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上后梁与晋国之间的争斗有多惨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李存勖虽然取得了魏博争夺战(与梁朝)和幽州争夺战(与契丹)的胜利,但就我分析,他的内心深处应该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因为契丹已开始崛起,李存勖面临两线作战的危险。
事实上,等契丹真正崛起后,不要说一个分裂的北方政权了,就是统一的北方政权,甚至统一大江南北的中原王朝,也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虽然说,梁朝也存在南北两线作战的困境,但是江淮以南,似乎看不到任何统一的迹象,所以梁朝来自南线的威胁,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是梁朝随着中央集权的发展,官僚政治的弊端逐步显现,官僚政治最大的优点,就是皇权可以牢牢控制帝国的军政权力,从而避免帝国出现各种形式分裂内讧。
但是它的缺点就是,它会让帝国在军事方面的效率,变得越来越差劲,因为官僚政治成熟后,前方的军事将领,越来越受制于文职系统、甚至是宫廷系统。
一方面,晋军面对契丹的崛起,在时间上有更多的紧迫感,因为它需要尽快统一北方,否则面对契丹的威胁,实在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
另一方面,梁军官僚政治渐渐成熟,帝国军事机器的野性渐渐削弱,因为军人势力,越来越受制于文官系统、宫廷系统。
在这种背景下,梁晋以黄河为界后,晋军就一直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攻势。
既然说到梁晋围绕黄河一线的战争,我就先简单介绍一下与此相关的地理知识。
黄河一线,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渡口。由西向东分别是黎阳、德胜、杨刘三个渡口。
黎阳大约相当于三国时的官渡吧,只是官渡在黄河南岸,黎阳在黄河北岸,事实上,在三国官渡之战时,曹操沿黄河一线的据点是官渡,袁绍沿黄河一线的据点就是黎阳。
德胜大约相当于宋代的澶渊,后来辽国大举南侵,宋军就在这里阻击辽军,并且签订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杨刘这个地方,我一时找不到一个更著名的古战场对应。所以我们只要知道,黎阳向东大约50公里是德胜,再向东150公里就是杨刘。
在这里,只是为了让大家,对相关的地理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概念,所以介绍得比较简略,大家不用细抠。
总的来说,围绕黄河一线展开的梁晋争霸,大约就是在一条东西200多公里的战线上展开,它西起黎阳,东到杨刘。
围绕这条战线进行战争,梁军最主要防守的据点,自然是黎阳。如果黎阳一线被晋军突破,晋军就可以一马平川的迅速杀到汴梁城下。
梁军此次防守的重要据点,自然是德胜。如果德胜一线被突破,晋军同样可以一马平川的杀到汴梁城下。
这两个渡口之所以重要,主要是因为他们距汴梁太近,因为无论从黎阳、还是德胜,杀到汴梁城下,都只有一百公里多点。
相对而言,杨刘渡口就比较次要一些。因为杨刘一线被突破,晋军杀到汴梁城下,大约有二三百公里。
所以,在围绕相关战略要地进行战争时。晋军最初是从杨刘寻找突破口的,总的来说,梁军在杨刘配备的兵力,比黎阳、德胜要少一些。
公元917年底,趁黄河结冰,李存勖率军越过黄河,并且迅速攻破梁军在杨刘的据点。
到此为止,晋军等于在杨刘一线,把脚伸进了黄河南岸。对于这种事实,梁军自然不可能接受,于是围绕这个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但是梁军终于无法再夺回相关的失地。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在梁军主力没有受到重创前,晋军虽然突破了杨刘一线的黄河渡口,并且在黄河南岸站住了脚,但是也无法取得重大突破。一切是显然的,黄河天险会限制晋军向黄河以南输送兵力、后勤。
在这种背景下,晋军只能在黄河南岸牢牢控制一些据点,或是以这里为基地,逮住机会深入梁境骚扰一番,是可行的。如果大规模深入梁境,很容易变成孤军深入,而陷入死地的。
李存勖最后在绝境中反击时,就是从这里一路杀到汴梁城下,直接把梁帝国打崩盘了。
李存勖最后敢这样玩,大约是因为四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李存勖似乎别无选择了,因为再等下去似乎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冒险狂赌一把。
第二个原因是:当时李存勖已夺取了德胜渡口,大后方向黄河以南输送兵力物资,相对更加容易一些。
第三个原因是:梁军收复魏博部分地区的胜利,让梁军兵力无形中分散了。
第四个原因是:梁军高层出现叛徒,梁军整体战略布置,让李存勖完全洞悉了,所以李存勖终于鼓起勇气,背水一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晋军最初夺取杨刘渡口,只是意味着在东部地区,把脚伸入了黄河以南。并不意味着晋军已打通了灭亡梁的突破口。
但即便如此,也让梁军有一种说不出的压力,于是梁晋围绕杨刘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梁军终于无法夺回杨刘渡口。
在这种长久的对恃中,梁军大约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应该集结兵力大举进攻晋军,给晋军以重创,总而言之,必须把晋军打回黄河北岸。
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在黄河一线与晋军死耗着就可以了,只要我们军事主力保存着,晋军也折腾不出个什么花来。
梁军内部的这种分歧,开始并不大。但是对恃八九个月后,随着李存勖大举西进,梁军内部的这种分歧开始越来越大。
面对李存勖率军大举西进,梁军自然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晋军越向西移动,距汴梁城就越近。
当双方军队你追我赶,不断向西移动到德胜渡口附近时,梁军统帅部内的意见分歧渐渐无可调和了。
贺瑰认为,这样和晋军耗下去,会一直让晋军抓住先手,从而让梁军越来越被动。总而言之,应该集结兵力大举进攻晋军,必须得给他们点厉害瞧瞧。
谢彦章则认为,应该继续这样耗着,只要我们的军事主力完整地保存着,晋军折腾来折腾去,总有个折腾不行的时候。而且在这种地方主力决战,如果出现溃败,那是非常危险的。
最后,贺瑰认为谢彦章作战意志不坚定,甚至怀疑谢彦章与晋军有什么勾当,于是就杀了他。
这个消息传到晋军那里,李存勖说,梁军起内讧了,我们可以采取更大胆的行动了。周德威则认为,梁军虽然高层起了内讧,但是整体实力并没有任何损伤,我们现在采取大举行动,那是非常危险的。最后,李存勖的意见占据上风。
总的来说,梁晋双方都鹰派占据上风,一场惨烈的大决战,自然无可避免了。
这场战争进行得非常惨烈,晋军最后胜利了,但是周德威战死。
周德威在晋军中的地位,大约是仅次于李存勖的,他的职务当时是藩汉马步总管。
周德威死后,藩汉马步总管是谁呢?是李存审。藩汉马步副总管是谁呢?是李嗣源。
李存审死后,李嗣源成了藩汉马步总管,而李嗣源取代李存勖时,最重要的职务就是这个职务。
只要我们知道,这两个事实,大约就可以知道,周德威在晋军中的地位有多高。周德威在这场战役中战死,我们可以想象这场战役,当时有多惨烈。
更主要的是,在这场战争中,晋军也是一度险相环生,最后是在绝境反击中胜利的。战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李嗣源都认为晋军必败了,甚至相信了李存勖已悄悄逃走的消息,于是也渡过黄河向北逃走。后来,晋军胜利了,李嗣源再见到李存勖时,那得多尴尬,我们可以想象。
在前线战争打得险相环生之际,李存勖还在前线,李嗣源就擅自退回了黄河以北,他这是想干什么?这种事不能往深了想。
当然了,李存勖并没敢追究李嗣源的责任,相反借口李嗣源养子李从珂军功重大,所以就罚李嗣源饮了一大杯酒。
因为这场战争进行得太惨烈了,也打得太险相环生了,所以有人常常怀疑李存勖的军事才能。
比如,如果当时听从周德威的意见,那该多好啊。其实呢,李存勖与周德威的意见,就是棋手与棋子的分歧。
周德威反对这样打,主要是因为这种打法,无论胜败,都会损失惨重的,他自然希望用一种稳妥的打法。
李存勖当时需要的是胜利,至于伤亡那只是一个数字,甚至需要周德威死的时候,李存勖也不会太犹豫的。
这就好像,下棋时,如果丢一个车,就可以换对方一个车马炮,我想哪个棋手也不会犹豫的,问题是,假如车有思维,车会同意吗?
基于统帅的角度,伤亡多少,那就是一个数字。但是基于前敌的将士,能把问题想得这样潇洒吗?
这场战争进行得异常惨烈,据说梁晋双方都损失了多一半的兵力。晋军取得这种惨胜,自然无法再继续扩大战果了。
但是,晋军这场战争的战绩就是非同一般的,因为这一战结束后,晋军就夺取德胜渡口。
我前面说了,梁晋双方围绕黄河,一共有三个重要渡口,从西向东是黎阳、德胜、杨刘。现在杨刘、德胜都已被晋军占据了。
随后的战争,自然是围绕德胜展开。晋军夺取德胜渡口后,开始在那里修建德胜城,德胜城地跨黄河两岸,分为南城北城。
梁晋双方围绕德胜渡口几乎天天有战争,一共打了一百多仗,双方互有胜负,但是梁军终于还是无法夺回德胜渡口。
就在梁晋围绕德胜城打得如火如荼之际,晋方出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镇州节度使王镕被属下火并了。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这意味着李存勖对河北的统治出现了一个口子,如果这个口子越扯越大,李存勖就有可能丧失河北的统治。想当年,朱温丧失河北的统治,就是从镇州叛乱开始的。
从某种意义上,此时也是李存勖人生最危险的时刻之一。
镇州出现叛乱后,镇州向北会找契丹求援,向南会找梁国求援。中间是镇州叛乱,北边契丹、南边梁朝一块行动,李存勖当时崩了盘,也没有奇怪的。
当李存勖冲过这个坎后,战略上陷入了迷茫之中。因为简单的分析,好像怎么看,也是一个死局。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29 李存勖对伶人的宠信,让本已衰微的宦官势力有什么影响?
- 11-29 对于归附后唐的后梁旧臣,李存勖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
- 11-29 被部下突然发动叛乱后,李存勖最终如何死于绛霄殿?
- 11-29 在五代时期梁晋争霸期间,南方还存在着哪些割据政权?
- 11-29 李存勖在建立后唐的同时,还面临着怎样严峻的形势?
- 11-29 李存勖接受诸镇节度使劝进时,为何仍沿用“唐”为国号?
- 11-29 李存勖打赢柏乡之战后,为何会决定先夺取河北地区?
- 11-29 李克用养子对李存勖袭位非常不满,那他又是怎么解决的?
- 11-29 李克用因被围困而无力抗衡朱温,李存勖对此又是如何劝慰?
- 11-26 五代时期的南汉是由谁建立的?为什么就被北宋轻松消灭?
- 11-02 五代词人张泌的佳作赏析:《临江仙·烟收湘渚秋江静》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