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入朝为官之前的生活是怎样的?用几十年光阴行侠仗义、游历山水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李白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唐朝是我国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文学经典。在诸多文人墨客中李白如一颗长庚星划破天际,在艺术文化的璀璨星空中留下了永恒的光辉。韩愈曾评其"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曾评其"吟咏留千古,声明动四夷",足见李白的诗文辉煌。
李白的一生充满了矛盾的艺术性与性格的悲剧性。他年少高才,不屑科举;少年任侠,散尽千金;仗剑漫游,豪情如歌。左是儒生之手执万卷书,梦想济天下苍生,安百世生民;右是神仙心肠行万里路,访长生仙道,隐居任逍遥。
李白的出生颇负传奇色彩,据《新唐书》记载李白的母亲在孕期时曾梦见长庚星入怀,长庚星又名太白金星,因此李白名为白并且字太白。这样的梦遇与神迹似乎昭示着李白的不平凡:《天宝遗事》中也记载:李白曾梦见笔头生花,后来李白果然以诗才而名动天下。
号称是西凉兴圣皇帝第九世孙,祖上为勋贵世家,而父亲李客也在多年的贩运盐铁中积累下殷实的家底,这样的家庭条件使李白在少年时代受到了优良的教育:"五岁颂六甲""十岁通诗书"。这样的家庭背景隐隐昭示了李白的人生悲剧:作为李陵、李广之后,兴圣皇帝之孙,若论起亲戚,李白当与李世民同为一脉,李白自己也曾在文章中写道"世为右姓"。古人以右为尊,因此李白口中的"右姓"含义不言自明了。这样背景的李白真的会不在意自己的身份吗?恐怕不见得。而且正是这样特殊的出身使李白自矜身份,成为了其日后自命不凡的最初根源。
神龙元年父亲李客举家从域外碎叶迁居到蜀中剑南绵州昌隆县青莲乡,当时蜀中少数民族聚居,民风热情奔放。蜀中原本就佛道昌盛,尤其是当时统治者崇信佛老,致使蜀中道教愈加繁盛,李白深受这种民风与道风的影响,性格中沾染了豪爽豁达的任侠气质与超拔飘然的隐士气质。这种任侠求道成为李白整个青少年时期的鲜明特征,并贯穿了李白一生。
青少年时期的李白是意气风发、任侠飘逸、雄心万丈的。李白的诗歌中也曾自述:"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十五神仙游,仙游未曾歇"、"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五岁时李白峥嵘初生,崭露头角。在许多人尚且闭门苦读的年纪里,李白就脱手而出《拟恨赋》与《明堂赋》代历代俊杰抒恨、自陈政治主张、开启了他慷慨激昂,积极入世,安济天下的人生序章。
十八岁时李白隐居在大匡山大明寺中读书,跟随赵蕤学习王霸之道、纵横之术,同时师从空灵法师学习剑术。纵横之术在李白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李白逐渐树立了"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舰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与"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一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的入仕观念与人生态度,这也为李白的仕途坎坷与人生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大匡山的学习生涯中李白因倾慕老庄,多次于山中访道。未及冠的李白在这时就显露出了惊人的诗歌才华与娴熟的文字功底,在访道未成之后李白写下了名篇《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林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全诗清净超然,描绘之风景如世外桃源般美妙。此时李白的诗风清新脱俗,不染尘埃,没有怨愤与纵酒成性。由此也可知在十余岁的年纪时李白就已有了强烈的寻道、向道之心。
戴天山只是开端,随后李白便开始了他在蜀中的游历生涯,他先后游历了杨雄故宅、剑门山、青城山、峨眉山、锦城散花楼、窦团山等地,写下了《剑门赋》、《登峨眉山》、《登锦城散花楼》、《窦团题句》等优秀诗篇。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这首《登峨眉山》结构严谨,用韵工整,层次分明,短短几句就将峨眉山的雄奇尽数道来,描绘出人间仙境之景,使人读来亦有飘飘然而登仙之感,可谓是李白诗歌的早期经典。
短短几年李白览尽蜀中名胜,这让李白顿生蜀中逼仄之感,因而在他24岁的时候毅然决然"辞亲远游",去往了更广阔的天地。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这首《别匡山》是李白对于居住学习数载的大匡山的告别。这也标志着李白的蜀中时光与无忧年代的终结,从此李白辞亲去家,仗剑天涯,积极追求入仕,屡递投名状,却未逢甘露,连续度过了十余年的漫游时光。
出蜀以后李白沿平羌江南下,到荆门,游洞庭,历襄汉,登庐山,东至金陵,扬州,而后折回江夏一带,又北游洛阳、太原,东游齐鲁,南游会稽,其间行侠仗义,散金三十万两。
民间一直流传着李白"逼退饿虎"的传说:李白与同窗好友吴指南同游岳阳。吴指南生病暴毙,李白伤心欲绝。在守尸其间来了一只猛虎,李白害怕猛虎吃掉吴的尸身,就拔剑与猛虎对峙最后逼退了猛虎。
这是李白的侠肝义胆!李白也以这样的特质为毕生追求。他曾强调:写文章非是己长,而剑术才是己长。他生怕别人因其身材矮小而轻视其剑术,因而曾言:"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魏颢在编写李白诗集的时候曾评价其"少任侠,手刃数人",刘全白也曾评其"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李白在其后期的诗歌中也曾回忆起这一段任侠时光的快意:《白马行》中有"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侠客行》中有"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李白是侠客,也是道士,更是隐士。在游江陵时,李白得遇声名赫赫的上清派掌门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谓其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这对于李白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肯定,愈发坚定了李白求仙访道的决心,这也使得李白的诗歌中日益充满了神仙情节与怪诞大胆的想象。《大鹏遇希有鸟赋》一文就集中体现了李白的老庄意识、宇宙观念、雄心壮志与浪漫主义。最为有趣的是在写作此赋之时李白正于眠山隐居,并拒绝了绵州刺史举荐他科举的提议。
这一阶段的漫游是李白一生中最为纵情快意、洒脱飘逸的时刻。回首这时的李白,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手持龙泉,胸怀匕首,脚踏金鞍,身骑骏马的儒侠一路纵情高歌,一边指点江山惊风踏飒地从盛唐风华中走来。
李白心境的转变在30岁。三十岁以前他的作品如《望天门山》《苏台览古》《金陵酒肆留别》《夜下征虏亭》等诗歌着意描写江河湖海,诗境澄明,喝酒也旨在雅叙雅饮,是赏心乐事,即便与朋友分别也不见离殇,心胸疏阔。但在李白求仕受挫,隐居安陆之后,李白便开始了纵酒与服丹,从此李白的诗歌中常见沉饮大醉伴着慷慨激昂。
30岁至42岁是李白的内心充满矛盾的时期。在请托裴长史举荐失败,又求谒于终南山修行的玉真公主而不得之后李白心下索然,再次漫游与隐居。这一时期李白挣扎于入世与遁居之中,诗歌中既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又难免透露出郁郁不得志与现实的苦闷。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发出了"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的激越呼啸与无奈叹息、在《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中发出了"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的失意感伤、在《行路难》中描述了"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怀太行雪满山。"的左右彷徨、在 《梁园吟》中抒发了"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的及时行乐情怀、在《将近酒》中阐释了"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失意豪放、在《蜀道难》中叹息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现实苦闷……
任侠、游历、干谒与隐居成为了李白入朝为官之前的全部生活。在这一阶段李白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歌赞祖国的壮丽河山、表达不得其门而入的政治向往、抒发求仙向道的隐逸之乐。
行侠仗义、散尽千金、游历山川、隐居访道的李白用几十年的光阴经营起自己卓尔不群、惊才绝艳的飘逸形象,终于在不惑之年得以九天揽月,开启他奉昭入仕的人生新篇章……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白因参与反叛而沦为阶下囚后,他为何会像高适求救?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