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有哪些功绩?曾经带兵屠城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1分类:历史
说到曹振彦,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作为四大名著作者之一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讲述了一个庞大家族的兴衰,“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引起很多读者对曹雪芹悲惨身世的同情与感慨。但鲜为人知的是,曹雪芹的高祖与曾祖,却是大同之屠的刽子手,罪行永远也无法洗刷。
曹雪芹高祖叫曹振彦,据说是北宋名将曹彬之后。明朝初年,曹振彦远祖曹俊“以功授指挥使,封怀远将军,克服辽东,调金州守御,继又调沈阳中卫,遂世家焉”,此后二百余年,曹家子孙历代承袭。
1621年,努尔哈赤攻破沈阳,曹振彦之父曹锡远与他一起被俘,随后投降了后金,大约在1634年曹家成为多尔衮的包衣。所谓“包衣”,满语音译,直译为“家里的”,意译为“家奴”,除非主子同意曹家出旗开户,否则曹家子子孙孙永为多尔衮家族的奴隶。
明清易代,多尔衮的正白旗是主力之一,曹振彦跟随多尔衮辗转沙场,其奴隶身份固然至微至贱,但因为年轻机敏勇敢善战,最终在长期征战中,曹振彦与主子多尔衮建立了较为亲密的关系,受到多尔衮的赏识与提拔,后来成为正白旗包衣第五参领第三旗鼓佐领下人,所谓“旗鼓佐领”又译“齐固佐领”,即“包衣汉人编立的佐领”。佐领处于八旗等级中的第四级,属于正四品,地位很高,曹振彦已经成了满洲军功集团中最活跃的一员。
毫无疑问,曹振彦被地位升高的背后,则是无数汉民的鲜血与泪水。
1649年,大同总兵起兵反清,史称“戊子之变”。
姜瓖为何起兵反清,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因为清朝统治者崇满歧汉的政策。与江西金声桓、广东李成栋先后反清有所不同的是,因为大同靠近北京,地理位置更为重要,清朝对姜瓖更为刻薄。
1,姜瓖降清之后,虽然仍旧委以总兵职务,但军权在清将吴惟华手中。1648年,英亲王阿济格坐镇大同,姜瓖权力进一步被架空。
2,姜瓖不费清朝一兵一卒,把大同地区拱手献给了清廷,又在陕西榆林击败大顺军,不仅功高无赏,反而备受猜疑。1645年,多尔衮派人指责姜瓖“去年冬英王西征路出大同,你心生疑虑”,这“心生疑虑”是心理活动,多尔衮又如何知道?只能说清廷找了一个莫须有的理由。
3,清廷对陕南、四川用兵,曾多次征发大同的人力、物力,加重了当地官民的负担。更让姜瓖愤怒的是,阿济格借口大同汉人拒绝剃头梳辫,便滥杀无辜,为官不仁。
意大利马丁诺《鞑靼战纪》中记载:大同女人被誉为是中国最美丽女人,八王(阿济格)及其随人任意奸淫妇女。一个有身份的新娘被他们从轿中抢走,姜瓖亲自找他们要人,被撵打了出来。姜瓖不能再忍,勃然大怒,誓用鞑靼的血来洗刷耻辱,立即率亲兵到他府上见人就杀。吓的阿济格从城墙逃走了。
1648年,反正归明之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到了北京。
随后,清廷调集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其中就包括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与曾祖曹玺。曹振彦父子左冲右突,所向披靡,不但几次扭转了败退之势,且在多次袭击中救援了多位王爷贝勒、将军大臣。这场战争结束后,曹氏父子因征战英勇,救援得力,双双获得了头等战功。
历时将近一年,姜瓖被叛徒汉奸杨振威杀害,大同城破,英亲王阿济格奉摄政王多尔衮之特谕,要求他们血洗大同。最终,大同城内10多万军民全部被杀,全城只剩下5个重案犯,史称“大同之屠”。清朝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这份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字字都是大同人的血泪。
一时间,大同城内血流成河,横尸遍野,烧奸掠夺,顿成废墟,于是原有的大同城直接被官方废弃,直到4年之后,才移回大同。大同市编修的《文史资料》中有关曹振彦的记载,“1652—1656年曹振彦任大同知府。1653年,总督马之光、总兵彭有德及知府曹振彦等人上疏清廷,将镇、府、县衙复移回大同城。”因此,曹振彦有复城之功。
在大同之屠中,曹振彦到底扮演了什么角色?在20多年之前,大同出土了一块古碑,上面记载了曹振彦的生平与功绩,可谓字字扎心。
戊子之变,谁非赤子,误陷汤火,哀此下民,肝脑涂地。是非莫辩、玉石俱焚,盖以楚猿祸林、城火殃鱼,此亦理与势之所必至者,睇此芜城,比于吴宫晋室,鞠为茂草,为孤鬼之场者,春秋。哲人以黍离之悲,彷徨不忍释者。
镇压姜起兵与大同之屠中,曹家功劳巨大,也表现出对清朝的忠诚,此后曹玺被提拔为皇宫二等侍卫,曹振彦被允许参加贡士考试,其中曹振彦通过考试,完成了从包衣到仕官、从军界到政界的转变。1652年,顺治任命曹振彦为大同知府,担任大同知府期间,曹振彦留下了这一块石碑。
学者张普陶根据史书记载与石碑内容,撰写了“大同知府曹振彦功过新考”一文,披露了曹振彦的罪行,“清顺治年间,大同城曾有过一段惨绝人寰的屠城杀戮和轰轰烈烈的复城建设过程,而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便是在其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物。”
多尔衮死后,正白旗归顺治帝统领,与正黄、镶黄两旗同为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上三旗包衣为皇帝家奴,组成内务府的全部成员,管理宫廷庶务及皇帝私事。于是,曹雪芹的祖先就这样一步步从明代世袭官吏沦为清皇室的包衣家奴。
康熙年间,曹家一度风光无限,但一旦失去了皇帝的宠信,曹氏家族诸人作为汉人包衣的可悲处境就暴露无遗。雍正上台之后,曹家倒了,曹雪芹也从一个锦衣玉食的公子沦为贫困包衣。总之,尽管曹雪芹身世让人感慨,但曹家却不值得同情,清史专家邱华东先生指出“大同之屠戮,他们(曹振彦与曹玺)都有份。并不能因为他们是曹雪芹的祖先而能洗刷掉的。”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明末投降清朝的将领有很多,吴三桂却为何最受人唾弃?
- 11-30 魏忠贤在历史上有不好的评价,为何说他是明末关键人物?
- 11-29 明末将领洪承畴被俘以后,最终为何却投降了皇太极?
- 11-28 面对明末内忧外患的局势,崇祯为何终究是无能为力?
- 11-27 明末农民起义为何最终失败了?存在严重的局限性和战略失误?
- 11-26 为何说大明还有一线生机?孙承宗是明末最优秀的战略家
- 11-02 袁崇焕深得崇祯帝的信任,为何最后会被崇祯帝处以极刑?
- 11-02 终结明朝统治的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
- 11-02 刘宗敏在北京城中做了哪些荒唐事?李自成为何没有阻止他?
- 11-01 李自成兵败之后 牛金星和宋献策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 11-01 成功攻入京城的李自成,为什么没能战胜清军?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