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张士诚是何形象?他被俘后妻子的下场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在元末农民大起义中,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是其中最大的三支割据势力。以上问题历史屋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公元1367年,朱元璋的大军攻破苏州城,一代枭雄张士诚想要上吊自杀,最终被徐达攻破大门,救了下来,押送南京。张士诚的“东吴”政权就此覆灭,张士诚爱民如子,不喜杀戮,败在朱元璋手里,十分可惜。张士诚被俘后,他家人基本上已经全部去世,尤其是他的妻子的结局,尤为惨烈。
元朝末年,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三大枭雄盘踞中原,外加方国珍、李思齐、明玉珍、陈友定等人,相互讨伐,战乱不止。算起来,张士诚算是朱元璋和陈友谅的“前辈”。张士诚出生在一个穷苦百姓家中,父亲早亡,他兄弟四人为了活命,不得不贩卖私盐。在古代,盐业是朝廷的重点监管行业,不允许私自贩卖,尤其在元朝,贩卖私盐一旦被抓,都是死罪。张士诚为人豪迈,有几分侠气。他宁愿自己揭不开锅,也要救济穷人,因此身边聚拢了一批忠勇之士。
公元1353年,张士诚和另外17名盐民一起,发动暴动,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他们攻占官府,劫富济贫,百姓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张士诚成了这支队伍的首领。在这一年,朱元璋才刚开始准备加入红巾军,而陈友谅还是一介渔民小吏。所以说,张士诚是朱、陈二人的“前辈”。
张士诚起步较早,又得民心,为何最终被朱元璋所兼并呢?张士诚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他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张士诚占领苏、吴这样的富庶之地,虽然轻徭薄赋,得到百姓的拥护,但他安于天命,居安不思危,更不图占领南京等军事要地。朱元璋比张士诚起步晚,但野心很大,迅速扩张,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就遏制住了张士诚的边界,张士诚发展路线受阻。
第二,陈友谅曾建议和张士诚东西夹击朱元璋,张士诚表面答应,实际上并不想卷入朱、陈大战。让朱元璋腾出手灭掉了陈友谅。
第三,朱元璋灭掉陈友谅,开始攻打张士诚时,张士诚身居皇宫,不思改变战略,一味死守。而朱元璋从外围攻打,把苏州附近的城池一个个拔起,苏州竟成了一座孤城。彻底困住了张士诚。
朱元璋攻破苏州城时,张士诚宁死不降。一方面是因为张士诚是有骨气之人,另一方也是因为朱元璋曾杀了张士诚的弟弟,气死张士诚的母亲。张士诚最终选择鱼死网破。张士诚临死前,曾对自己家人做了安排。
《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初,士诚见兵败,谓其妻刘氏曰:“我败且死,尔何为?”刘氏曰:“君勿忧,妾必不负君!”乃抱二字,积薪齐云楼下,驱其群妾侍女登楼,令养子辰保纵火焚之。
也就是说,张士诚的妻子刘氏为了避免被俘,亲自带着张士诚的两个儿子和小妾们,登上齐云楼。让下面的人放火,最终被活活烧死,可见其贞烈。
明朝著名的才子祝枝山在《野记》记载:齐云楼纵火,刘妃已为焦炭,于烬中寻妃不得,以抱二子之尸报功。
也就是说,朱元璋的军队攻入苏州城后,在齐云楼内不能辨认尸体,就以那个抱着两个孩子、已经烧成焦炭的尸体为刘氏,带回去邀功。可见,刘氏的结局确实凄惨,不忍直视。
张士诚以盐民出身,最终成为一方豪强,受百姓爱戴,本有机会称雄中原,无奈碰上了朱元璋,最终绝食自尽而亡,十分可惜。他的妻子刘氏更为忠贞,值得敬佩。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张士诚的经济比朱元璋还要富裕,那么他又是怎么兵败的?
- 11-30 朱元璋派张国劝降张士诚时,张士诚为什么却给拒绝了?
- 11-30 同样都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与张士诚谁更厉害?
- 11-30 同样作为反元的领袖,朱元璋为何不可能会放过张士诚?
- 11-30 张士诚一直受人好评,他为何会如陈友谅输给朱元璋?
- 11-29 朱元璋是靠反对元朝起家的,他为何会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
- 11-28 行省制确立后,元朝对于地方行省的权利是怎么制衡的?
- 11-28 从元朝历史来看,行省制度怎么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
- 11-28 元朝有让行省独立行使军权吗?而是通过了哪些方式呢?
- 11-28 元朝行省对所属路府州县,能够实施什么行政节制和统属?
- 11-28 元朝制订了怎样的政策,将权力规范在大而不专的模式内?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