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吕不韦曾权倾天下,为何最终下场悲惨?他做错了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吕不韦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在战国风云人物的名单上,少不了这样一个影响了历史进程的人,他就是吕不韦。吕不韦是一个头脑非常聪明的商人,也是一个具有远大见识的政治家。他对秦国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但很长时间里,在后世的记录中,他更多是以负面形象示人,在历史记录中也充满了争议。直到后来,随着学界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才逐渐客观起来。

  靠投机走上人生巅峰?

  吕不韦为人诟病最多的一点就是他在政治上的投机行为。在秦昭王在位的时候,他的二儿子安国君被列为太子,也就是以后来的秦孝文王。在安国君的二十多个儿子中,有一位叫做异人的。作为一个庶出,他在自己的兄弟中不是最受重视的。也因此被秦国当成人质送到了赵国。可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人物,在吕不韦眼中确实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吕不韦很看好这个异人,甚至要把他“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

  作为一个政治家,吕不韦就是这样用商业头脑来解决政治问题的。为了达到“奇货可居”物价升值的效果。吕不韦开始一步步安排策划。首先,他为异人选择了一位高贵的养母。这位养母就是安国君的宠妃华阳夫人。吕不韦用自己敏锐的政治头脑发现了华阳夫人与异人之间相互依存的性质。

  另一边,吕不韦为了劝说赵国放人,也进行了外交游说。他对赵国的国君说,如果赵国放人,那么如果有一天异人当上了秦国的国君,一定会以礼相待。否则,如果秦国对赵国出兵,就算他们手握一个人质,也是没有什么用的。就这样,异人被送回了秦国。吕不韦也对他进行了一番包装。

  在秦孝文王去世后,异人顺利继位,也就是秦庄襄王。没有想到,秦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去世了,他迎立的太子嬴政即位,拜吕不韦为相邦,尊称仲父。而从从秦庄襄王即位到嬴政亲政之前的12年时间里,秦国的大权都掌握在吕不韦的手里,他也因此权倾天下。

  没有处理好君臣关系,最终断送了自己

  秦王嬴政13岁继承王位,到了秦王政九年时他到了行加冕礼,开始亲政的年纪。此时的吕不韦,却功高盖主。如果此时的吕不韦足够聪明、通透,那么他就应该急流勇退,为君主让位。然而,他却仍然高唱着他的“君主无为”的理论。最终引发了君权与相权的冲突。

  虽然在很多的历史书中,把吕不韦的悲惨下场和嫪毐、赵姬(嬴政生母)之间的勾当联系起来。但其实抛开这个层面的因素来看,吕不韦的下场还是与他的个人作为有着密切联系的。

  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每一个年幼即位的君主与辅佐自己的大臣之间,都会或多或少发生权力的纠缠和冲突。大臣的权力越大,与君主之间的矛盾也就越大。这是古代君主政治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而且,在吕不韦执掌秦国大权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很多超越秦国之前相国的成绩。这一点,也不得不被嬴政所忌惮。

  另外,吕不韦在政治主张和政治思想上与嬴政的分歧,也是导致他悲凉下场的一个原因。嬴政是不喜欢士人的,但是吕不韦却养了三千士人,还学习“四大公子”发展自己的门客,甚至还召集他们编纂了《吕氏春秋》。

  编书也就罢了,仔细翻看一下《吕氏春秋》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思想是与嬴政的政治主张和秦国历来的政治主张相违背的。虽然吕不韦被称为“杂家”,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汇集。但实际上,他也有是思想偏好的。

  秦国是靠法家思想富国强兵的,在后来秦始皇也是以法家思想作为立国根本思想的。但是吕不韦看到了法家思想残暴的一面,在《吕氏春秋》中,他极力推行无为政治,而且他还指出秦国在战国兼并战争中对民众的伤痛,主张要“义兵”。

  吕不韦与嬴政思想根本上的分歧在于,吕不韦认为,君主不必事事躬亲,只需要监督臣下即可,他反对君主专制独裁。在吕不韦看来,天下的统一,不应该是一人一姓的功绩,还需要依靠贤臣和民众。他的这种思想与嬴政的专制思想形成了强烈的张力。

  吕不韦最终忽略的是分寸和界限

  回到吕不韦最开始投注“异人”,其实可以看到吕不韦过人的眼光和见识。他和自己的父亲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他问自己的父亲,种田的利润是多少,父亲回答他说十倍。他又问珠宝生意的利润是多少,父亲回答他是一百倍。他又问,那么扶持一个国君的利润是多少,父亲告诉他无法估计。

  从他对异人“奇货可居”的行为来看,他是非常想把商业思维运用到政治上的。但是在后来,他帮助异人获得太子之位,进而继承王位以至于到了嬴政继位,自己权倾一时时,他忘记了权力交易并不是一个等价的行为。尤其是君主面前,没得谈也谈不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