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陇集团纵横两百年,为何被一个女人击得粉碎?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1浏览:38分类:历史
在每个华夏儿女心中,都有这样一段引以为豪的记忆——强汉盛唐。
所谓“强汉”自不必说,逐匈奴于漠北,辟西域为通途,封狼居胥,开疆万里,其军功之盛,后人只有仰望的份。而“盛唐”则更无须多言,不只军功强大,文治也十分拿手,杜甫有诗为证:“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是何等的富足场景,比之今日也只能望其项背,可谓中原王朝治国的最佳范本。
不过,大唐风采固然青史留名,而缔造出这个璀璨盛世的却鲜有人知,实际上,这个将华夏文明推向新高度的王朝,一直有一股强大势力在背后加持,即横行中国二百年的“关陇集团”。
说起关陇集团,就不得不提一下北魏“六镇之乱”。
所谓六镇,即北魏迁都平城之后,为巩固北方疆土而设立的六大军事要塞。当时的六镇地位极其重要,北御柔然,南护京畿,乃北魏命脉之所系,因此,其将领也清一色都是鲜卑贵族,可谓位高权重,实打实的金饭碗。
但好景不长,孝文帝亲政以后,开始大力实行汉化,国都也由平城迁到了洛阳,北魏的重心随之转移至中原一带,六镇地位大打折扣。于是,在洛阳的鲜卑贵族吃香喝辣,不断加深汉化的同时,驻守六镇的土生鲜卑将领只能喝西北风,光鲜亮丽的身份没有了,还变成戍边的穷困破落户,这还了得。
公元524年,混成叫花子的六镇将士一拍即合,群起响应,“六镇起义”爆发!一时间,北魏遍地烽火,政权几乎散架。
而乱世之中,很快也涌现出一名“金庸新”式的“曹操新”人物——尔朱荣。
这位原本的西北羯胡首领,一看形势不对,赶紧招兵买马扩充实力,继而又招降纳叛,挖六镇起义军墙角,几年时间,竟变作威震西北的一方诸侯。而如此枭雄人物,手下当然也不乏猛士,日后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侯景、贺拔岳、高欢、宇文泰等,此时都在其帐下打工。
由此,尔朱荣一边镇压起义,一边扩张势力,最终借口魏明帝之死,挥师洛阳,成功从“曹操新”过渡到了“曹操第二”,有样学样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公元528年,万俟丑奴在关中称帝,尔朱荣派部下贺拔岳率军征讨,叛乱平息之后,尔朱荣却被自己立的傀儡皇帝所杀,震惊之余,贺拔岳决定不去洛阳凑热闹,转而大力经营关中。这位赖在关中不走的兄弟,正是关陇集团的开山鼻祖。
尔朱荣死后,北魏大权落入高欢手中,鉴于以前还同过事,贺拔岳倒是爽快,积极响应高欢号召,但不要误会,叫大哥只是给足面子而已,关中一切事宜照旧,牢牢掌控在贺拔岳手里。
高欢很不爽,阳奉阴违搞小团体怎么行?恰巧此时,高欢所立的傀儡君主孝武帝也对其心生怨恨,暗中密令贺拔岳铲除高欢,于是,高欢狠下心来,派人离间关中镇将侯莫陈悦,将贺拔岳刺死。刚刚成型的关陇集团失去了顶梁柱,看起来即将灰飞烟灭,关键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此人即宇文泰。
如果说贺拔岳是关陇集团的开山鼻祖,那宇文泰就是关陇集团重中之重的奠基人。
接过贺拔岳的大旗,宇文泰先是干掉了侯莫陈悦,稳定住关中大局,继而又整合力量,连年与高欢鏖战,等孝武帝也投奔关中之后,最终形成了与高欢东西鼎立的局面,种种功绩,堪称再造关陇集团。
但宇文泰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日后关陇集团能横行天下,全靠其制定的两条策略,即:治国用汉制,治兵用鲜卑制。
宇文泰一改魏晋以来华夏文明的萎靡风气,大力提倡儒学,讲究真才实干,甚至官制也全盘仿照先秦制定。当时公认的华夏正朔是江左南朝,而宇文泰直接跳过魏晋,用意非常明显,即抢夺华夏正朔权——用承自先秦的儒家学说,压制南朝清谈老庄的魏晋正朔。
这条策略非常成功,一来摒弃了当时浮华的文风,给汉文化注入新鲜活力,二来凝聚人心,对汉人形成强大号召力,逐渐使关陇步入正朔所在区域。
而兵制用鲜卑制度,则体现了宇文泰融合胡汉、慰藉六镇鲜卑的思考。
宇文泰仿鲜卑旧制创立府兵制,即所谓“八柱国”、“十二将军”等职,而府兵制的形成,可以说是鲜卑兵制的一次升华。为拉拢原六镇鲜卑,宇文泰把兵制复古到了鲜卑部落时期,不只让兵士全部照鲜卑习俗跟主帅姓,更让其中的汉人将领也改为鲜卑姓氏,比如李世民家当时就姓“大野”,而杨坚父亲扬忠则叫“普六茹忠”。
这些政策既满足了六镇鲜卑的心理,又将汉人豪强与鲜卑武将绑定为一体,彼此消弭隔阂,不分你我,故关陇集团战斗力大增。
依靠这两大优势,宇文泰在关中混得风生水起,实力不断壮大。而在其死后,宇文家族便篡魏建立北周,经过数十年励精图治,更一举荡平了东边宿敌——高欢家族建立的北齐。关陇集团如出笼猛虎,一统中原,接下来就要饮马长江,结束南北朝乱世了。
而这个名垂青史的任务,落到了关陇集团第三代“执剑人”普六茹坚的手里。
普六茹坚,北周随国公普六茹忠之子,又名杨坚。
杨坚是关陇集团的第二代,这种显赫出身,相比宇文泰、高欢等人,篡起权来要方便得多。当然,也是宇文家族后续乏力,除了周武帝宇文邕之外,一代不如一代。杨坚凭借家族势力和人缘好,取得了大部分关陇集团成员的支持,最终成功走向前台,代周立隋。
如果说宇文泰是关陇集团“胡汉一体”的推动者的话,那杨坚就是关陇集团转变为华夏豪强的最终执行人。
甫一上台,杨坚立即诏复汉姓,下令改姓鲜卑姓氏的汉人全部恢复本姓,又大力革新官制,视汉魏为正统,在宇文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扬儒学,并去除了府兵制中的鲜卑旧俗,使之变成一种兵农合一的新军制。在复兴汉文化的同时,关陇集团的鲜卑痕迹也越来越少,直至彻底淹没,尽皆融入汉人当中。
而做完这些,隋朝瞬间迸发出了无比的朝气,将魏晋以来的萎靡之风一扫而空,华夏文明步入了蓬勃向上的轨道。至此,隋朝一统天下就真的是大势所趋了。
开皇九年(589年),晋王杨广率军攻破建康,南陈灭亡,隋朝最终结束了三百年乱世。
灭陈之后,杨坚将建康夷为平地,这座承袭了“衣冠南渡”,被公认为华夏正朔的国都毁于一旦,而这也表明了杨坚的态度:尽管江左南朝是魏晋正朔,但货真价实的华夏正朔——是在长安,在洛阳,在我朝气蓬勃的大隋!
从“六镇之乱”走到现在,关陇集团终于到达顶峰,傲视群雄,但正所谓物极必反,接下来,不可避免就要陷入衰亡,而宣判者,正是隋炀帝杨广。
杨广的皇后是江左南朝萧氏之后,从这点即可看出其用意,至于登基之后营建东都,拉拢山东(崤山以东)士族,推进科举,大力提拔南方士人,其目的就更无需多言,无非是要借助山东与南方势力稀释关陇集团,从而达到权力制衡。简而言之,一个强大到足以威胁皇权的关陇集团,不是一个好集团。
但很可惜,杨广虽然雄才大略,却用力过猛踩不住刹车,一着不慎,反被关陇集团吞噬,最终身死国灭,于江都(扬州)缢死,而杀杨广者,关陇集团宇文化及是也。
杨广虽然死了,关陇集团的境遇却并没有好太多,分化已然完成,各方势力风起云涌,其中,尤以“山东豪杰”最为活跃。
某种意义上而言,李渊就是关陇集团推出的代隋人选,但李世民的威望之所以能盖过乃父,并最终打败太子李建成夺得帝位,其重中之重,就是不单取得了关陇成员的支持,更有山东豪杰在背后鼎力相助,像秦叔宝、程咬金等人即个中代表,都是其心腹亲信。将两股强大势力合二为一,李世民想不赢都难。
等李世民登基之后,关陇集团虽算不上有多衰微,但整体呈消解状却是不争的事实,而山东豪杰与科举寒门的加入,更推进了其瓦解进程。至此,这个曾横行天下的集团,便只能作为一个代号存在。
而真正将关陇集团彻底扼杀的,则是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很多人将长孙无忌之死归结为关陇集团最终消亡的象征,是的,长孙无忌确实出身关陇勋贵,但作为一个实体,关陇集团早已虚耗殆尽,就更谈不上有什么象征意义了。事实上,将关陇集团彻底击得烟消云散的,是武则天实行的几项策略——大力推动科举,大力提拔寒门世子。
武则天不只完善了科举制度,更非常重视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往往录取名额多,一经任用便委以重要职务,由此,大量寒门士子得以进入朝廷,成为各方博弈的新力量。
而另一个被人忽视的重要细节,就是首开“武举考试”,不只文官要从考试中得出,武将也须由考试挑选,文官武将一手抓,让寒门士子与门阀士族公平竞争。
这两大政策一下,汉魏以来影响重大的门阀势力就此作古,取而代之的,则是以科举考试为主的“朋党势力”之争,而以家族势力维系的关陇集团,也就不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至此,这个从乱世当中横空出世,将华夏文明带入蓬勃向上轨道的关陇集团,终于被历史所淹没,变成隋唐盛世最光彩夺目之处的阴暗注脚。
猜你还喜欢
- 11-29 北魏孝文帝因迁都洛阳后,是什么原因导致北魏的迅速衰亡?
- 11-29 北魏的皇帝之所以改姓元,是因为哪位皇帝对汉文化痴迷?
- 11-29 后宫的妃子都抢着为皇帝生子,但北魏却有怎样的残酷规定?
- 11-29 北魏改革的实际主持者是谁?对孝文帝改革产生哪些影响?
- 11-28 随着哪个历史人物的倒台,关陇集团基本成为了过去时?
- 11-27 北魏孝文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哪些改革?
- 11-27 北魏统一北方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何不提早结束南北对峙?
- 11-27 北魏存世不到150年,但为何就经历了20位皇帝?
- 11-27 北魏在历史上是什么地位?被当世所承认的少数民族封建王朝
- 11-27 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北魏的税收主要以哪些租调为主?
- 11-27 北魏王朝的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怎样的恢复和发展?
- 11-27 北魏发展到后期就衰落了,而导致其直接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