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梁元帝一生嗜书如命,为什么会发动大规模的焚书运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梁元帝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焚书运动,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或许都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但种种证据都证明,秦始皇此举只是后人对他的曲解。事实上,中国历史中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焚书运动出现于南北朝时期,在这场浩劫中,十四万册藏书毁于一旦。而最令人不解的是,这场焚书的发起者竟然是一生嗜书如命,才华横溢的梁元帝,那他为什么要做如此匪夷所思之事呢?

  历代皇帝中的大文学家

  梁元帝萧绎出生于公元508年,作为皇子,萧绎本能享受一生的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然后安稳的坐上皇位。但所谓命运弄人,年幼的萧绎在宫中生了一场大病,从此,他的一只眼睛被夺去了光明。

  这下,萧绎失去的可不仅仅是一只眼睛,他的王位继承权也永远地失去了。毕竟,古代继承皇位者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身体健全。

  可这样的挫折还不足以让萧绎自暴自弃。《资治通鉴》中就曾经记载,萧绎自小热爱读书学习,尤其执迷于文学,常常彻夜研读典籍,堪称是一位大文学家。《孝德传》、《老子讲疏》、《忠臣传》等等著作都出自他手,说是一名高产作家一点都不夸张。

  更厉害的是,他所作的《金楼子》一书甚至被收录进了诸子百家经典集当中。能够与诸子百家齐名的皇帝,历史上也就仅此一位了。

  梁元帝的双面性格

  如此一个嗜书如命的人为什么还会将自己所有的书全部付之一炬呢?说到底,他的冲动行为还是与他的性格缺陷有关。

  梁武帝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他饱读圣书,崇尚道德,但却亲自杀死了自己的儿子和兄长,毫无伦理可言。他知书达理,明辨是非,但却异常虚伪,在国家危亡之时还卖弄自己的文人风范。他聪明伶俐,才华横溢,可尽是为国家出“昏招”,单纯轻信敌人谎言,最终落了个亡国的结局。

  我们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侯景之乱”。当时,侯景将萧绎的父亲梁武帝困在南京,而梁元帝当时手握重兵却坚持按兵不动,目的就是要等老爸去世后一举夺权。等到梁武帝真的一命呜呼后,梁元帝竟然进城对自己的亲人进行了大屠杀,自己的儿子和兄弟都不放过,甚至将自己的亲侄子活活饿死,其心歹毒由此可见一斑。

  别看他对待自己人如此残忍,他对待敌人可谓是相当有文人风度。在梁元帝登上皇位后,本国最大的敌人原本就是西魏,可他偏偏认为西魏才是他的盟友,而国家真正的威胁就藏在自己身边。为此,他和敌人没少进行合作,可能在他眼里,这种行为就是所谓的“海纳百川,胸襟开阔”吧。

  荒唐的焚书行动

  梁元帝做过最荒唐的一个举动,就是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江陵。南京的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可以说是固若金汤,而江陵呢?北边几乎无人可守,若是敌军降临,定是打他个片甲不留。

  梁元帝的愚昧让西魏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他们借梁元帝的信任,假装与梁朝交好,实际上却已经做好了推翻他们的准备。其实西魏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早就引起了梁朝人的注意,只是梁元帝坚信自己的“盟友”不会骗人。就这样,西魏的军队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就逼近了襄阳边境,很快就要攻陷江陵了。

  没想到,此时的梁元帝不但不觉得大难临头,反而拿出了《老子》那一套“玄学”功夫,给文武百官讲了起来,底下人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办法,救兵来不了,防守跟不上,整个国家都只能乖乖束手就擒,梁元帝也被西魏的将领抓为俘虏。

  而就在此时,梁元帝做出了一个令敌人都相当惊骇的决定,他要用一把火将皇宫所有的四十万藏书全部烧掉!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梁武帝如是说:

  “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

  意思是,就算读了这么多书,也没能救国于水火之中,读书又有什么用呢?看来,梁元帝至死都没意识到自己究竟错在了哪里,反而让一堆无辜的文学著作与他一同陪葬,实在是荒唐至极。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