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北宋名相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寇准的结局到底有多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还不了解寇准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寇准作为北宋时期的名相,寇准的下场是什么?寇准的晚年又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越是明显,这个人被人欣赏的可能性也就会越大,但是同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越是明显,被人嫉妒和仇恨的概率也就会增加,毕竟人们还是不太喜欢这种性格过于明显的人。

  北宋的名相寇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成功可以说是因为其个性鲜明的性格,但是最后的失败与悲惨结局,也同样是因为自己鲜明的个性导致的,至于他的下场有多么惨,我们就来慢慢研究一番吧。

  01年少成名

  寇准可不是什么大器晚成的角色,他出生书香门第,从小就在家人的影响下,对文学有一定研究,在自己年仅8岁的时候,就能写出脍炙人口的诗篇,连自己都引以为傲。正因为从小就十分自信,所以寇准养成了一种接近自负的个性,对待人或者事情,都给人一种自信心满满但是又唯我独尊的感觉。

  寇准从小就卓越的气质,对寇准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自信以及接近自负给自己带来的直来直往,在寇准后来的人生中,有着决定性作用。他20岁那年便已经考中进士,在20岁以前的诗集作品当中,寇准都会专门备注上自己的年龄,比如八岁所作或者十岁所作。

  这样鲜明的个性,无不在说明自己的才华横溢以及与众不同,确实如此,寇准有这样的资本,在考中进士那年,宋太宗原本只喜欢比较年迈稳重一些的人,可是寇准是一个例外,因为其刚正不阿,在别人问他为何不谎报自己年龄让宋太宗任用的时候,寇准回答:“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因为这些卓越的品质,最终被宋太宗破格录用,任命其为大理评事,与寇准一起被任用的还有李沆、向敏中以及王旦等人,这些在北宋历史上,都是比较出名的人物,足以见得当时的寇准年纪轻轻,就已经表现出来让人无法抵挡的能力。

  苏易简榜中有登庸者四人:李沆、向敏中、寇准、王旦,其为参预及两禁以上者又数人,时亦号龙虎榜。——龚鼎臣《东原录》

  02胆大包天

  步入仕途之后,寇准越来越表现出一种自信的感觉,他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那就是要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在朝廷工作了九年,自己的地位不断提升,胆子也跟着地位的提升不断加大,终于发生了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情。

  有一次寇准去找宋太宗进谏,一开口就滔滔不绝,宋太宗实在有些听不下去了,起身打算离开,谁曾想寇准居然紧随宋太宗身后,一把拉住宋太宗的衣角,然后将宋太宗按在座位上,继续听自己把话讲完。

  如此大胆的行为,也只有寇准能够做出来,可是很奇怪的是,宋太宗居然没有因此杀了寇准,反而觉得寇准为人直接,恰似自己的魏征一样,因此不仅没有收拾寇准,反而重用了寇准,让寇准在历史上,能够继续留名。

  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宋史·寇准传》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宋太宗觉得寇准可以委以重任,就升他进入枢密院,让其在枢密院继续施展自己的抱负,结果寇准到枢密院不久,便和知院因为意见不合发生分歧,两人互不妥协,最后闹到宋太宗那里,两人还在吵架,宋太宗对此事确实有些生气,就把寇准贬官了。

  虽然给寇准贬官了,但是宋太宗始终还是比较欣赏寇准的,等到自己心情平复之后,宋太宗又把寇准叫回来继续给自己办事,后来在寇准的建议与支持下,就连立太子这种大事情,宋太宗都听取了寇准的建议,最终立赵桓为太子,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宋真宗因为寇准当时坚持要宋太宗立自己为太子,所以在登基之后,对寇准委以重任。

  03高光时刻

  宋真宗继位,立刻就任命寇准为宰相,寇准终于也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小目标,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了,可是也许是寇准自信过了头,他虽然已经成为宰相,但是还想连皇帝也左右一下,因此就发生了让寇准足以千古留名的大事情。

  当时的宋代,重文抑武,所以很多人都是一旦遇到危险,就喜欢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换言之就类似于后来南宋与金国之间的那种和平解决问题,给别人送钱送地盘,以求得到暂时的安稳。

  宗真宗遇到辽国的侵扰,在很多大臣的建议下,也打算主张和平,并且迁都,可是寇准坚决不同意这样的行为,他觉得应该主战,而不是逃离,于是在宋真宗不愿意的情况下,寇准直接把宋真宗“绑架”到檀洲前线,最终在宋真宗亲自到场的震慑下,取得了檀渊之役的胜利。

  寇准到此刻为之,已经是人生的最高光时刻了,就因为这样的一个举动,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寇准都留下了大忠大义之美名,可是这一件事,也从侧面促使寇准变得更加自负,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满,以至于最后寇准倒台的时候,都没有人愿意为他说一句话。

  04寇准自负招人嫉妒

  寇准一生的功名,最后就毁在了自己的手上,因为自己足够自负,所以寇准总觉得不需要担心什么,甚至连自己看人的眼光他也是足够自信的,结果就看错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丁渭。在当初最开始寇准向李沆推荐丁渭的时候,李沆就劝诫寇准,此人不可重用,乃小人之心也,要是不听劝,以后你自会后悔,寇准足够自信,觉得李沆就是在开玩笑,没有在意。

  寇准与丁谓善,屡以谓才荐于沆,不用。准问之,沆曰:"顾其为人,可使之在人上乎?"准曰:"如谓者,相公终能抑之使在人下乎?"沆笑曰:"他日后悔,当思吾言也。"准后为谓所倾,始伏沆言。——《宋史·李沆传》

  结果当寇准一步一步把丁渭推上去之后,丁渭却开始报复起来寇准,有人说丁渭报复寇准,是有原因的,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寇准曾经两次当着很多大臣的面侮辱过丁渭,因此丁渭怀恨在心,最后才收拾寇准。

  人们说的两次侮辱,主要就是这两次,一次是因为丁渭在劝诫宋真宗封禅的时候,喜欢用仙鹤作为吉祥物,这种劳民伤财的行为让寇准实在看不下去,本来檀渊之盟的签订就让寇准内心十分不愉快,结果现在还搞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寇准更是不爽。

  因此有一次一群人在一起,突然飞过一只鸟,寇准就打趣说幸亏丁渭不在,要不然又要把鸟当做仙鹤了。很快这句话就被丁渭知晓,对寇准心生怨恨。寇准在多人的弹劾下,最终被贬官。

  后来丁渭想要扳倒李迪,可是觉得自己资历较浅,就想起寇准,于是继续推荐寇准回来任宰相,寇准虽然回来了,但是对丁渭的看不惯一样存在,有一次众人在一起吃饭,寇准的胡须上沾了一点东西,丁渭就上前主动为他拭去,结果寇准却讽刺丁渭:“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

  这句话让丁渭十分生气,后来就处处针对寇准,没有多久寇准就被贬官,最后被贬到雷州,这里环境比较恶劣。临别之时,整个朝廷没有一人去送一下寇准,足以见得其在朝廷中已经得罪太多人,就像清代时期的曾国藩一样,最开始在官场太过于正直,得罪了很多人。

  寇准以前习惯了大手大脚的生活,到了雷州之后,确实过得比较凄凉,但是在凄凉之中,上天还是给了寇准最后的一丝慰藉,那就是他一手提携的丁渭,也被贬官到了崖州,距离寇准不远。

  寇准派人去给丁渭送了一只蒸羊,作为自己最后跟丁渭说的话,当丁渭请求和寇准见一面的时候,寇准却怎么也不同意,也许吧,被自己信任的人出卖和伤害的感觉,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明白,好在寇准最后也看到了丁渭的悲剧,要不然想必会死不瞑目。

  寇准在雷州一直到死都没有得到再次重用,临死之前,寇准已经几乎身无分文,他的老婆运送他的尸体回去下葬,结果到了洛阳就没有经费,就把寇准葬在洛阳,一直到十几年后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