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朱棣明明那么优秀 朱元璋为何不选择朱棣作为继承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元璋朱棣,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或许是因为出身过于贫寒、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吧,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对中国古代贵族、世家的“嫡长子继承制”出奇的热衷!从称吴王开始,朱元璋就一直在推崇“嫡长子继承制”。刚刚成为吴王的朱元璋便将自己的嫡长子朱标立为了世子。洪武元年,刚刚称帝的朱元璋便迫不及待地把吴王世子朱标升格为了皇太子并尽心尽力地培养着自己的这位唯一的皇位继承人。

  洪武十年,朱元璋公开宣布:“今后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自此,朱标的地位再也无人能够撼动,正式开启了“实习皇帝”生涯。然而,天不遂人愿……洪武二十五年,年仅三十七岁的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白发人送黑发人”。紧接着,一连串问题也随之而来,朱元璋亲手培养的储君、接班人朱标死了,接下来到底该由谁来当这个皇储?

  孙子,明太祖朱元璋不得已的选择

  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个东西始于何时已经无考。不过,从商纣王帝辛可以越过微子启和微仲衍这两位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哥哥、继承商王大位,我们便能够看得出,最起码在商代“嫡长子继承制”便已经出现了,而且相当“变态”!为什么说“变态”呢?到汉代时,基本上只要是妻所生的儿子都被视为嫡子,即便是由侧室扶正的妻也是一样。最典型如汉武帝刘彻,他的生母王氏原本只是汉景帝刘启的妾。但后来王氏被立为了皇后,原本只是庶出的汉武帝也摇身一变、成了嫡子并被汉景帝立为了皇太子。同样,汉武帝的戾太子刘据在出生时,他的生母卫氏也是妾,但在卫氏被立为皇后之后,刘据也水涨船高、成为了嫡子并被汉武帝立为了皇太子。此外,还有魏文帝曹丕等等,也是这样的情形。但商代不同,侧室扶正为妻,在扶正前所生的儿子只能算作庶出!所以最终继承商王大位的是商纣王帝辛,而他那两位胞兄因为出生于生母扶正之前,只能按庶出对待、失去了王位继承权。

  当然,这一切到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已经都不是什么问题了。在明王朝之前,“嫡长子继承制”的各种意外情形基本上都已经出现过了,甚至还有像元世祖忽必烈那样在嫡长子去世之后、直接把嫡长孙立为皇储的。那么,朱元璋到底该何去何从呢?立儿子是个不错的选择,毕竟后来真正延续了朱元璋皇位的也的确是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一脉。那么,为何朱元璋不立朱棣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朱棣前面有两个哥哥挡着!朱元璋根本绕不开。

  不管朱棣是像他自己超棒的那样、是孝慈高皇后马氏所生的嫡子,还是像后世一些史家考证的那样、是庶出,在朱标去世之后,有两个人是他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他们就是朱元璋的次子秦愍王朱樉、晋恭王朱棡。根据史料记载,朱樉死于洪武二十八年、朱棡死于洪武三十一年。而这两位,在朱元璋看来,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让他们接班,只会葬送自己一手建立的明王朝!换言之,懿文太子朱标去世时,朱樉和朱棡都活着,而且二人都不是朱元璋心仪的接班人选。如果朱元璋想要立朱棣为皇太子,他别无选择、只能彻底撕碎自己辛辛苦苦营造的“嫡长子继承制”。很显然,朱元璋并不想这么做,这不仅仅是“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问题,更关乎着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这是一个两弊相权取其轻的选择!选儿子,等于是彻底放弃了“嫡长子继承制”,也就意味着只要是皇子就可以成为皇储。那么,明王朝将来就很可能会陷入无休无止地兄弟阋墙!选孙子,至少彼时有朱元璋保驾护航,谁也不敢说个不字!而且,最起码在法理上并没有违反“嫡长子继承制”。毕竟,朱允炆的生母吕氏在洪武二十五年时已经被扶正为了太子妃,他勉强也算是朱标的嫡子,而且是嫡子中年龄最长的。更重要的是,在彼时的朱元璋看来,这一举措保证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存在,保住了明王朝将来长治久安的根本。

  朱元璋真的没想到朱棣会反吗

  以朱元璋的睿智,说他生前一点儿也没有想到朱棣会反,恐怕也未见得!那么,他为何在临终前没有作出任何安排呢?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虎毒不食子。朱元璋虽然对外人从不手软,但对家人却是温情满满。他从来没有对任何儿子下过黑手,包括自己非常不待见的秦愍王朱樉!为了让孙子坐稳皇位而杀掉儿子,朱元璋下不去那个手。二、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临终时,朱棣的三个哥哥已经全部过世了,即便将来朱棣反了、而且成功了,只需抹去朱允炆,他当皇帝依然符合“嫡长子继承制”!

  事实也的确如此,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后,不仅抹去了朱允炆,连建文年号都改为了洪武三十二年……从纯理论上讲,朱棣当皇帝基本还是符合“嫡长子继承制”的。而且,从朱棣往后,明王朝依然严格执行着这一制度。这对于朱元璋而言,足矣!至于是孙子朱允炆继续当皇帝,还是儿子朱棣来当皇帝,真的那么重要吗?朱元璋要的是制度、要的是明王朝长治久安,无论朱允炆还是朱棣,都是他的后代,不是吗?江山并没有易姓……面对这样的预期,朱元璋又为何非要在临终前杀掉自己的亲儿子朱棣呢?

  朱元璋的私心

  前面提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的生母原本只是懿文太子朱标的侧室,是在原配常氏去世后才被扶正为了太子妃。更重要的是,洪武二十五年时,常氏所生的嫡子朱允熥也活着!按照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朱允熥是原配所生嫡子,虽然比朱允炆岁数小,但宗法地位却要更高一些。立皇太孙,理应是朱允熥、而非朱允炆。那么,朱元璋为何非要立朱允炆呢?同样是两弊相权取其轻。朱允熥虽然宗法地位在朱允炆之上,但毕竟比朱允炆小,而且朱允炆的生母彼时已经扶正,朱允炆勉强也算是嫡子。既然都是朱标的嫡子、自己的嫡孙,朱元璋“简单粗暴”只论齿序虽然有些“不讲理”,但至少也能说得通。毕竟,侧室扶正之前所生的儿子到底算什么,一直以来本就是一笔“糊涂账”!

  朱元璋之所以放弃了朱允熥、而选择了朱允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朱允熥背后的常、蓝家族!明王朝的开国元戎常遇春是朱允熥的亲姥爷!而彼时手中握着兵权的蓝玉,又是常遇春的小舅子、朱允熥的舅姥爷。如果立朱允熥,朱元璋就不能动蓝玉,否则很可能会牵连到朱允熥,生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可留着蓝玉,谁敢保证他将来一定不会威胁到朱允熥的地位?明初可不是后来,那可是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时代,不少人甚至还见过朱元璋当和尚!谁会真心俯首称臣?

  更重要的是,如果朱允熥当上皇帝、又有蓝玉撑腰,朱元璋的皇子们还能不能保住小命,恐怕都是个未知之数。如果自己的哪个或哪几个皇子耐不住寂寞反了,明王朝铁定会战乱纷飞、祸起萧墙!万一蓝玉再趁火打劫,江山恐怕就要改姓蓝、而不姓朱可!这显然不是朱元璋愿意看到的。选择缺乏母家背景的朱允炆,只要除掉蓝玉这些人,朱元璋便不再担心会有外人威胁皇位、皇权。至于儿子要反,随他们去吧,朱允炆镇得住更好,说明朱元璋没有选错人;如果朱允炆镇不住,换个有能力的儿子来当皇帝,对于明王朝和朱元璋而言,也未见得是什么坏事。所以,在权衡利弊之后,朱元璋两弊相权取其轻,最终选择了朱允炆而不是朱允熥。

  综上所述,朱元璋之所以选择了孙子朱允炆而不是儿子朱棣,主要还是要维护“嫡长子继承制”。谁让朱标去世时,朱棣的另外两个哥哥还活着呢!彼时的朱元璋已经风烛残年,他已经等不起了。更何况,他怎么会料到自己结连“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二、老三也死在了自己前面呢?为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洪武二十五年朱标去世之后,他只能两弊相权取其轻,选择立孙子、放弃儿子。

  当然,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朱元璋对朱棣的野心应该说多少还是有所察觉的。否则,他真心没必要放弃朱允熥而选择朱允炆。原因很简单,朱允炆接班,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即便孙子朱允炆镇不住场面,被自己的某个儿子、或者直接说被朱棣给顶替了,起码皇位还姓朱。让朱允熥接班,不仅面临着蓝玉的威胁,而且自己的皇子们还可能遭遇不测!蓝玉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更重要的是,有蓝玉在,如果自己的哪位皇子或多位皇子为了自保而举起反旗,明王朝势必会战乱纷飞、祸起萧墙!到时候,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谁趁火打劫,至少蓝玉就不那么让朱元璋放心!真要是那样,江山还姓不姓朱,都不知道了……在权衡利弊之后,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朱允炆,因为两次弊相权取其轻,这是彼时朱元璋最佳的选择。又或者说,他根本别无选择!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