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在秦国同时封君和侯爵的人有多少?到底有多难?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你们知道在秦国同时封君和侯爵的人有多少,接下来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前362年,那位结束“四代乱政”,带领秦国从混乱中走出来的秦献公嬴师隰病逝,太子渠梁即位,是为秦孝公。

  秦孝公即位之初,秦国因此前“四代乱政”而大损的国力尚未恢复,而且因秦献公晚年为收复河西故土,多次发动对魏国的大战,秦国国内困顿,在这种情况之下,秦孝公又受到了各国的轻慢,年轻气盛的秦孝公咽不下这口气,便向天下广发《求贤令》,等来了商鞅入秦。

  在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里,君臣二人勠力同心,积极推动变法,为秦国的强盛奠定坚实基础。在这场变法推行的举措之中,便有使秦国军事实力大增的“十七级爵制”(而后经过秦惠文王等人的进一步改革,这才成为了后世闻名的“二十等爵制”)。

  我们都知道,王翦在灭楚之战前夕,曾向秦王政倾诉说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

  虽然,这句话是王翦为了打消秦王政的顾忌而说,可这也从另一面衬托出了作为“二十等爵制”中最高等的“彻侯”是有多么难以取得!

  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大家或许在很多资料上看到的“二十等爵制”中最高等是“列侯”或者是“通侯”,而非“彻侯”,这是汉代史学家们为了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而改写的。

  那么,我们今天的#历史小问题#就是,在军功爵制影响下的秦国,同时成为封君和侯爵,这到底有多难?

  答案是很难,自商鞅变法后,到秦朝灭亡之前,获此殊荣的仅有一人……

  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是张仪?

  是范雎?

  是魏冉?

  还是白起?

  都不是!

  张仪,魏国安邑人士,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在魏国不受重用,而后周游列国,最后留在了秦国。在那个乱世之中,张仪与秦惠文王君臣携手,纵横捭阖,搅动战国风云,为秦国宰割三晋、力压楚国创造了条件。可就是此等功勋,张仪也不过是被封为了“武信君”。

  范雎,魏国芮城人士,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起初在魏国出仕,而后遭人陷害,险些被魏相魏齐折磨致死,几经周折,范雎来到了秦国,语激秦昭襄王,使得秦昭襄王铲除国内“四贵”及其政治集团,官拜秦相。而后,范雎又为秦昭襄王规划了一系列的灭国策略,因而被拜为了“应侯”。

  魏冉,战国时期秦国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是秦宣太后胞弟,早年加入秦军,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嬴荡在洛邑扛鼎,不幸绝膑而亡,而后,秦国陷入内乱,魏冉凭借着手中的权力协助姐姐秦宣太后取得了这场内乱的胜利。不久,因赵武灵王的干涉,秦宣太后与魏冉姐弟不得不立公子稷为王,是为秦昭襄王。在此后的数年时间里,魏冉戡平内乱,被秦昭襄王封为“穰侯”。

  白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早年因与秦宣太后姐弟关系极好而得以崭露头角,在此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白起先后取得了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以及长平之战的大捷,为秦国立下赫赫功勋。可就是这样的功劳,也不过只得了一个“武安君”的封号。

  那么,这个同时拥有封君与侯爵殊荣的人是谁呢?

  相信很多同学已经猜到了,那就是商鞅。

  在《史记·秦本纪》中曾写到“(秦孝公)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昂。封鞅为列侯,号商君”。

  关于商鞅的功勋,大家可能只知道他对秦国有变法之功,或许,你该了解一下秦魏之间的那场长达百年的“河西之战”。

  自秦灵公即位以来,晋国魏氏(当时尚未建国)多次出兵攻打秦国,秦简公更是丢掉了河西之地,而后秦惠公调集五十万大军,却被吴起指挥五万魏武卒击败,此后,秦国的河西故地落入魏国之手。到了秦孝公商鞅变法取得成效之时,河西之地已经纳入魏国版图将近百年。在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的主题曲之中,曾唱到“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桑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锋!”

  其中提到的“百年国恨”便就是指的是河西之地的丢失,而商鞅指挥秦军大败魏国河西驻军,这正是使得秦国将压在心头百年的国恨,从此一朝洗尽。

  秦孝公大喜过望,以河西之战的大捷,加上当年的变法之功,这才将商鞅封为了“商君”、“彻侯”。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