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战国时期,七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君主分别是谁?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5分类:历史

  战国时期,七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君主分别是谁?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时期,君主的更替是比较频繁的。比如在秦国后期,秦孝文王的在位时间只有三天,在秦孝文王之后,秦庄襄王的在位时间,也不过三年左右。而就赵国来说,最后的两位君主,在位时间都在10年以内。

  当然,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也有一些在位时间比较长的君主。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魏惠王和秦昭襄王,可以说是战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君主。但是,对于这两位君主来说,最终的作用和影响却截然不同,也即一位君主让所在的诸侯国走向衰落,而另外君主则让所在的诸侯国步入巅峰。

  一

  一方面,就魏惠王来说,显然让魏国走向衰落。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称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战国策》作“婴”)。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70一公元前319年在位,也即其在位时间在52年左右。在魏惠王之前,魏国的两位君主分别是魏文侯和魏武侯。其中,魏文侯联合韩氏和赵氏三家分晋,并在魏国推行了“李悝变法”,这是魏国得以在战国初期崛起的关键。在魏文侯之后,魏武侯南征北战,压制了秦国等诸侯国。因此,对于魏文侯和魏武侯这两位君主,无疑推动魏国走向了巅峰。

  但是,比较可惜的是,在魏惠王这位君主手中,魏国最终走向了下坡路。魏惠王在位期间重用庞涓,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魏国的实力。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而魏惠王全然不知其中利害,导致孙膑逃脱后入齐。周显王十五年(前354年)发生桂陵之战,周显王二十七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庞涓率领的魏国大军,二度为齐军孙膑所败。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无疑成为魏国走向衰落的重要标志,也是齐国崛起的重要开端。在马陵之战后,名将庞涓的阵亡,以及魏武卒等精锐力量的损失殆尽,导致魏国实力彻底衰落,以至于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二

  魏惠王由于在秦、齐等国夹击中不断惨败,于公元前334年不得不采用相国惠施“以魏合于齐楚以按兵”的建议,率韩国等小国君主赴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朝见齐威王,同时齐威王亦承认魏惠王的王号。魏、齐接近,使齐停止了进攻,但秦国以魏为“腹心疾”,还是不断攻魏。因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魏惠王对外策略的调整,并没能阻挡魏国衰落的趋势。对于秦国来说,在商鞅变法后,自然将旁边的魏国作为主要的进攻目标,这是其向中原地区扩张的必经之路。公元前330年,秦军败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南),迫使魏惠王献出河西之地。次年,秦军又攻占魏国的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曲沃(今三门峡市西南)等地。

  为了联合他国抗秦,公元前325年,魏惠王又和韩威侯相会于巫沙,并尊韩威侯为王 (即韩宣惠王),同年,他又与韩宣惠王并带太子入朝于赵。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有感于惠施联齐、楚抗秦策略的失败,魏惠王不得不采用秦相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楚)”的策略,逐惠施,起用张仪为相。而张仪的真正目的是“欲令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即其连横策略。对此,在笔者看来,魏国在对外策略的左右摇摆,反而加快了魏国的衰落。所以,作为魏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魏惠王对于魏国显然是过大于功的。

  三

  另一方面,相对于在位时间长达52年左右的魏惠王,秦昭襄王的在位时间更长,达到56年左右,这不仅是秦国,也是战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了。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名则,一名稷。战国时期秦国国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对于秦昭襄王来说,一开始在燕国为质子。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稷在赵燕两国的武力护送,以及右相樗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拥立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赵武灵王已经完成了胡服骑射,而齐国则逐渐走向了巅峰。不过,对于赵国和齐国这两个强国,最终都在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失去巅峰。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秦国大权被宣太后把持。但是,秦昭襄王后来听从魏人范雎的建议,收回宣太后的大权,拜范雎为相,采用范雎所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虽然一开始没有掌握实权,但是,秦昭襄王的蛰伏和隐忍,最终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大权旁落的问题。

  四

  最后,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取魏国的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陷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的历史。其中,就大家熟悉的长平之战来说,可谓战国历史上的转折点。长平之战中,秦军前后共歼灭赵军45万人,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一统天下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从此急转直下。

  长平之战,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发为时代特征的战国时期行将终结,一个史无前例的封建王朝——秦朝即将临降。除了重创赵国,对于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之战,秦昭襄王所在的秦国也出力不少。在五国伐齐之后,巅峰时期的齐国突然跌入谷底,从而失去了和秦国争夺天下的资格。并且,秦昭襄王在位时,白起又通过鄢郢之战重创了楚国。因此,在笔者看来,这意味着原本和秦国相抗衡的赵国、齐国、楚国,都在秦昭襄王在位时间元气大伤,这显然是秦昭襄王的重要历史功绩。换而言之,秦国的强大始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不过其巅峰则是由秦昭襄王一手推动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