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缔造唐朝开元盛世的李昂为功臣分别是谁?他们结局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缔造唐朝开元盛世的李昂为功臣分别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屋小编告诉你。

  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并不需要自己有十分出众的能力,只要他会用人,能够用好人,那么这位皇帝就是一个明君。李隆基在前期就是这样一位明君,如果不是因为后期的腐败导致安史之乱,他或许可以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列。

  开元盛世之初其实并不怎么美好,经过武周时期的黑暗,韦后乱政时期的混乱,此时唐朝的国力已经比不上贞观后期,再加上开元初年的几次蝗灾,李隆基在开元前几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政治斗争能力点满的李隆基其实并没有很强的治理国家的能力,还好,他手下有两位能臣,姚崇和卢怀慎,一个把握大方向,一个将具体方案实施下去,如此配合之下,这才缔造了后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开元盛世。

  姚崇的十项政策是开元盛世最重要的指引方向

  在李隆基启用姚崇前,姚崇就向他提出了十个要求,或许称之为政治建议更为准确一些:

  施政以仁义为先,经过了武周时期的酷烈,无论是群臣还是百姓,他们的神经已经十分紧张,仁政能够将将舒缓这一份压力,不会导致内乱

  不谋求对外扩张,永徽年间到武周时期,对外的军事活动不比贞观年间来得少,大唐的国力已经无法支撑对外的征战,穷兵黩武并不可取

  执法从亲近之人开始,还是前面君主留下来的弊端,无论是武则天还是李显在位时期,统治者们基本上没处罚过亲近之人的过错,导致执法不公、执法不严

  宦官不得干预政事,这点无论是在唐朝以前还是唐朝之后都是一个禁忌,基本上没有几个皇朝经过宦官干政后还能不衰弱的

  皇亲国戚无论在野还是在朝,都不得有实权的任职,自古以来,藩王割据,外戚专权并不少,唐玄宗在位后期,不就是因为宦官干政和外戚专权才导致的安史之乱吗

  对臣下接之以礼,只有礼贤下士,有能之士才会被上位者所用

  鼓励犯颜直谏,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太宗在位时期的经验

  停止建造各种佛寺道观,这些都是劳民伤财之事,必须禁止

  杜绝外戚干政,外戚除了不得有实权之外,还必须不过问政事,从某种角度来说,外戚干政比皇亲国戚拥有实权更加可怕,枕边风的威力可不小

  对百姓除佃租和赋税之外,不得再加收其他赋税,苛政猛于虎,藏富于民才是国力强盛的关键

  正是因为以姚崇的这十项政策为施政指导,开元盛世才得以出现,也正是在后期,唐玄宗背离了这十项政策,才导致了天宝后期的安史之乱,可见没有这十项政策,就没有开元盛世。

  一个国家的朝局不是一个人就能够玩得转的,即使有皇帝在身后作为靠山也不行,姚崇也需要有人来配合他,卢怀慎就是这样一个非常好的人选。

  卢怀慎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及姚崇,所以在姚崇为政时期,他就充当了一个非常好的帮手和掩护。姚崇每次实施政策时,都会发现卢怀慎的影子,或充当政策的推手,让文武百官更加信服,或给予火力掩护,充当一只鸡让姚崇杀给猴看。

  比方说,每当有重大决策时,卢怀慎必当以姚崇马首是瞻,姚崇说什么,卢怀慎就做什么。有一次,姚崇家中有丧事,请了十天假。在此期间,政事由卢怀慎决断。没想到这十天时间,卢怀慎硬是将这些政务公文堆积起来,就等姚崇回来了再进行决断。这样的做法让其他文武百官纷纷效仿,姚崇施政的阻力一扫而空。

  还有一次,那是在开元三年到四年间,黄河中下游闹蝗灾,文武百官认为是上天给予的惩罚,不敢进行灭蝗救灾。姚崇在朝中提出灭蝗之时,所有官员心中皆反对,平时小心谨慎的卢怀慎就第一个站出来当了一回鸡,他道:“蝗虫是天灾,不能以人力抗衡,否则有伤天和,我们再好好商量一番,请公三思后行。”

  姚崇厉声道:“你忍心让人们饿死,也不忍心杀死蝗虫?如果灭蝗后有灾祸,那就让我一个人承担吧。”

  姚崇的一番话怼得卢怀慎一口无言,其余文武百官看见身为宰相的卢怀慎无话可说,于是也紧闭嘴巴,安安静静地站在两旁,看姚崇的表现。

  经过姚崇和卢怀慎的这一番表演,灭蝗政策得以毫无阻力的实施下去,蝗灾在不久后治理成功,百姓粮食有了收成,不至于在冬天过不下去。

  在卢怀慎的配合之下,姚崇的每项政策都能得以很好的实施,大唐的局势在两人合力之下越变越好,终于缔造出了开元盛世之景象。开元、天宝时期的繁荣和富庶在唐朝三百年历史上就是属于空前绝后,登峰造极的。

  开元后期的繁荣与开元前期的简朴密不可分,上至君王,下至百姓,全国上下都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因为开源节流,奢靡之风在全国流行不起来,这才能将藏住财富。如果如同西晋时期一般,不要说开元盛世,唐朝或许会就此终结。

  在这一点上,姚崇和卢怀慎绝对是一个典型,他们的简朴生活在历朝历代中,或许也只有明朝时期的于谦和海瑞才能够相提并论。

  姚崇在就职宰相期间居住在寺庙之中,身为一国之宰相,就算没有自己的府邸,皇帝也会赏赐的吧。但就是没有,姚崇很甘心的住在寺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这或许是一种政治需要,是为了配合当时“抑奢求俭”的改革运动。总之,在姚崇为相期间,他就没有过自己的房子。皇帝没有赏赐,唐朝时期官员的工资稀薄,姚崇也没有能力买房。最后,他的两个儿子和心腹受不了这样清贫的生活,贪污被揭发,姚崇被迫引咎辞职。有了姚崇这样的典型在,于是,文武百官们纷纷效仿,最起码在明面上,他们也过得相当俭朴。

  姚崇的好队友也不遑多让,姚崇是生前无宅,卢怀慎则是死后无棺。卢怀慎虽然身为宰相,但当时的俸禄可不像宋朝时期那样丰厚,再加上他所得到的俸禄大部分都分给了身边为他效命的人,以至于就连他的妻子和儿女都吃不饱,住的房子也是破破烂烂,风吹雨淋都是常态。开元四年十一月,卢怀慎病死,家中没有一点积蓄,穷得连棺材的钱都没有。以至于家中唯一的一个老仆人把自己给卖了,这才有钱替卢怀慎办了丧事。

  正是因为有了姚崇和卢怀慎两人的以身作则,所以无论是皇帝李隆基还是中层的百官,亦或是下层的百姓,他们都不敢,也羞于过奢靡的生活。财富在日积月累之下,越来越丰厚,唐朝时期的开元盛世才能到来。

  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姚崇的十项政策方针,没有卢怀慎的积极配合,开元盛世出现的可能性真的很小,但就是这两位宰相,他们的生活却过得不是很好。我们是不是能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呢:只有清贫的生活,才能够成就伟大的政治家。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