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华歆、钟繇、王朗为什么是曹魏开国三公?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此正式建立了。曹丕登基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因为贾诩当时年老多病,所以钟繇很快就取代贾诩成为曹魏太尉。

  因此华歆、钟繇、王朗并称为“曹魏开国三公”。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真实历史,华歆、钟繇、王朗在曹丕称帝前都属于“打酱油”的,贡献比不上荀彧、荀攸、曹仁、夏侯惇等曹魏元老。

  那么曹魏开国三公为什么是华歆、钟繇、王朗呢?接下来历史屋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曹魏政权的发展建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许昌为中心的统一北方,二是以邺城为中心的代汉自立。曹操在以许昌为中心的第一阶段采取以颍川士族和宗亲庶族为核心,压制其他士族的方针路线。

  但曹操这么做的结果就是颍川士族独大,甚至出现了“曹家天下荀家班”。因此曹操在以邺城为中心的第二阶段采取打压颍川士族的方针路线,导致荀彧、荀攸等颍川士族的代表在曹丕登基前就退出政治舞台。

  然而汉末三国是士族崛起并主导社会的时代,其他士族很快就填补了颍川士族退场后的政治空间,代表就是华歆、王朗,钟繇则是硕果仅存的颍川士族。曹魏朝局也从颍川士族独大转为多个士族集团联合。

  曹丕个人政治势力的崛起是在以邺城为中心的第二阶段,还要面临兄弟们的有力竞争。当时颍川士族已经退场、宗亲庶族的发展也已饱和,曹丕只能拉拢那些正处在崛起过程中的其他士族,曹植也是这么干的。

  华歆、王朗、钟繇、司马懿这些士族把宝押在了曹丕身上,杨修、崔琰等士族则把宝押在了曹植身上,而最终的胜利者是曹丕。在击败兄弟后,曹丕又依靠华歆、王朗、钟繇这些大士族完成了篡汉自立。

  正因如此,曹丕登基后要报答这些支持自己上台的士族,特别是华歆、王朗、钟繇。于是曹丕登基后不久就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钟繇也很快当了太尉,三个“打酱油的”就成了“曹魏开国三公”。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