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揭秘:清朝时期的翰林学士权力有多大?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10浏览:38分类:历史

  翰林院这一机构,在过去的中国,已经存在了上千年的历史。”翰林院“这个词语的含义,指的就是文翰如林,文人荟萃的意思。最初设立翰林院,就是希望能把全国的文人才士都招揽过来,辅佐皇帝,为朝廷效力。

  清朝当年在关外的时候,也设立过类似的机构。不过,当时的机构都很简陋。常常把好几个不同类型的机构,合并在一起。皇太极设立的文馆,以及后来废文馆,改设”内三院“,都包含了翰林院的功能。

  当时的”内三院“,隐然成了皇宫中的”内相“。朝廷大小事务,皇帝生活起居,内三院都有参与。到了清朝入关以后,这种机构肯定是不适合的,便专门设立了翰林院。

  不过,这个翰林院跟最初设立的时候,职权缩小了很多。过去翰林院可以参与皇家机密,处理奏疏等。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翰林院的职权,基本都是文书工作。给皇帝讲课,编纂书籍,翻译文书,主持科举考试等。在这段时间内,翰林衙门一直在经历变动。大学士冯铨奏请皇帝,把翰林衙门从过去的五品,直接提拔为三品。

  后来又专门设立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的专任官员,由满、汉两位大臣担任,底下设立侍读学士、侍讲学士。这一官职,一般称为”掌院学士“,或者”翰林“。

  虽然处理的都是文书工作,但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一职位,还是非常吸引人的。因为这是一个很有含金量的官职。仅是一般的翰林,在清朝的时候,都是一个被很多官员向往的职位。

  这是因为翰林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便是为朝廷培养高级人才。从翰林院出来的,京官中的大学士、尚书、侍郎,地方官中的督抚藩臬,都有机会担任。如果不是翰林院出身,以后是没有机会入阁,充当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等最高荣誉职位,死后更不能谥”文“。所以,能被选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官员,都是朝廷重臣。

  清朝官员非常看重科举、翰林的区别。晚清时,李鸿章跟左宗棠吵架。李鸿章嘲讽左宗棠没有考上科举,左宗棠大怒,一封奏折上去,自己要回京城考试。

  最后闹得不可开交,还是慈禧亲自出面,才暂时结束这场争吵。由此可见,翰林在清朝官员心中的分量。

  作为翰林院长官的”掌院学士“,自然地位更高。作为一个从二品官员,”掌院学士“当然可以享受从二品级别的待遇,比如俸禄、住房,以及退休后的种种优待。

  虽然这一职位的职权不大,但因为所处位置的特殊,他们可以发挥很大的影响力。

  ”掌院学士“可以直接跟皇帝沟通,对皇帝施加影响。皇帝的一个决定,可能会改变整个国家军政大事的施行。另一方面,因为入选翰林院的官员,将来基本可以成为朝廷高级官员。

  ”掌院学士“跟这些人之间,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关系。当然,”掌院学士“的这种影响是比较间接的。不过,依然不能完全忽视。

  相应的,在职权之上,朝廷对”掌院学士“也会有很高的要求。顺治时期,翰林掌院学士需要接受皇帝亲自面试。考核通过后,才可上任为官。雍正时期,皇帝提出:”翰林之选尤重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

  因为翰林院要给皇帝讲课,没学问是不行的。翰林院要主持科举考试,没有德行是不够的。所以,在清朝的时候,从这一职位上,也出现了很多后来位居中枢的大臣。不过,随着清朝的衰落,翰林院可以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翰林院掌院学士这一职位,也在晚清时被裁撤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