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赵蕤的一生是怎样的?他教会了李白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说到赵蕤,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唐玄宗天宝元年( 742年)深秋,落叶飘零,长安城太极宫内,喜气盎然。42岁的李白在贺知章引荐下,终于见到了大唐王朝的御宇者李隆基,时年李隆基57岁。李隆基久闻谪仙大名,今日一见,果然器宇不凡,顿时龙颜大悦,请李白吃了一顿便饭,高力士李林甫贺知章作陪。酒过三巡,李隆基问李白,我朝用人和天后朝用人,有何不同?

  此语一出,四座皆惊。当时李林甫为相,嫉贤妒能,凡是名望功业比自己高的,或被李隆基宠幸很可能对自己造成威胁的,必定千方百计除掉他。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有一年李隆基命令各地官府推荐才学之士进京考试,李林甫故意把题目出的很难,结果无人及第。他向李隆基贺喜道:“举人才能平平,可见野无遗贤”。杜甫就在这次考试中被刷了下来。

  李隆基情报网遍布朝野,李林甫的所作所为,他当然心里一个门清。他今日问李白我朝用人如何,其实便是对李林甫的暗示,你那点小伎俩我全知道。众人都替李白捏了把汗,生怕李白说出对李林甫不利的话来,遭到报复。没想到李白毫不犹豫,侃侃而谈,我朝用人比则天朝好多了。用人就如瓜地挑瓜,则天朝专捡个头大外观好的西瓜,也不管好吃不好吃,生的还是熟的。我朝不同,不看外表个头,只看好不好吃。

  换言之,我朝注重真才实学,不看重名声地望。

  李隆基听了,哈哈大笑,李林甫和贺知章高力士也跟着笑了起来。李隆基说,小李你过誉了,我朝没你说的那么好。

  散席后,贺知章把李白叫到家里,继续开怀痛饮,跟李白说,刚才好险,还以为你口无遮拦,会说出不利于右相的话来。李白眼含热泪,说道,这都是少年时恩师赵蕤教我的。

  赵蕤 (读如睿),字太宾,号东岩子,梓州盐亭(今四川盐亭县)人。蕤意为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出自南朝诗人江洪《咏蔷薇》诗:当户种蔷薇,枝叶太葳蕤。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太宾是神仙名字。《洞仙传》:(太宾)不知何许人,与姜叔茂学道于句曲山(茅山),种果菜货之,以购丹砂,后俱得仙。太宾善鼓琴,独弦而八音和。东岩意即东山,隐居之山。从这个名字号就能看出,这是一位隐居深山的修道者。

  赵蕤先世为汉景帝时蜀地教育家文翁嫡传弟子,世代习经学不绝。至汉宣帝时出了个名叫赵宾的大儒,专攻《易经》。到了南朝宋齐之交,赵氏族人繁盛,遂聚居盐亭县赵村,每代移出一支,或传经,或授术,不复归里。

  赵蕤父亲年轻时游历京师,结识了一位大诗人,名叫沈佺期。沈佺期字云卿,与宋之问齐名。唐高宗显庆四年 ( 659 年 ),赵蕤出生,父亲想让他成为像沈佺期一样的大学问家,以文通达,遂给他起字云卿。没想到赵蕤长大后,不喜诗词经论,专攻《六韬》《三略》,希期建功边塞,用一刀一枪博得封妻荫子。及至武后专权,篡唐自立,大开杀戒,朝廷风云波诡云翳,多少人凌晨衣冠锦簇,至夕身死族灭。赵蕤深知其中凶险,遂不入世,携妻子隐居戴天山,炼丹熬药,潜心著述,做一对神仙眷侣。

  赵蕤妻子名叫月娘,“洁白端丽”,十六岁嫁给了他,两人相识还有一段佳话。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赵蕤二十岁,在长江边的明月峡刻苦攻读,闲暇打渔行医。有一天,一位前往京城的落魄妇人住在客栈中,染了风寒,命在旦夕。赵蕤只用一药一方便将她治好,而且给了盘缠,助她返京。三年之后,这位妇人再次来到明月峡,不过今非昔比,前呼后拥,车马鲜明,一看便是豪贵之家。贵妇身边,带着一位十六七岁的美貌少女。贵妇跟赵蕤说,我早想感谢你救命之恩,可惜无以为报。我死之后,小女月娘便托付于你,望你善加照看。

  赵蕤三十岁携妻子隐居戴天山,潜心攻读道家经藏,至四十岁写出一本旷世奇书,名叫《反经》。《反经》并非“造反之经”,如果是这种经,估计他也不敢写。反字出于《道德经》“反者道之动”一句,意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凡事到了一个临界,便会转向它的反面,而这个反面,又会促成该事物的更新和转变。

  《反经》是区别于韩非子著述而言的。《道德经》是一本“兵家之书”,本意为“得道”,德通得,意即怎样才能将大道掌握在自己手中。解释《道德经》最好的著作便是韩非子“释老”“喻老”等篇。韩非子的书是帝王学,是教人怎么当老板的,他总结出当老板必须具备“法术势”三大招。法便是规则,老板必须制定出一套规则让人遵守。术便是驭人之术,老板必须掌握一套驭人之术让人遵守既定规则。势便是权势,有了法,有了术,便有了权势,宛若风吹诸木,所向披靡。

  《反经》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帝王学,而是纵横学。纵横学是写给打工仔的,纵横学鼻祖是苏秦张仪,这二位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人主,佩戴六国相印,呼风唤雨,不可一世。因此韩非子称呼他们为害虫,必须消灭。韩非子还认为儒家墨家也是害虫,也必须消灭。当然了,韩非子之所以痛恨纵横家,皆因他是个结巴,舌头不灵活,不能说动人主。

  纵横术又叫长短术,所以《反经》又叫《长短经》。长短经顾名思义,便是“说长道短”的一本经,身为一个合格而且上进的打工仔,必须有跟老板“说长道短”的能力。这里的长短当然不是家长里短,而是自己对团队和公司的长处和短处有深刻清晰的认知和领悟。这种认知和领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刻苦的学习研磨。但也只有如此,如果有一天,天降馅饼,你有了跟老板说几句话的机会,你才能“说动人主”,只要说到老板心坎上,你便会青云直上。否则的话,就只能一辈子辗转沟壑,在低阶段蹉跎一生。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赵蕤57岁,月娘50岁。两人在戴天山已经名声大噪,被人尊称为“神仙”,上到刺史,下到黎民,纷纷上山结交。这一天,山上来了一位姓李的胡商,深目虬髯,满目忧容。李客说,家中三子,老大老三都省心,想着继承自己亿万家财。唯独老二李白,不思进取,终日玩鹰走马,跟一帮无赖子弟混在一起,前不久一刀子捅死了人,家里上下打点,方才免去牢狱之灾,如今躲在摩尼教大云光明寺中,不知日后怎么安排,望神仙指点。

  赵蕤哈哈大笑,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此子可教,带上山看看。没过几天,李客带着16岁的李白上了戴天山。此时的李白依然桀骜不驯,但是赵蕤一眼看出他眼中的迷茫和困惑来。他把李白留在山上,白日采药喂鸟,晚上吃饭睡觉。李白睡不着,便点了油灯,看书打发时光。读书使人明智,他的心头豁然开朗,宛若暗夜中燃起一盏明灯。

  从此李白往返山上山下,上山跟着赵蕤学习纵横学等经世致用之术,下山在光明寺自学《昭明文选》。《昭明文选》是辞赋之学,李白曾经“三临文选”。作文和写字绘画一样,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观察,看人家怎么写,怎么画,通过大量阅读和观摩积累经验,摸索门道。第二阶段是临摹,照着人家写,照着人家画,努力习得人家精髓。第三阶段是自己写,自己画,自成一格。因此学术界有言,“学其上者得其中,学其中者得其下”。因此无论书法绘画文章,学习的对象很重要。

  三临不是临摹三次,而是很多次。临完之后,李白便把草稿烧了,不留片纸。因为这些都是不成熟的习作,不必公诸于世,流传后世。

  三年后,李白学成出山,“遍干诸侯”,用满腹才学加上纵横术,希望能够“说动人主”,诸侯们对他的志向和才学都很肯定,却都表示“爱莫能助”,因为根据大唐律法,“罪人之后、商人之子,赘婿”不能在朝做官,李白三条全占了。因此半生蹉跎,只好流落江湖,仗剑走天涯,终于在42岁时通过玉真公主(李隆基同母妹)的门路,动达天听,得到李隆基接见,被封翰林学士。

  就在李白跟贺知章推杯换盏,说起恩师赵蕤之际,83岁的赵蕤生命也已走到了尽头,十年前,妻子月娘已经先他而去,白日遐升。赵蕤盘膝而坐,望着身边环伺悲戚的弟子们,哈哈笑道,大鹏登于寥廓,燕雀之辈,空见笑于藩篱。结客少年此赋,深得我心。说完,盍然而逝。

  结客少年,是李白在戴天山习道时,赵蕤和月娘给他起的外号,意即少年任侠。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