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西晋时期两位名为“孙秀”的历史人物,分别是什么下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姓名是人类为了区分个体的特定名称符号,在古代时期,每个人往往拥有姓,氏和名,字。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魏晋时期,被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大概有五百左右,但是这五百人当中,绝大多数人的名字都是单字,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诸侯帝王,加上姓基本上就没有三个字的,有也只有那么一两个,或鹤立鸡群,或隐居山谷。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孙秀,则在西晋时期出现了重名的情况。对于西晋来说,存在两位名为孙秀的历史人物,一位推动八王之乱,另一位则出自东吴。

  一、孙秀(出自东吴)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秀是孙吴武烈皇帝孙坚第四子孙匡的孙子,其父孙泰在东吴官至长水校尉,堂兄是东吴最后一位皇帝孙皓。孙秀早期任孙吴前将军、夏口督,在东吴上下颇有威望。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孙秀身为宗室至亲而拥兵在外,孙皓很是不安。在这种压力之下,孙秀不敢留在东吴,也即担心会遭遇不测。

  建衡二年(270年),孙秀带着家人投奔到了西晋。同年十二月,晋武帝司马炎任命孙秀为骠骑将军、交州牧、开府仪同三司,封爵会稽公。对此,在笔者看来,西晋可谓厚待了孙秀这位降将,这体现出西晋试图瓦解东吴将士斗志的态度。孙皓得知孙秀降晋后大怒,将孙秀改姓为厉。

  太康元年(280年),群臣听到孙皓投降、吴国已平定的消息,都去庆贺,为晋武帝司马炎祝寿。但是,孙秀称病不去,面朝南方流泪说:“从前,先主孙策刚满二十岁,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创下了基业,如今孙皓把整个江南之地都抛弃了,宗庙陵墓从此将成为废墟,悠悠青天啊,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啊!”值得注意的是,孙秀怀念故土的态度,不仅没有被司马炎惩罚,反而得到了朝廷的赞赏。而这,自然和乐不思蜀的刘禅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

  永宁年间(301年-302年),孙秀在西晋去世。对此,陈寿在《三国志》中表示:夫亲亲恩义,古今之常。宗子维城,诗人所称。况此诸孙,或赞兴初基,或镇据边陲,克堪厥任,不忝其荣者乎!

  二、孙秀(推动八王之乱)

  孙秀(?~301年),字俊忠,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一带)人,西晋时期的大臣。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孙秀为征西大将军的司马伦宠信,与雍州刺史解系、冯翊太守欧阳建交恶,后来,梁王司马肜取代司马伦为征西大将军,诸将皆劝斩之以谢羌、氐,友人辛冉为之开脱,得免。

  晋武帝司马炎去世后,晋惠帝司马衷即位。在此基础上,贾南风执掌大权,暴虐日甚。因太子司马遹非己所出,遂设计废太子为庶人,囚于金墉城。得知这一消息后,孙秀使人散播谣言,称有人欲废皇后立太子,贾南风闻知,非常害怕。于是孙秀、司马伦劝贾谧等宜早除太子,以绝后患。贾后遂使宦官孙虑,将太子杀害。对此,在笔者看来,在西晋八王之乱的过程中,孙秀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这,自然会加快西晋的灭亡进程。

  对于孙秀来说,在八王之乱中除掉皇后贾南风,并支持司马伦登上帝位。在此基础上,孙秀玩弄权术,睚眦必报,这让西晋上下都愤怒不已。根据《晋书》等史料的记载,永兴元年(301年),得知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新野公司马歆、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广陵王司马漼、左卫将军王舆提兵入宫,将孙秀杀死于中书省。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孙秀最终被杀,但是,此时的西晋朝廷,已经无法平定八王之乱后。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内忧外患之下,西晋王朝最终于公元317年彻底灭亡。对此,你怎么看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