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空城计真的很高明吗 司马懿为什么没有敢进去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4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空城计,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空城计到底高明在什么地方?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空城计?不是让人扫地就是在楼上弹琴的,司马懿又是怎么看待此计谋的?

  待南蛮平定后,诸葛亮就开始了北伐大业。正史上诸葛亮一共五次北伐,在《三国演义》中是七次北伐。不管正史还是演义,对于第一次北伐,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载或描述。或者说,在《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描述情况,其成败情况还是比较紧扣《三国志》之历史记载的。突出的区别在于,《三国演义》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加了一个著名的空城计。

  诸葛亮摆空城计的背景是这样的:先是以马谡为前锋去抢占街亭要寨,结果马谡到了街亭后,上山扎寨,导致被司马懿之军围困,以至于惨败。不但街亭没抢占住,还损兵折将,士气大挫。接着蜀军所守之列柳城又被魏国援军郭淮夺得。蜀军被迫退守阳平关,以守汉中。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发出了“大事去矣”的悲叹。当然,败局已定,但是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对于诸葛亮而言,他并未慌乱阵脚,而是镇定自若安排撤军事宜。以关兴张苞领兵埋伏在武功山,做疑兵吓唬魏军。以张翼急行军修复剑阁,为退军防守做准备。以姜维、马岱带兵埋伏山中断后,等大军退走,再退兵。就这样,诸葛亮的大军开始不动声色悄悄撤军。

  但是在此之时,诸葛亮大军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诸葛亮北伐一直备受困扰的问题,那就是粮草。大概是因为军中粮草出现了问题,所以诸葛亮令2500军士到西城搬运粮草。就在这期间,探马飞报司马懿率领15万大军直奔西城杀来。

  而此是的西城县无可战之将,更无守城之兵,兵仅2500人。以此力量,对抗司马懿的15万大军,自然不是对手。于是,诸葛亮就摆了一个空城计。那么诸葛亮所摆的空城计到底高明在什么地方?如果弄明白事情背后的因由,就会发现所谓的空城计其实跟空城没什么关系。那么此话怎讲?且往下看。

  诸葛亮为了摆空城计,做了3件事:一是让旌旗隐藏,四面城门全部打开,又以80名士兵扮作老百姓,一门20人去打扫街道。二是诸葛亮自己来到城楼,穿上鹤氅,凭栏开始弹琴。三是还在左右各安排一个书童。

  那么面对诸葛亮的表现,司马懿的反应是怎样呢?其实司马懿也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魏军的哨兵到了西城城下,见如此情况,都不敢轻易前进,回来禀告司马懿,司马懿的反应非常耐人寻味,原著对他的反应用了四个字,即:“懿笑而不信。”

  倘若司马懿不信,那么他是该带着卫队前进的,但是实际则不然,司马懿“遂止住三军”,自己骑着马往前行,然后远远观望。那么司马懿看到了什么呢?双方士兵或一般人,都认为司马懿在看四开的城门,或者在看诸葛亮弹琴,但是实际则不然,司马懿上前去,是听琴。

  其实高手对决,不是看表面,而是看内在的规律,正如俗话所言,听话要听音。倘若司马懿是一个粗鲁之将,那么诸葛亮在城上弹破十架古琴大概也是枉然。

  因此,正因诸葛亮知道司马懿,故此,才用高雅的方式对其进行交流。古琴,历来都是高雅之声。诸葛亮以琴和司马懿交流,诸葛亮在琴中到底表达了什么意思呢?以诸葛亮平生所长来看,大概是与政治脱不了干系的。诸葛亮首先是政治家,其次才是一个用兵之人。

  军事家关心的是胜败,政治家关心的是利害。因此,以诸葛亮在政治上的造诣,他在琴中应该是给司马懿释放政治信号,或为司马懿感到担忧。

  诸葛亮的用琴对司马懿传达了两个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司马懿历来为曹魏君主所忌惮,从曹操就开始,如今曹叡虽然重用,但对其防备心理并未消除;

  第二个意思是,司马懿的处境比我这空城更危险,倘若蜀国不断北伐,那么魏国则必须重用司马懿领军出战,然如今破空城俘杀诸葛亮,则司马懿的价值荡然无存,怕是离死期也不远。

  以司马懿的智慧和老奸巨猾,岂能听不出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留着诸葛亮,就等于留着自己的救命稻草。诸葛亮不断北伐,不但能让他活命,还能让他掌军,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司马懿怎么能不知其中的深意呢?

  第二件事是司马昭点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不过是“故作姿态”,也就是说司马昭都能看出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有问题的,那么其他将领呢?既然如此,那么司马懿带兵15万,完全是可以拨出一支兵马去攻城试试虚实的。但是司马懿不敢拨一支兵马去试一试,因为试一试就会把诸葛亮俘虏,就会把自己的未来给试丢了。但为了让众将相信诸葛亮空城计是真的,他不得不弄出一番说辞,说什么“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然而这番说辞,实际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倘若诸葛亮真的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就不会拿一个没统兵经验的新手马谡去抢街亭了。更何况,马谡失街亭是刚刚发生的事,司马懿岂能不知道?所以说,司马懿所谓的“亮平生谨慎”之说,不过是托词而已。

  第三件事,就是急忙退军了。不过司马懿的退军也是很令人生疑的。就算诸葛亮空城计成立,是真的,但是以司马懿所统15万大军,完全没必要急慌慌地退兵。可是司马懿却这样做了,他说若攻城,中计,“汝辈岂知?宜速退。”

  其实“速退”应是大可不必的。故此,这其中的意思,怕是在这里看久了,怕众将甚至士兵看出诸葛亮这空城计的破绽,所以才要急忙退去。

  结语:诸葛亮所摆空城计,从表面上看,是诸葛亮的胜利,是诸葛亮智慧的一次闪光。但是从内核来看,或者从事情背后的情况来看,真正的赢家却是司马懿,司马懿借救诸葛亮以实现自救和自强。不但成为曹魏的噩梦,也成为蜀国的噩梦,实际更是魏蜀吴三国的噩梦,因为司马懿正是从此之后,也就是从诸葛亮北伐之后,司马懿对魏国军队的渗透越来越严重,威望越来越高。可以说,是诸葛亮养肥了司马懿。

  不过单从诸葛亮空城计来看,其空城计的高明之处,不在空城,乃在空城之上所传递的信息,或者是两个高手在琴声中的较量。结局是善弹不如善听,善弹赢一仗,善听赢三国。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