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仪纯皇后的出身是怎样的?她的家族得到了什么恩惠?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令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最开始,先来回忆一下《如懿传》的情景:魏嬿婉在宫中为非作歹,联手田姥姥害死了如懿的孩子。这时候,令妃的母亲刚好进宫,就如同进了大观园,以为从此可以“狐假虎威”,那是个满心欢喜。谁知道,飞来横祸,替女儿顶罪,在严刑拷打时,死了。
心思歹毒的小人物,就该这样的下场。
可是呢,在揭开所有影视作品的历史原型时,我们都爱说句“可是”:可是,令妃未必是坏人;可是她的下场很好;可是她满门富贵......应了那句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如果往好处讲则是“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讨论令妃的家庭出身,就不得不解释“包衣”二字。所谓的包衣,浅显理解就是家奴。
清代,八旗是一个庞大的贵族组织,在战场上,八旗可以是军事单位划分,在社会中,则享受金字塔尖的地位,包衣奴才就是在为这些人服务。其中上三旗的奴才归内务府管理,下五旗进入各府。
虽然有“奴才”这样低微的称呼,但只要不与世代为官的家庭对比,包衣世家还是比一般人显贵的,例如曹雪芹,即康熙 雍正时期的包衣。
令妃的父亲名叫魏清泰,职位是紫禁城内管领,最初是满洲正黄旗的家奴。
不过呢,魏氏比起一般的小宫女,处境可能还要差一些,因为她是汉人。(再次强调,只是不尊贵,但并不惨!属于内务府中等官僚家庭,有一定门第的!)
在遥远的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甚至都没有汉族八旗,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待遇较差的“俘虏”。随着建州统一草原的脚步不断加快,对作战要求越来越大,这才开始考虑把汉人编进军队。那时候,汉人的村落中每五个人就要出一个兵丁,可是!兵丁的战马装备都要其余四个人筹钱购买,这地位可见一斑。发展很久以后,清朝的汉人才成立八旗。
随着入关,制度不断完善,汉人女子在后宫地位也逐渐地攀升,但是平心而论,那种潜在的差别感还是有的。
所以,若问乾隆时期嫔妃出身排行,那应该是:八旗贵族,大商人,满洲包衣,汉人包衣。
当然,正如你我所知,令妃的家庭最终得到了很好的结局,总结如下:
1,给工作。乾隆十六年,傅恒上奏道“臣查了魏氏家庭,父亲魏清泰和大哥、二哥都有官职,只有三哥没有,所以安排了在内务府笔贴工作”。傅恒哪里敢妄自安排?还不是乾隆受益。
2,给房子。还是根据奏折可知,令妃娘家房屋共二十二间,傅恒说“姑且可以住下”,随后又赏赐了三十七间。要那么多房子干嘛?租出去赚钱啊,古文说“赏给每月租金十五两之房屋”。
3,有一点《如懿传》没准真的写对了,那就是令妃的亲人素质不咋地,没有杀人放火吧,赌钱欠债是有的。内务府档案记载,乾隆让傅恒处理这些事时,顺带免除了她家八百多两的债务,用官府生意弥补。
4,最最重要的,原来令妃一家子都是包衣,抬旗以后,成了满洲镶黄旗。父亲被追封三等承恩公,母亲、祖母分别记进史册。
要问为何对她这么好?两点原因:
一是真心想要对她好。以上的前三条,都是发生在乾隆十六年到乾隆二十二年间,这个时候,正宫皇后还在,妃子、贵妃们也都没有死,魏氏刚刚受宠,没有到很高的地位。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塑造匹配身份的家室”,一切好处来源于“宠爱”。
二是顾虑嘉庆。清代的皇帝,母亲怎么可以是包衣?于是你可以看到,雍正的母亲乌雅氏被抬旗了,而令皇贵妃的抬旗,不过是效仿雍正朝而已。无独有偶,清朝皇帝的外公怎么能是奴才呢?魏清泰之所以是承恩公,也是受到嘉庆庇护。
总结:令妃出身低,最开始是小宫女没错,但没有那么低贱,好歹是包衣世家;并未像《如懿传》中所演,她的母亲被赐死,而是沾了女儿的光,成为贵妇人。
后记:
令妃才不是个例,不少包衣宫女成为嫔妃,就连乾隆的高贵妃,最初都没有能力做侧福晋,只是个宝亲王府邸的格格。因为高斌职位突出,为了安抚重臣,雍正提拔她的女儿,高斌受宠若惊,称这是“超拔”。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