纳,本来就憋了一肚子气,所以他借题发挥唱衰袁绍,这才被关进了大牢——笔者一直认为田丰忠诚有余智谋不足,啥话该说、啥话不该说、啥话该啥时候说,他都没有把握好尺度。
士气可鼓而不可泄,作为袁绍重要谋士,在袁绍出兵讨曹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就应该考虑怎么打赢这一仗,而不是跳着脚哭丧,弄得出征的袁军垂头丧气。
读者诸君都知道,包括荀彧、郭嘉这样的曹营一流谋士,都曾经给袁绍打过工,但是袁绍集团的工作氛围不好,他们才跳槽到了曹操那里——至于是不是看不惯同僚之间的互相倾轧,史书中没写,笔者也不敢多加揣测。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留在袁绍军中的谋士,都是极端的自私自利,包括审配和逢纪收拾许攸,也不是出于公心,而像许攸那样的贪渎小人,袁绍不杀他,本身就是一个错误。
袁绍有时候太过心慈手软,像许攸那样应该一刀两断的小人留在军中,那就是一颗定时炸弹,结果是许攸叛逃到曹营,出卖了袁军重要情报,导致乌巢粮草被烧,淳于琼被曹操擒斩(淳于琼并不是一个废物,曾跟袁绍曹操并为西园八校尉)。
淳于琼被曹操擒斩,实际是源于许攸的出卖,而张郃高览的叛逃,则是因为郭图的谗言构陷。《三国志·卷十七·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详细记载了张郃不得已而降曹的全过程:曹操火烧乌巢,张郃建议在曹操的退路上截击,郭图则主张去端曹操的老巢,袁绍谁的面子都得给,于是派张郃去打曹操大营,却派了一些轻骑去救乌巢,结果是派去的轻骑被曹操击溃,张郃也没有打下有重兵防守的曹军大营。
本来打仗就是有输有赢的事情,打不赢撤回来再打就是了,但是郭图却连张郃撤军的路也堵死了:“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主公听谋士的话,这本没有错,但是袁绍的谋士好像都是曹操派来的卧底:郭图之流从来就不说好话,田丰有好话也不好好说,弄得袁绍一个头两个大。
笔者有一个观点,读者诸君可能不大认同:袁绍之败,其实是败于自己的谋士。
说袁绍败于自己的谋士,当然不是替袁绍洗白,但是我们也有相关证据来验证谋士的重要性:曹操要是没有荀彧,早就被吕布端了老窝,曹操之所以爱听荀彧荀攸郭嘉的话,是因为这些人很会说话;刘备在得到诸葛亮之前,没有哪块地盘能守得住。
跟袁绍相比相对弱小的曹操、跟任何人相比都绝对弱小的刘备,成了三国三巨头,而一开始极其强大的袁绍,则成了人家的垫脚石,这说明不但三个臭裨将抵不了一个诸葛亮,就是郭图、审配、田丰、沮授、逢纪绑在一起,也抵不了一个诸葛亮。
袁绍在官渡惨败后,他的谋士有分成两派,支持袁谭袁尚继续内斗,这倒有点千年以后凯申物流的风范。
官渡之战对后汉三国的历史走向,可以说是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占据绝对优势的袁绍一败涂地后一蹶不振,也助长了曹操的雄心或野心,如果这场仗袁绍打赢或打平,大汉天子刘协的日子是不是会好过一点、东汉会不会名存实亡,可就真不好说了。
不管怎么说,袁绍是把官渡之战打输了,这时候就有问题要请教读者诸君了:如果您有十万大军在手,面对只有一万或两万的曹军,会用怎样的战略战术打赢这场战争?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在选择继承人这一事上,刘表和袁绍为何要“废长立幼”?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袁绍门下谋士众多,他为何还是避开了所有的正确选项?
- 11-30 如果曹操真的投靠了袁绍,还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吗?
- 11-30 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为何还会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
- 11-30 在曹操丢失了兖州之后,给曹操续命的为何却是袁绍?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30 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为何说袁绍和袁术不是英雄?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