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棣攻进南京,剩下的几十个藩王没人反对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后来朱棣打败朱允炆,自己当了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在这里,有人不禁要问,朱元璋一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棣不过就是其中一个藩王。可为什么朱棣打败朱允炆的军队,攻占南京后,就可以登基当皇帝。难道朱元璋的其他儿子都没有意见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朱棣是实际上的老大。

  朱棣在排行上是老四。可是,老大太子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去世(也正因为他去世,朱元璋立他的儿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因此才有“靖难之役”这档子事)。老二朱樉在藩国的时候本身过错很多,多次被责罚。后来也在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病死。老三朱棡和老二朱樉一样,也犯了不少错误,而且他也是在洪武三十一年的时候去世。也就是说,朱允炆继位后,朱棣前面的哥哥都已经去世了,他已经成为了朱元璋儿子中实际上的老大。

  除了这个因素外,还有一点,朱棣那时候还是朱元璋正妻马皇后的儿子。马皇后一共有五个儿子,除了去世的朱标、朱樉、朱棡外,还剩下朱棣和朱橚。但建文帝一上台,就拿朱橚开刀。先是在建文元年把他废为庶人,迁徙到云南。接着在建文四年,朱允炆又把他抓回来,关押在南京。

  也就是说,朱橚在当时已经发挥不到什么作用了。这样,朱棣就成了马皇后儿子中唯一的一个。朱棣既是实际上的老大,又是唯一的嫡子,因此,其号召力是相当强大的。

  有人可能会说,朱棣的生母存疑,他并不是马皇后的儿子。不过,这应该只是后世的一些猜测,并没有真实的根据,不足为信。

  二、朱棣代表所有藩王们的意愿。

  朱元璋在世的时候,最担心的是功臣们会对朱允炆的皇位构成威胁,所以他杀了不少功臣。但是,朱允炆上台后,所担心的完全不是朱元璋担心的那个问题。他担心的是藩王的势力太大。所以,他刚一当皇帝,就开始削藩。

  朱允炆首先削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迁徙到云南。接着,朱允炆又削齐王朱榑、湘王朱柏、代王朱桂。这三个人都被朱允炆废为庶人。其中,湘王朱柏甚至吓得自焚而死。

  而且朱允炆的削藩,更多的是捕风捉影,很多事情毫无根据。给人的感觉,就是朱允炆故意在整人。这样一来,那些还没有被削藩的藩王们,因此人人自危,害怕下一个被削的就是自己,害怕自己因为有什么事没注意,被朱允炆逮住了,也被削藩。

  所以说,朱棣站出来削藩,绝大多数藩王是积极支持的。虽然说很多藩王并没有行动,但是他们也没有带兵勤王,帮助朱允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带兵入京,因为这样做,反而还会被朱允炆猜疑。

  三、朱棣掌控着最主要的兵力。

  当时的藩王,兵力最雄厚的,就是镇守在北方的藩王。包括燕王朱棣、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宁王朱权等几个。其中,秦王朱樉和晋王朱棡已经去世,后代虽然承袭了爵位,但是权力已经没那么大了,兵力也没那么多了。因此,朱允炆上台后,兵力最为雄厚的,就只剩下燕王朱棣和宁王朱权。

  朱棣当然也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在发动靖难之役时,立刻利用欺骗加武力夺取的办法,夺了宁王朱权的甲兵八万、战车六千。

  这样一来,天下的兵力,就形成了朱棣和朱允炆对决的态势。其他藩王虽多,但是并没有什么实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四、朱棣的行动有理论根据。

  朱元璋当年猜忌功臣,害怕功臣们会夺了他子孙后代的皇位,因此做了一项规定:如果发现朝中有大臣欲行不轨,是奸臣。藩王有权带兵进京“靖难”,清君侧。这也成为朱棣打靖难之役的理论根据。朱棣的行动,也变成一种“正义”的行动,其他藩王无话可说。

  五、朱允炆下落不明。

  朱棣本来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当他把朱允炆身边的那些“奸臣”清理后,本来该朱允炆继续当皇帝。但是这时候,朱允炆“举火自焚”,同时又下落不明。这种情况下,只能作为当时朱元璋“嫡长子”的朱棣当皇帝。因此,朱棣登基,别的藩王也不敢有什么意见。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