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胤祥的后代都是何结局?乾隆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爱新觉罗·胤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屋小编带来的文章。

  所谓铁帽子王,便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按照清朝的规定,亲王去世之后,其子袭爵需要降一等为郡王,而铁帽子王则如同“铁饭碗”一样,子孙袭爵是不需要降等的。

  得益于胤祥的忠心耿耿,虽然其在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去世,但雍正帝对其一脉尚算善待。然而,由于乾隆时期对雍正朝的许多政策予以改变,不仅给胤禩、胤禟等人予以平反,恢复其本名和宗室身份,胤祥一脉的好日子也就此到头。

  胤祥一生共育有九子,其中六个都在康熙与雍正年间去世,乾隆即位之后,只剩下了长子弘昌、四子弘晈和七子弘晓三个还在世。

  胤祥的九个儿子之中,弘晈和弘晓皆是嫡福晋兆佳氏所生,按理来说应该由嫡长子弘晈继承怡亲王之位。但胤祥却偏偏选择了年纪更小的弘晓继承爵位,后世猜测这是胤祥主动示弱自保的一种手段。

  毕竟,雍正朝时,胤祥因为长期参政,其派系势力极大,自己虽然深得雍正帝信任,可难保将来自己子孙还被皇帝信任,如果选择年纪较长的弘晈继承亲王之位,必然会继承一部分自己的势力,这反而容易给自己一脉招来灭顶之灾。而如果让年仅八岁的弘晓即位,则无疑能够免除这一祸患。

  因此,当胤祥薨逝之后,雍正帝便下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而弘晈则被封为了宁郡王。至于庶长子弘昌,虽然在雍正元年(1723年)便被封为了贝子,但雍正帝却称其“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直到胤祥薨逝后才被释放,并在乾隆即位后晋封贝勒。

  果然,进入乾隆朝后不久,胤祥的仅存的三个儿子,便开始遭到了打压。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弘晳逆案”爆发,乾隆帝先是表示了自己父子对弘晳的礼遇,言道,“理亲王弘皙乃允礽之子,皇祖康熙时,父子获罪,将伊圈禁在家。我皇考雍正御极,敕封郡王,晋封亲王,朕复加帮助恩厚待之(弘皙的亲王爵位)”,之后则直指弘晳“行止不端,浮躁乖张,于朕前毫无敬谨之意,惟以谄媚庄亲王为事,且胸中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

  虽然弘晳在宗人府听审时,极力反抗不实的指控和供述,但还是被革去亲王爵位,并于同年十二月永远囚禁于景山东菓园。而胤祥的儿子弘昌、弘晈因被认为与弘晳“私相交结,往来诡秘”,结果弘昌被革去贝勒,弘晈被革去王爵。

  不过,两兄弟被革去爵位后,没有受到持续的打压,弘昌最终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四月病逝,终年六十六岁;弘晈则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月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继承了怡亲王爵位的弘晓虽然没有被卷入“弘晳逆案”,但显然也受到了猜忌,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重用。早年只是被任命为了乾清门侍卫,乾隆四年(1739年)十一月被任命署理理藩院事务,乾隆五年(1740年)九月则被晋升为了正白旗汉军都统。

  然而,还没等弘晓干几年,其便因在盛京祭祀时没有佩戴小刀,被乾隆认为有失满洲旧俗,被乾隆帝当众训斥“纵不顾祖宗成宪,独不念及乃父乎?”最终于乾隆七年(1742年)三月和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分别解除了两项职务。后来,乾隆皇帝还将雍正曾赏赐给胤祥的交辉园,改赐给了大学士傅恒。

  对于这一切,弘晓只能被动接受,始终难获重用的他,干脆不再涉足政坛,转而潜心于文学、诗词方面的创作,著有《明善堂诗集》、《八旗艺文编目》等,而作为一代藏书大家的他,更是收藏了大量典籍藏书。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弘晓病逝,享年五十七岁。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