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登基后大封功臣,张良却屈居第62名,这是为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对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公元前203年,垓下之战以项羽自刎为标志正式结束。项羽死后,刘邦军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收复了所有项羽的土地,建立大汉王朝。
刘邦的霸业离不开他手下的一大批有才能的人,其中最突出的当属“汉初三杰”了。千里之外运筹帷幄的萧何,足智多谋的张良,用兵如神的韩信。
像以往许多开国君主一样,刘邦建立汉朝之后的第一件事当然也是奖赏功臣。按理来说,萧何、张良、韩信三人按照功劳,起码在分封时都应该排在前五之列。
刘邦论功封侯时,为何萧何排名第1,韩信第21,张良却屈居第62名
结果是萧何被封为酂文终侯,韩信被封淮阴侯,张良被封留侯。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就立下规定,只有刘氏宗族子弟才有被封王的资格,外人功劳再大,也只能成为侯爵。所以大家都被封为了侯爵,但是侯爵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在众多侯位里,萧何的酂文终侯排名第1名,韩信的淮阴侯排第21名,而留侯张良只排第62名。
明明人尽皆知韩信与张良的功劳盖世,嘉奖时当属前几,为什么刘邦还要出人意料地把排名弄成这样呢?
首先,对于萧何排名第一,大家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当时刘邦就曾说过,萧何有决胜千里之外,运筹帷幄之中之能。萧何在刘邦的军队里主管后勤,若没有他对军队后勤的调度有方,韩信也很难打出胜仗。为了让武将们服气,刘邦帮萧何说了许多话,还提出了著名的“攻人功狗论”。至于韩信排名靠后的原因,只能说怪他自己。
韩信居功自傲,太过显露锋芒。韩信仗着自己是刘邦帐下唯一一个能与项羽抗衡的人,在刘邦面前提出了许多条件。楚汉战争结束后,韩信被刘邦迁到江南做楚王。但是韩信本来想做的是齐王,所以心怀不满。后来密谋造反被发现,刘邦剥夺了他的王位,改为淮阴侯。
要知道,密谋造反这种事情,应该会被诛九族的。但是刘邦不但原谅了韩信,还选择继续封他的侯,这就已经是仁至义尽了。至于侯位排行第几,对与韩信来说早已不重要了。毕竟戴罪之身,能活命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那为什么张良,作为一个老老实实为刘邦出谋划策的谋士,什么错事都没做过,为什么落到了第62位呢?张良因为谋士这个身份而在战时被重要,也因为谋士这个身份在战后被防备。
这就要从自古以来帝王的想法说起了。自古以来,天下未定之时,想图谋霸业的人会到处寻求足智多谋的谋士来帮助自己成就霸业。张良就属于这种谋略过人的谋士,但是,一但君王霸业已成,这些谋士的作用一下子就没有了。
天下打下来了,要谋士还有什么用呢?难不成留给下一个图谋天下的人用?身边留着一个太过聪明的人,对于帝王来说是很大的危险。所以张良纯粹就是被刘邦抛弃掉了,张良的才能只有在打仗时有用。
治理天下与打天下所需要的人才是不一样的,张良有打天下之谋略,不代表他可以帮刘邦治理天下。因此太平盛世时,刘邦觉得张良用处不大,爵位封得太大反而会很危险。毕竟自古以来,越是聪明的谋士,就越是会成为帝国的隐患。
张良的际遇与明朝初期的刘伯温有些相似,刘伯温也是帮助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被朱元璋故意刁难,论功行赏之时排到了百十来位,而李善长与萧何相似,也是因为主管后勤而被拍到了第一位。只是与韩信不同,同为武将的徐达被封做第二。论功行赏只是说说而已,功劳太大,只会带来帝王的猜忌与不安。
总结:自古狡兔死,走狗烹,帝王在在封臣分地之时会有诸多考虑。但一切的考虑,都是以不会危及自己帝位为最终目的地。纯粹的论功行赏是很难做到的,不秋后算账就很不错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作为刘邦和项羽的谋士,张良与范增之间谁更厉害一些?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29 到了汉朝之后,为什么能调动的兵员反而比战国更少了?
- 11-29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汉朝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
- 11-29 与唐朝相比,为何还是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 11-29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