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韩信作为西汉开国攻城 韩信为什么会死在刘邦和吕后手里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汉朝韩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韩信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十分出名的人物,他不仅和刘邦、项羽并称“汉初三杰”,同时还有“兵家四圣”的称号,后人也出于对他在军事上极高成就的认可,把它称为“兵仙”和“神帅”。由此可见,它在军事领域的成就和地位是很高的。

  韩信出生于平民之家。一直以来生活十分拮据,可以说捉襟见肘。不仅没有进入仕途,也没有走上经商之道,常常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一腔抱负,难得施展。在发迹以前,韩信是十分抑郁不得志的。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在陈胜、吴广等纷纷起义之后,韩信便投在了项梁的门下,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项梁死后,他又自然而然归属了项羽,此时项羽给了他郎中的职位。但是后来发现项羽这个人打英雄主义十分的强烈,虽是勇士无双,但是却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韩信很多好的建议都没有被采纳,由此韩信依然不得志。

  后来,韩信又投入了刘邦的麾下,不过一开始他也没有什么官职,只是让他管理粮饷。直到后来一位重要的人物出现,才改变了韩信的命运。这个人就是萧何,在几次偶然的机会中韩信与萧何交谈,萧何由此发现韩信这个人十分有才能,于是便把韩信推荐给了刘邦。

  在刘邦这里,韩信不仅得到了极高的礼遇,还因为将当今天下大势分析得清清楚楚,并把项羽和刘邦之间优势劣势做了明确的对比,说得头头是道,便得到了刘邦的重用。后来也为刘邦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在楚汉之争中。如果没有韩信,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刘邦称帝,在刘邦战胜项羽的过程中,韩信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后来直到西楚霸王项羽被刘邦所灭,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此时,当年跟随刘邦一路打来的将士纷纷拜将封侯,而韩信却多番转折后身死刘邦和吕后之手,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情的经过:刘邦称帝之后逐渐削弱了韩信的兵权,最终到完全革去了他的领兵之权,封了他为并无实权的淮阴侯。一次吕后以自己的名义邀请韩信进宫吃饭,韩信自然也就赴宴了,而他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次赴宴断送了他的性命。在宴席间,韩信被吕后手下的人用竹签刺杀身亡,一代名将,一代豪杰,由此陨落。

  而在刘邦回来之后知道吕后已经杀韩信这件事,问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他死的时候留下什么话了吗?而吕雉告诉刘邦,韩信说他后悔没有听信蒯通的建议,竟死于妇人之手,刘邦听后大惊失色。

  蒯通是什么人?又给韩信提了什么建议呢?读过战国历史,我们就知道当时的纵横家这个角色。蒯通作为一位士人,也就是当时这纵横家中的一员。这一类人从来就不衷心依附于谁,而是游走于列国之间,帮助列国出谋划策或挑起各国的争端,由此搅得天下大乱后,这类人便有了用武之地。

  以舌头为武器的蒯通,正是当时纵横家中的一员。当初给韩信的建议大概是:你、刘邦、项羽本是实力相当的,你现在依附于刘邦,实在是委屈,为什么不自立门户和刘邦项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势,到时候让其两虎相斗,最终获利的便是你,这天下就是你的。

  建议或许是好的,但是由于韩信前期十分不得志,而到刘邦这里,得到了刘邦的国士级别的高等待遇,由此也被刘邦道德绑架了。自立门户,他怕对不起刘邦也怕受到道德的谴责,于是这样的想法就在他心中左右纠结,最终他也没能战胜自己,没有选择听从蒯通的建议,而是继续跟随刘邦做一个忠臣。

  他对刘邦衷心,甚至有着当时“国士无双”的美赞,可是刘邦不这么想,竟然蒯通能看透这一点,难道刘邦不能吗?当初重用韩信的时候,是因为他需要韩信帮自己征战天下战胜项羽,如今项羽已死,天下已定,那么韩信的存在,对刘邦来说无疑是一个定时炸弹。无论韩信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刘邦都是不能容他存活于世的。

  但由于之前刘邦和韩信之间有了“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三不杀的约定,而刘邦作为一代帝王也要顾及天下人的议论纷纷,所以借吕后的手杀了韩信。这一点局内人吕后刘邦都很清楚,局外人也许没有看懂,但是有一个人他看得十分通透,就是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看司马迁的笔下,对于韩信之死这件事,刘邦的反应是如何记载的。他用了一句话:“且喜且怜之”。一个“喜”字,把当时刘邦的心境表现得十分的透彻,相当于你韩信终于死了,如释重负。如此看来,吕后刘邦二人不过是夫唱妇随,共同谋杀了韩信。

  韩信的死又仅仅只是因为刘邦和吕后吗?其实跟他自己也有关系。韩信为人耿直,虽然他有十足的带兵作战之才,但是对帝王政治的权术谋略却不甚擅长,所以才导致自己最后的悲惨下场。

  总结:不得不说,古代的帝王之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像韩信这样的忠臣,是很难立足的,因为仅仅有忠诚还不够,还要学会做一个让帝王放心的人,才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也许他当初如果听从了蒯通的建议,历史或许会被重新改写,但是没有如果。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和古代的处世哲学,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