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 朱允炆为什么干不过朱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允炆朱棣,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景帝身边,好歹还有周亚夫、梁王刘武这样的铁杆粉丝。你看看朱允炆身边有啥?全都是一帮坑货。

  所以说汉景帝削藩,其实心里是有底气的。一方面老爹汉文帝给他打下了不错的基础,府库殷实,也就是兜里有钱。另一方面,汉景帝手下忠臣良将并不少,周亚夫和刘武就是典型。

  反观朱允炆削藩,其实就是小孩子过家家。黄子澄整天在他身边嚷嚷着要削藩,结果朱棣造反了,黄子澄两手一摊表示:这是武将的事情,我管不着!

  那么看看朱允炆身边有没有出色的武将呢?不好意思,像样的武将都被他爷爷朱元璋给砍了。而且老朱在位时,一言不合就要株连上万人,谁还敢给你们老朱家卖命?因此朱允炆身边出色的武将十分匮乏,这是他必败的原因之一。

  一、黄子澄想做第二个晁错?那就要看看阁下有几斤几两了!

  晁错是个非常厉害的人,他不光文章写得好,而且善于分析国家大事。削藩的事情,也是晁错提出来建议汉景帝这么做的。

  这事儿本来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汉景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自然会按照晁错的办法去做。

  你以为晁错只会打嘴炮吗?当然不是。晁错既然能提出削藩,自然是有善后的底气。他知道汉景帝有能力平息叛乱,所以削藩势在必行。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晁错《削藩策》

  这句话其实就看得出晁错的心思,那可真是高瞻远瞩。他早就料到了藩王会起兵造反,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早点面对问题,那么解决问题的机会就越大。

  晁错这是胸有成竹地解决藩王的问题,其实晁错可不是在瞎掰。我们看看晁错的经历就知道,他对军事上的事情,也有一定涉猎。

  早年汉文帝时期,匈奴老是南下骚扰。汉文帝多次发兵,都无法解决根本问题。所以晁错给汉文帝上了《言兵事疏》,提出了以蛮夷攻蛮夷的办法。

  此后,晁错又上了《守边劝农疏》,主要观点是用移民实边的办法抵御外敌。所以说晁错提出削藩,那是在通过充分调查后,所得出的结论,而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反观黄子澄呢?他一直以来就是陪着朱允炆读书,从来没有调查过大明朝的军务。也没有提出过像样的削藩对策,只是一味地强调要削藩。

  傻子都知道削藩是好事,你以为朱棣不知道吗?他当然也知道削藩的好处。可是关键问题是,怎么削?如何善后?这才是黄子澄应该要考虑的,结果黄子澄一推三二五,啥也不管。

  二、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多亏了有个好弟弟。

  在不少影视剧中,梁王刘武都是一个反面角色。为啥?因为梁王刘武觊觎哥哥汉景帝的皇位。这倒也不是空穴来风,不过整件事还真的要怪汉景帝。

  他们俩都是窦太后的亲生儿子,有一回汉景帝喝醉了,居然承诺等他百年之后,就把大位传给弟弟刘武。这事儿窦太后和刘武都放在了心上。

  刘武自然很高兴,更高兴的是窦太后。因为这么一来,窦太后可就有两个儿子都做皇帝了,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可是酒醒了以后,汉景帝就不认账了。这张臭嘴真该扇两巴掌,刘武他们也不敢提,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远没有电视剧里讲得那么夸张。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晁错提出削藩以后,汉朝立刻爆发了七国之乱,以吴王刘濞为首的诸侯王们,纷纷要诛晁错清君侧。

  汉景帝这个怂货二话不说就把晁错给杀了,大哥啊,你也不听听晁错的对策?结果人家压根就没有退兵的意思。

  无奈之下,汉景帝只好选择平叛。这回是周亚夫带队前去平叛,不过周亚夫一直躲在暗处不肯动。为啥?因为他在等待战机。

  诸侯王们又不是傻子,难道坐着给周亚夫找到空子吗?这期间叛军疯狂猛攻梁国,一直都是梁王刘武在前面顶着。到了最后刘武甚至打算为国捐躯了,这个时候周亚夫才冒出来一举击溃了叛军。

  所以说没有梁王刘武在前面顶着,这事儿还真的挺难办的。刘武最后也没能熬得过汉景帝,在汉景帝驾崩之前就去世了。

  三、朱允炆身边都是一帮坑货。

  朱元璋没给朱允炆留下什么大将,唯一比较出色的耿炳文,也只是个善于防守的大将,所以他在野外作战就吃了朱棣的亏。

  为此朱允炆就把大军都交给了自己的发小李景隆。李景隆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是虎将,可李景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投降派。

  这家伙手握五六十万大军,每次跟朱棣交锋,都大败而归。不仅被击败了,还把五六十万人的装备、粮草辎重全都留给了朱棣。

  人家是去平定叛乱,你小子是去送装备的吗?所以说朱允炆的主力大军,在这家伙手里,简直把朱允炆给坑惨了。

  徐达家的三个儿子,那也都不是省油的灯。老大徐辉祖表示坚决支持建文帝朱允炆,老二徐膺绪则表示,我不表态,你们打完了再说。老四徐增寿则整天给朱棣传递朱允炆这边的消息。鸡蛋放在了三个笼子里,还是你们会做买卖。

  黄子澄、齐泰这些人,一个个忠贞不二倒是不假,可是一点用处都没有。朱棣大军杀来以后,他们的态度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你说这么一个凑拢班子,怎么去跟朱棣的精兵强将们斗呢?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朱允炆手里的这帮大臣们,没一个管用的,所以手里军队再多也没啥用。

  总结:朱元璋需要负责任。

  刘邦和朱元璋都是农民起义军中走出来的领袖人物,他们也都在自己的王朝实行了分封制。刘邦我们能理解,毕竟他刚从灭秦大战中走出来,秦朝是郡县制,对宗室非常差,结果被诸侯们灭了。因此刘邦打算用分封制和郡县制结合的方式。

  而朱元璋还搞分封制,这就有点开历史倒车的意思了。而且汉武帝的推恩令放在那儿,那么好的政策,朱元璋也不愿意用。为啥?因为朱元璋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真正掌权,真正做地方上的土皇帝。

  朱元璋的心态是:就算后世再乱,那也是老朱家的天下,哪个子孙来做这个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

  参考资料:《汉书》、《明史》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