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刘邦何德何能让纪信与韩信两位大将誓死追随他??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鸿门宴》大家都不会陌生,文章出自司马迁的《史记》 ,鸿门宴的过程则是项庄屡次企图杀刘邦,均未成功;项羽作壁上观,并没有表态;最后刘邦逃跑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公元前206年12月,骊山脚下,从鸿门宴不辞而别的刘邦突然独骑纵马出现,四名手持盾剑的将领徒步飞奔紧随。外貌与身形酷似刘邦的纪信断后,“与樊哙、夏侯婴、靳强”共同护送刘邦安然逃回汉军大营。
公元前203年,韩信成为足以左右楚汉战争走向的第三方势力时,先后拒绝武涉与蒯通讽谏,誓死追随刘邦打天下。
刘邦何德何能,竟能使他俩忠贞不渝?
(一)纪信甘赴死
公元前204年夏,刘邦在荥阳“与项羽相距岁余”间,因粮食补给线屡遭项羽切断,致使荥阳城内“汉军乏食”,自己深陷重围,朝不保夕。刘邦无奈“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项羽在范增提醒下,一口回绝。刘邦最终“乃用陈平之计”,忍痛拿出“金四万斤”专款,交予陈平用于施展离间计,成功除去项羽的智囊范增。
汉军被楚军包围得水泄不通,城内弹尽粮绝,危在旦夕。千钧一发之际,纪信献计:“大王,全军覆没,危在眼前。臣斗胆请求假扮大王开东门出降,以分散楚军注意力。大王趁乱迅速从侧门撤离荥阳!”
刘邦深知,纪信自愿走上一条不归路,只能含泪应承。项羽收到汉军的降书信以为真,答应接受汉王投降。
汉军半夜打开东门,派出两千女子身披铠甲假扮士卒出城诱敌。楚军果然中计,“四面击之。”纪信趁机“乃乘王驾,诈为汉王”,一路高喊:“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听说刘邦出降,兴高采烈“皆呼万岁!”围困南北西城门的楚军闻讯,全部跑到东城看热闹。刘邦趁此良机,率陈平等“数十骑从城西门出”,终于逃出虎口。
项王近距离认出纪信是假刘邦后,强按怒火问:“汉王安在?”纪信哈哈一笑,视死如归:“汉王已出矣!”项王恼羞成怒,“烧杀纪信。”
纪信“身焚孤城之下,功济庙堂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邦建汉后,特建“忠佑庙”祭祀纪信,高度评价他:“以忠殉国,代君任患,实开汉业。”
(二)韩信拒三分
韩信出身贫寒,既无能入官府为吏,更无法经商自足。经历胯下之辱后,更是臭名远扬。他先投奔项梁,毫无建树,后被项羽任命为贴身侍卫。他多次披肝沥胆为项羽献奇计,均被刚愎自用的项羽置若罔闻。鸿门宴上,在军帐外执勤的韩信折服于刘邦潜龙隐忍的特质,于是毅然“亡楚归汉”。
经夏侯婴和萧何力谏,刘邦终于下决心拜韩信为将,并郑重其事地“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以隆重仪式任命韩信为统领全军的大将。韩信终于等到人生的高光时刻,肩负起兴汉灭楚重任,吹响与项羽逐鹿天下的进军号。
韩信率部平定三秦后,审时度势,大胆提出对楚军实施战略包围的构想:“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刘邦对拨出三万精兵归属韩信东进,开辟敌后新战场。
在刘邦无条件信任和强有力支持下,韩信如鱼得水畅游于战争海洋中,“涉西河,虏魏王,禽(擒)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凭借盖世奇功,终于登上封王的人生高峰。 韩信被封齐王后,已经具备“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的影响力。武涉奉项羽令游说韩信,建议他在“反汉与楚连和”与“参分天下王之”之间做出选择。
韩信断然回绝:“‘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是汉王使我获得尊重,提供了人生大舞台,才有了我的今天!我纵容是死也不会改变主意!”
谋士蒯通以韩信已经走到功高震主的悬崖边为由,摇动三寸不烂之舌劝谏韩信,必须充分利用“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条件,“参分天下,鼎足而居”
韩信的回答如出一辙:“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向)利倍(背)义乎!”
蒯通继续历数前朝忠臣良将被兔死狗烹的悲惨命运,力证“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的真理,警告韩信:“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您)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韩信虽听出一身冷汗,但依然“犹豫不忍倍(背)汉”。
其后,韩信忠心耿耿追随刘邦设下十面埋伏消灭项羽。“项羽已破”,韩信就被刘邦迫不及待褫夺兵权,并被徙为楚王,继而又以谋反嫌疑被捕,降为淮阴侯,最终被吕后与萧何合谋杀害于长乐宫钟室。
(三)刘邦何德能
纪信甘赴死,韩信拒三分。刘邦的人格魅力究竟有多大,能使他们死心塌地至死效忠?
刘邦作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永远只爱自己。他竟然为逃命几次将亲生儿女踹下马车,更无视妻子与老父沦为项羽人质;作为汉王,他“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yú)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他还特别讨厌儒生,“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他曾先后以极不礼貌的“倨床使两女子洗足”和“踞床洗”方式接见儒士郦食其与淮南王英布,痛骂“时时前说称诗书”的陆贾……简言之,刘邦在创业过程中,可谓声名狼藉、劣迹斑斑。
可是,这些槽点并不妨碍刘邦“奋三尺之剑,驱乌集之众,五年之中,遂成帝业。”
刘邦成功的秘诀,在于“仁而爱人”。
他先采纳韩信建议,采取与项羽针锋相对的封赏方针:放手使用天下武勇之士,“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士,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开国功臣高起与王陵当面赞刘邦虽“慢而侮人”,但“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刘邦同意这一说法,但自我总结成功原因更在于从谏如流和善于驾驭使用“汉初三杰”等人才。
但是,刘邦舍得封赏、从谏如流、驾驭人才,尚不足以诠释纪信和韩信为何对他忠诚如此。
我认为:刘邦发自内心尊重人才,才是使他俩死心塌地效忠的心理动因。
纪信是在跑步护送刘邦从鸿门宴脱险的四名部将中,唯一名不见经传者(一说其先为秦县令,后追随刘邦)。樊哙与夏侯婴是刘邦的老部下兼心腹,靳强是率千余骑兵归顺沛公的楚国贵族后裔,都有特殊贡献及独特价值。而纪信既无显赫战功,更缺文韬武略,唯一优势就是与“隆准而龙颜,美须髯”的刘邦外形极似。这个独一无二的先天优势,正是纪信的雄厚资本:关键时刻可以李代桃僵做替身!
因此,鸿门宴和荥阳这两个决定刘邦生死之地,都出现纪信的身影,绝非偶然。刘邦不会言明请纪信做替身,纪信更不可能主动申请,这是双方心照不宣的秘密。纪信认识刘邦之日起,就已经注定只能落得类似荥阳城外的结局。所以,纪信献计,自分必死,不图封赏,只为感恩图报:以生命为代价,回报刘邦对其人格与价值一如既往的尊重。
韩信何尝不懂“项羽今天灭亡,自己明天就得中枪”的唇亡齿寒之理,更深谙“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兔死狗烹”等历史教训。但是,项羽死盯他的屈辱史,视其为草芥。刘邦看中他出类拔萃的帅才,视之为拱璧。韩信从落荒而逃的逃兵变身兴汉灭楚的大将军,再到放开手脚为刘邦打江山,都源自刘邦对其人格与能力的最大尊重。
管理者和领导者,唯有学习刘邦发自肺腑地尊重和使用人才,使人才切实感受到尊重与支持,方能上下一心,推动事业和单位蒸蒸日上。否则,想要同舟共济,无异痴人说梦!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刘邦对刘肥有补偿心理,但为何不能将其立为皇太子?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即使项羽能够回到江东,他能阻挡刘邦大军的围剿吗?
- 11-30 很多人认为刘邦比不上项羽,但在真实历史上又是怎样的?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曹氏是刘邦大儿子刘肥的母亲,其身份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雍齿可是背叛了刘邦,张良为何建议刘邦给他一份赏赐?
- 11-30 刘邦手下还有着哪些大将?竟能让韩信不敢起兵造反
- 11-30 为何许多高人都舍项羽而去?难道刘邦有着别样的魅力?
- 11-30 刘邦四十多岁才起兵反秦,他如何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功业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