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很多子久的办法,为什么崇祯帝还是选择自缢殉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上,更迭了无数个朝代。而无论朝代的大小与更替,其领导的终结者,所谓的亡国之君,身上都充满了色彩和戏剧性。他们身上往往有很多值得人们思索的故事,需要我们用时间去慢慢推敲。比如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朱由检,在李自成率领大军攻进北京之时,就挥刀杀死众多嫔妃和两位公主,而后一路赶往故宫的后山,在一棵歪脖子树上自缢而亡,这便是著名的“甲申之变”。
可是堂堂一位大明王朝的君主,为何会落得上吊自杀的悲惨地步呢?虽说李自成大军已经攻入北京,情势岌岌可危。但若是凭借原有的的明军力量护送,崇祯皇帝朱由检逃跑是绰绰有余的。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面对无法解决的危机,统治者选择逃跑的案例并不少。毕竟只要保全自己,他日便有可能东山再起,还不是照样可以风风光光地享受独坐龙椅、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快感。可他为什么就是不跑呢?是缺心眼、非要与国家共存亡吗?答案:不!
国库空虚,人心离散,如何能抵御外敌?
自打李自成揭竿起义以来,地方各路主力连续被消灭殆尽。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兵攻入都城北京,明朝军队在屡战屡败中几乎丧失了战斗的能力,整个大明王朝陷入危难之中。在当时,唯一还有作战能力的部队就只剩下了吴三桂带领的关宁铁骑。此时,若能从边关之处调回整个明朝最精锐的部队,与李自成大军对抗,虽不能击退敌军,但保住整个北京城还是绰绰有余的。可就是这样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崇祯皇帝就算是到了自缢殉国的地步,也都没有动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远在东北宁远的吴三桂关宁铁骑,其主要责任是防卫满族人,警惕皇太极建立的后金势力崛起,保障边疆安宁。如若将关宁军调回都城,东北边关将处于失守状态,那么满族人必定会趁虚而入,占领山海关外最重要的一个军事重镇——宁远。此举也必定让大明背后受敌,丧失山海关外大片领土,这在历史上是要留下罪名,被世人唾骂的。因为国之疆土,须寸步不让。可如若仅仅是怕摊上骂名,会让崇祯弃生命于不顾、弃大明于身后吗?当然不!
原来早在李自成大军攻入京师的前几个月,崇祯皇帝就多次写加急书信与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联系,想让他们父子率兵回京,保卫都城安全。一开始,吴襄是拒绝的。因为一旦关宁铁骑撤走,大片边关领土将会落入敌手。吴襄身为将士,又如何能将大明王朝的河山拱手让人呢?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敌军来势汹汹,一旦攻陷京师,就不仅是丢失边关土地的问题,而是亡国了。思及此,吴襄终于松口,愿班师回朝,但需崇祯皇帝提供一百万两军饷。
尽管明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但连年的战乱与天灾,早就将这个外表繁华的王国底子掏得干干净净,已无力支撑沉重的军饷压力。迫于无奈,崇祯皇帝只能向他手下的众达官贵族伸手了。为凑够这一百万两银子,朱由检亲自列出了一份皇亲国戚与文武百官的名单,挨个要求他们捐钱上交国库,共度此次患难。可是皇亲国戚都以生活贫瘠、所剩不多为由拒绝自掏腰包。身为朱氏一族的皇亲贵胄皆这般姿态,更遑论文武百官呢?话虽至此,但皇帝的命令,大臣们多少还是要做点表面功夫的,为避免皇帝的步步紧逼,众官员都在自家门口贴上“毁家纾难”的字条。由是此,这一场以皇帝发起的、举百官之力筹万两军饷共度难关的活动,终以闹剧收场。
君臣关系紧张,崇祯自作虐不可活,只能自求多福
调关宁铁骑入京计划的落空,虽阻断了大明王朝自保的一条道路,但崇祯皇帝还有其他可行计划,比如都城南迁。而说到迁都,这在历史上也不少见,如唐朝就曾迁入川蜀地区避免战乱。对当时的大明来说,迁都一举是可行的,且有利条件颇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来,当时的李自成大军虽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山西太原等军事重地,直逼北京。但他们的主要入侵方向是山西、陕西地区,对南边的控制力较弱。加之南边地区的起义军数量较少,且由明朝军官把持,崇祯若弃城南下,便可轻轻松松抵达南京,并依靠当地有利的局势快速建立与敌军对立的政权,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一旦情况稳定下来,崇祯便可操持旧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与占据北京的李自成一决高下,收复失地。
除此之外,当年明成祖朱棣在迁都北京之时,在原都城南京保留了一整套完整的政府机构,以备不时之需。若崇祯南迁在南京建城,便可运用当地完备的六部、内阁等机构快速建立一个全新的大明朝廷,与敌军分庭抗礼。当然,一个王朝的平稳发展自然是少不了强大的军队主力做支撑的,而当时的大明王朝也确有这一资本。自打李自成大军进攻以来,所到之处虽连连攻克,但他们消灭的仅是部分军队主力,南边还保留着一百多万的正规军。只要崇祯抵达南京,便可不费吹灰之力东山再起、划江而治。而让出北京,又可以间接逼迫李自成与后金直接对抗,转变明朝腹背受敌的情况为坐山观虎斗,尽收渔翁之利。
事实上,崇祯本人也有此想法。他下密令让天津的巡抚在大沽备好几百条大船,为迁都南逃做打算。与此同时,崇祯还派送心腹大臣前往南京打探情况、安排后路;集结京都仅剩的兵力,为自己秘密逃离京城提供武力保障。但很可惜,这些充足的准备都没能派上用场,为啥?
原来是群臣反对迁都,仅凭崇祯一人无法改变结果。说到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古代帝王不都是一言九鼎、只手遮天吗?其实也不尽然。在明朝,虽然明成祖朱棣废丞相,独揽大权,但出于减少决策的失误的需要,内阁这样一个辅助帝王处理军机政务的秘密机构应运而生。
在时代的发展中,内阁由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演变成一个决策机构。可以说,皇帝的想法要施行,需得到内阁的同意及六部大臣的许可。而崇祯身为帝王,本身就十分的好面子,他无法主动开口提出迁都一事。因为,抛弃老祖宗打下的江山偏安一隅、保全自己,总归是让自己脸上无光的,也会给后人留下自己昏庸无能的不良印象。
可迁都南下,势在必行,怎么办呢?崇祯皇帝找到了与自己有相同想法的内阁首辅陈演,让他配合自己演一场戏,鼓动大臣率先提出迁都事宜,最后由他批准通过。可没想到,陈演在第二天竟然临时变卦,极力倡导与李自成大军决一死战、捍卫大明。最后,群臣响应,崇祯皇帝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
公元1643年十八日晚,李自成大军攻陷北京。崇祯皇帝登上煤山,俯瞰着宫城外的连天战火及血腥场面,长叹一声:“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此。”语落,便在一棵歪脖树上自缢身亡,大明王朝最终陨落!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明明崇祯这么节俭,为何还是有许多大臣投向敌对势力?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锦衣卫有着很高的权利,,但为何让崇祯独自在煤山殉国?
- 11-30 崇祯身上到处都有明君的影子,为何还能把大明给亡国了?
- 11-30 面对李自成围攻京城时,崇祯为何会选择刚毅赴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