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郭琇身为康熙年间著名清官,为何没能进入贤良祠?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8分类:历史

  郭琇(1638—1715),字瑞甫,号华野, 清朝康熙年间清官。 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清朝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纳兰·明珠府中张灯结彩,明珠的党羽都来庆贺他53岁大寿。这时,门口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姓郭名琇,乃佥都御史。

  郭琇向来和明珠不对付,明珠听闻郭琇来府上拜寿,非常意外,亲自出门迎接郭琇,《清稗类钞》记载:

  及入,长揖不拜,坐移时,故频频作引袖状。

  郭琇进门后,只是拱手,并没有下跪参拜。待坐定后,频频摸自己的袖子。

  明珠就调侃郭琇说:“郭御史今天兴致不浅,难道还给我带了礼物藏在袖子里不成?”

  郭琇回答说:“没有,没有。”说着,从袖子里掏出一份弹劾明珠的奏本,递给明珠。明珠还未来得及看,郭琇拍案而起说:

  “郭琇无礼,劾及故人,应受罚。”

  说完,拿起酒杯一饮而尽,拂袖而去,众位宾客大惊失色。当天,明珠便被康熙下狱问罪。

  权倾朝野十余年的纳兰·明珠,遇到政敌无数,但没想到在自己寿宴上被郭琇扳倒,简直匪夷所思。郭琇真的有如此大的能量吗?历史上的郭琇,曾被康熙冤枉10年之久,在雍正朝一度还引起争议。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铁面御史”郭琇。

  一、耿直boy的艰难仕途

  根据《清史稿·列传五十七》记载:

  郭琇,字华野,山东即墨人。

  但其他史料有记载,郭琇,字瑞普,或字瑞卿,号华野。郭琇生于明朝崇祯十一年,据《胶澳志》记载,郭琇出生的时候,还闹了个笑话。

  郭琇出生时,大雨倾盆,即墨县令正好从外地公干回来,躲到郭琇家中避雨。听闻孩子刚出生,县令便对郭琇的祖母恭喜道:“这孩子正巧在雷雨中出生,长大后怎么说也得是个七品官。”

  郭琇的祖母是个没读过书的农妇,她听完县令的话,谦虚地说:“别说七品,就是能混个一品官,也是我们家头一份了。”

  县令听完,茶水差点喷了出来。只好祝福孩子能成为一品官。不曾想,郭琇长大后,真成了从一品的左都御史。

  郭琇从小聪明异常,康熙九年,郭琇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多年,因为性格太过耿直,还曾弹劾过吏部官员,因此一直没得到升迁。到了康熙十八年,郭琇被外放为吴江县令。

  《清史稿》记载:

  材力强幹,善断疑狱。徵赋行版串法,胥吏不能为奸。

  事实证明,郭琇在治理地方方面很有能力,他擅长断案,收缴赋税也很有一套,他在任时,县衙的胥吏都不敢作奸犯科。在吴江县令的任上,郭琇待了7年,史载“治行为江南最”,在江南诸县中,吴江县的政绩最好。然而,吏部却压着不给郭琇升迁。

  康熙二十五年,坐了七年冷板凳的郭琇,终于得到了一位名臣的欣赏,此人就是时任江苏巡抚的汤斌。汤斌是清朝第一个被谥“文正”的官员,他为人刚直,素有威望,就连明珠都颇为忌惮他。郭琇的性格和成绩汤斌都看在眼里,他非常欣赏。汤斌将郭琇推荐给吏部,希望吏部给予擢升,没想到,吏部官员却“寝其奏”,把汤斌的推荐置之不理。汤斌没办法,只好上奏给康熙,康熙最终特事特办,绕过吏部,直接任命郭琇为“江南道御史”。

  郭琇为官16年,终于迈出七品的门槛。

  纵观郭琇为官初期,他虽有才华,但难免悲情。当时索额图和明珠把持朝政,官场仿佛一口大染缸,为人正直的郭琇,反而没有出路。若非遇到汤斌,郭琇或许一辈子只能做一个寂寂无闻的县令。那后面的辉煌,将都和他无关。

  二、三次弹劾,名动天下

  《史记·滑稽列传》中有一句话:“执法在傍,御史在后。”作为御史,便要行监察之职。郭琇担任江南道御史后,第一个弹劾的对象,竟然是河道总督靳辅。

  靳辅是清朝著名治河名臣,他治河十余年,在他的治理下,黄河、淮河的水患明显减少。但是,在治河的过程中,由于他的方案不被人们所接受,他先后遭到过于成龙、张书玉、徐乾学等名臣的弹劾。而郭琇也在弹劾靳辅的名臣之列。

  《清史稿·郭琇传》记载:

  时河督靳辅请停濬下河,筑高家堰重堤,清丈堤外田亩以为屯田,谓可增岁收百馀万……二十七年,琇疏劾辅治河无功。

  靳辅治河,最大的争议就是他修筑了许多减水坝,所谓减水坝,就好比在河流的中间修筑一条堤坝,减缓对下游的冲击。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少下游的洪灾,但坏处是,一旦减水坝修成,洪水便会聚集在减水坝的上游,上游的洪水不能及时排泄,必然会殃及周边农田。

  站在今天治水的角度来说,靳辅治水,讲究的是“全局”,但在那个时代,没有“科学”之说,很多地方官见本地的农田因减水坝的修建而遭殃,便认为靳辅是将下游之灾挪到上游,根本无任何业绩可言。郭琇弹劾靳辅,便由此而来。

  康熙二十七年,郭琇见平时少发生洪灾的地方,因靳辅治河而遭殃,愤然之下,向康熙上了《参河臣疏》。在奏疏中,郭琇列举了许多具体的数据,这引起了康熙的注意,康熙于是下令让靳辅入京,当着众位大臣的面解释自己的意图,但由于大家普遍没有治水的全局意识,最后靳辅在“舌战群儒”中败北,最终被康熙免职。

  事实上,多年以后,康熙南巡,见到靳辅的治水效果,他还是很认可的,这是后话。

  就当时来说,郭琇凭借一纸奏疏将河道总督拉下马,一炮打响。康熙因此调郭琇入京,升任郭琇为佥都御史(正四品)。

  需要说明的是,郭琇的弹劾影响虽大,但站在历史的角度来说,靳辅明显是对的。但这并不是郭琇一个人的局限,于成龙、张玉书等名臣,包括康熙帝也一样有局限。

  入京后的郭琇,很快迎来了另一个战场,郭琇曾受汤斌提拔,视汤斌为恩师,而汤斌和明珠不合,因此,从郭琇入京的那一刻,明珠就派党羽余国柱等人处处针对郭琇。郭琇也对明珠党羽恨之入骨。因此,才有了本文开头那段,郭琇在明珠的寿宴上弹劾明珠的场景。《清史稿》云:

  学士明珠柄政,与余国柱比,颇营贿赂,权倾一时,久之为上所觉。琇疏劾明珠与国柱结党行私,详列诸罪状,并及佛伦、傅拉塔与辅等交通状,於是明珠等降黜有差。琇直声震天下。

  那么,问题来了,明珠权倾朝野十余年,许多人都斗不到明珠,为何单单郭琇就能参倒他呢?难道郭琇真的有这么大的能量?

  答案是否定的,郭琇能参倒明珠,不是实力问题,而是时机问题。

  清朝康熙二十六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就多次向康熙弹劾明珠,于成龙说:“朝廷的官职都快被明珠和余国柱卖完了!”康熙便问心腹大臣高士奇:“明珠如此卖官鬻爵,为何没人弹劾他呢?”高士奇回答:“人都怕死!”

  高士奇的话,让康熙震惊无比。康熙之前一直纵容明珠,是因为他要在索、明二人之间寻找平衡,因此,明珠如果有点小毛病,康熙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明珠能够直接决定官员的生死,这就足以让康熙警惕了。因此,康熙决定拔掉明珠这只蛀虫。正巧这个时候,郭琇闯了进来。

  也就是说,明珠树大根深,并不是郭琇所能撼动的。他之所以能够扳倒明珠,只不过是康熙也想动明珠而已。

  但不管如何,明珠却因郭琇的弹劾而倒台,从此,郭琇名动天下。

  康熙也有意将扳倒明珠的功劳算在郭琇头上,因此,在明珠倒台之后,郭琇从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先被提拔为太常寺卿(正三品),再晋升为内阁学士(从二品),到了康熙二十八年,郭琇已经担任吏部侍郎(正二品),但吏部的板凳郭琇还未坐热,康熙又升任郭琇为左都御史(从一品)。

  换句话说,郭琇扳倒了明珠后,一年之内,康熙将他连升5级,成了朝廷大员。

  接下来,郭琇又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倒霉的却是康熙的宠臣高士奇。《清史稿·郭琇传》云:

  疏劾少詹事高士奇与原任左都御史王鸿绪植党为奸,给事中何楷、修撰陈元龙、编修王顼龄依附坏法,士奇等并休致回籍。

  康熙亲政之初,亲手提拔张英、高士奇二人在南书房行走,充当自己的贴身大秘书,高士奇在康熙身边浸淫多年,深得圣心。但郭琇却抓住了高士奇与王鸿绪结党营私的罪证,最终,高士奇灰头土脸地辞职归乡。

  河道总督靳辅、武英殿大学士明珠、再加上康熙的宠臣高士奇,靳辅三道奏折,参倒三位大人物,从今往后,那些居心不正的官员看到郭琇都要绕着走。

  三、10年冤屈无处说

  三道奏疏,让郭琇的仕途到达了顶峰,由于锋芒太过,他很快遭到了明珠和高士奇党羽的疯狂报复,郭琇几乎同时牵涉了三桩案子:

  (一)山东巡抚钱鎯因贪污获罪,郭琇是山东人,他和钱鎯有过几次通信,因此被政敌抓住不放。微妙的是,钱鎯本来已经伏法,但最后突然改口,先说郭琇是自己的同党,后来有说是郭琇陷害自己。

  (二)新任江苏巡抚洪之杰刚到南京上任,第一件事不是熟悉巡抚衙门的情况,而是直奔吴江,去吴江查亏空。最后查出,吴江县此前历任县令加起来贪污粮米二千三百余石。郭琇曾任过7年的吴江县令,理所当然成为重要嫌疑人。

  (三)山东官员佛伦弹劾郭琇,说郭琇乃是明朝罪臣之子,郭琇的父亲是明朝御史黄宗昌的家奴,郭琇一直隐瞒不报,居心叵测。

  除此之外,御史们还搜罗了郭琇的诸多罪证,势必要把郭琇拉下马。

  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把种种罪名全部扣在郭琇身上。这种“组合拳”终于奏效,让康熙不再信任郭琇,各方势力要将郭琇充军发配,康熙最终只是将郭琇罢免回家。此后十年,朝堂上再无郭琇。

  直到十年之后,也就是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南巡路过德州,想起郭琇也是山东人,便命山东巡抚传诏郭琇前来见驾。郭琇当了十年的布衣,心如止水,康熙见到他倍感亲切。

  康熙便问他十年前的罪过,郭琇很平静地对康熙说:“臣一生钢骨,十年前他们对我的弹劾,纯属无中生有,我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即墨百姓,县衙都有契籍可查,说我父亲是明朝遗臣的家奴,实属无中生有。”康熙听完点头,在南巡时,康熙特地到吴江了解郭琇的为人,回京后,康熙对大学士阿兰泰说:

  原任左都御史郭琇,前为吴江令,居官甚善,百姓感颂至今。

  很明显,从吴江百姓口中,康熙得知郭琇是难得的好官。于是,康熙一纸圣旨,起复郭琇,让他担任湖广总督。

  十年冤枉,康熙终于还郭琇一个清白。

  湖广总督府在荆州,郭琇来到荆州后,先后帮湖广百姓减掉十分之三的税赋,又兴办学堂,兴修水利,剿灭土匪,两年的时间,他政绩斐然。

  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说:

  奉职循理,为政之先。恤人体国,良史述焉。

  很明显,郭琇配得上是一名良吏。

  四、一代名臣任评说

  康熙四十年,郭琇病重,他上书恳请告老还乡。康熙对吏部说:

  “琇病甚,思一人代之不可得,能如琇者有几人耶?”

  意思是,郭琇病重了,朕想找一个像他这样品格的人,来代替他的位置,竟然找不到。于是,康熙下旨,不准郭琇退休。

  郭琇只得带病工作,不过,郭琇在他湖广总督生涯的最后,惹了一个麻烦。《清史稿》云:

  黄梅知县李锦催科不力,琇委员摘印。锦得民心,民闭城拒之,乞留锦。御史左必蕃劾琇,部议当夺官

  当时,黄梅知县李锦因为催缴赋税不达标,郭琇派人到黄梅县收缴李锦的官印,打算衙罢免李锦。结果激起了民愤,黄梅百姓主动关闭城门,把郭琇的人挡在门外,并且集体请愿,恳请不要罢免李锦。

  这件事闹得非常大,康熙不得不派钦差亲自安抚百姓,朝中御史纷纷弹劾郭琇,要罢免他的总督之职。

  这件事让康熙意识到郭琇确实有些力不从心了,他打算让郭琇体面地辞官。

  康熙四十一年,郭琇终于告老还乡。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郭琇当了三年的总督,回乡时只带了两个箱子,一箱衣服,一箱书籍。郭琇路过驿站,驿卒帮他装卸行李的时候,都觉得箱子太轻。

  康熙五十四年,77岁的郭琇在家中病逝,康熙听闻后,赐银千两,命山东巡抚上门祭奠。

  铁面御史郭琇病逝了,但他的故事还没结束,因为到了雍正朝,他再次成为焦点。

  雍正八年,雍正建立贤良祠,最初选入清朝78名已故老臣入祀贤良祠。例如,于成龙、汤斌、魏象枢等人都在其中。

  当时,有人认为已故左都御史郭琇的贡献也很大,建议将郭琇也纳入名单之中,但遭到了很多人反对,因为郭琇早年弹劾靳辅并不妥当,而且晚年曾在李锦的事情上犯过错误,最后竟然因郭琇的事情争吵起来。

  最后吏部尚书钱以垲和内阁大学士张廷玉也拿不定主意,不得不请示雍正。雍正是一位眼里不揉沙子的帝王,他最终将郭琇从贤良祠名单中划去,因此,郭琇和贤良祠无缘。

  《清史稿》评价:

  郭琇抨击权相,有直臣之风,震霆一鸣,佥壬解体。

  郭琇为官20余年,他为父母官时,审理疑案,为民解忧;他做御史时,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他做总督时,为民谋福,政绩斐然。“铁面御史”郭琇,在康熙朝为自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