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韩信被杀的时候 张良为什么会在一旁袖手旁观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对张良和韩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足智多谋,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韩信被杀的时候,张良为什么会袖手旁观?

  对于西汉帝国而言,张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不仅被称为开国功臣,还与孔子、杜甫等人并称为中国古代圣人。与其他因文学而在列的人不同,张良的称号是谋圣。

  汉高祖刘邦能够如此顺利的成就霸业,也正是得益于其手下的三员大将:谋圣张良、宰相萧何、兵仙韩信。张良在汉代人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刘邦更是形容他为“筹策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多数人心中,谋士无非就是出谋划策、审视夺度之辈,有些时候仅凭凑巧便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并无真才实学。然而张良并不是泛泛之辈,他为刘邦提供了许多缜密的计划,多次力挽狂澜。

  张良一生献计无数,为何在刘邦对韩信起了杀心时选择隔岸观火、冷眼旁观呢?韩信死后,许多开国功臣纷纷叛出汉朝,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韩信。

  一时之间,汉朝陷入无边的混乱之中,刘邦的余生也都在平定战乱中度过。这一局面张良难道没有预想到吗?张良到底为何选择不为韩信进言呢?

  一、韩信的死因

  韩信攻打齐国非常顺利,很快征服了齐国的兵马。这个时候,韩信遣人给刘邦送了一封自己的书信,内容是齐国人非常奸诈,即便已经收服齐国,但为了减少变故、稳定局面,希望汉王能允许自己暂时代理齐王。

  此时的刘邦,正处于被项羽团团包围的情况,所以当他看着看到这封书信时非常生气。但由于需要仰仗韩信的武力,刘邦只能暂时答应他的条件。

  韩信看到汉王的认可时是非常开心的,但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已经在汉王心中埋下了炸弹。另外,虽然说韩信是一名武将,无需太在意言辞表达,但也不能口无遮拦、随意发言。

  韩信在战场上所向披靡、英勇奋战,各种兵法了然于胸的样子,让无数后辈尊敬崇拜。韩信不仅帮助刘邦征讨了多个国家,更是绝无二心。即便他大破齐国时谋士劝他自立门户的言论让他有所动摇。

  可是最后还是坚定了一颗忠于刘邦的心。在刘邦允许他以齐王自居时,他更是喜出望外,毫无犯上作乱之心,还对曾经的谋士说要报答刘邦的知遇之恩,不能忘恩负义。

  可是韩信却不记得功高震主的道理,即便自己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却无法消除刘邦的猜忌之心。在楚汉战争后,韩信的兵权就被刘邦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夺走了。

  后来,又用各种理由夺走了韩信手上仅存的权利,还将韩信软禁了起来。惋惜韩信此时还在反思自己的错处,并没有意识到刘邦想要铲除自己的心。韩信最终被关在用布遮上的笼子里,被宫女刺死了。

  二、韩信谋反是事实,张良无法相救

  1、张良的立场

  张良从始至终都是刘邦的谋士,他在刘邦征服各处领地时就为刘邦出谋划策了。韩信是在刘邦建业以后才加入的,而且是作为武士为刘邦拓展疆土、征讨国家。

  所以张良与韩信的接触算不上多,两人又没有太多可以交涉的机会,自然关系平平。而且,刘邦对诛杀韩信势在必得,早已经准备了万全之策,而这万全之策的献策人正是自己的好朋友萧何,张良又怎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萍水相逢的韩信呢?

  2、张良无法阻止

  即便张良因为这泛泛之交出手阻止,也改变不了韩信必死的局面。刘邦称帝以后对身旁臣子的猜忌之心愈加严重。历史上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流传久远。

  由此可见,君主的猜疑之心不可避免,此时已经功高盖主的韩信,就成了刘邦的“眼中钉、肉中刺”,刘邦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况且韩信头脑简单,经常听人教唆,做出不理智的事情。当初刘邦受困于项羽、九死一生之时,曾向韩信寻求支援,可是韩信却得寸进尺,向刘邦索要“齐王”的身份,这无疑是趁火打劫。

  虽然韩信最后得到了王的称号,也成功救出了刘邦,但此事让刘邦十分愤怒,早就在心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这件不光彩的事情是韩信自己做的,所以张良也无法劝谏刘邦宽恕韩信。

  3、刘邦对韩信的忌惮

  韩信的军事领兵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能顺利攻占多处城池,又能成功击败霸王项羽,就恰恰证明了他的能力。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刘邦又怎么会让他演变为不可控制的局面呢?

  一旦刘邦去世,他的后人能否利用好韩信这把刀,韩信又是否甘心只做一把刀呢?为了避免韩信威胁到大汉江山,刘邦只能尽早除去这个心头大患。而张良是汉朝的开国大臣,自然也会明白韩信对于江山的威胁,所以他不会出手。

  三、张良为了明哲保身

  刘邦称帝后迁都长安,张良跟随刘邦迁移后便不问政事,整日闭门练功。张良对外宣称自己身体羸弱,不堪重负,其实这些都是他的推托之词。他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所以选择退隐山林,不再插手政事。

  刘邦称帝后铲除了许多异姓诸侯,张良很少为其出谋划策。他深知君主对开国功臣的忌惮和憎恶,即便一起攻打天下时亲如手足,却也抵不过皇帝的猜忌之心。刘邦诛杀功臣时,张良全部选择袖手旁观,还在刘邦的多次试探中隐藏自己的才能,最终明哲保身、功成身退。而韩信不懂和刘邦周旋,还数次惹怒刘邦,最终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参考文献:《史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