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名将宗泽,南宋抗金第一人,为宋朝延续了150多年的江山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3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宋朝名将宗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春天,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城,宋钦宗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地给金人,金人得到好处后,答应退兵。没想到是到了冬天,金兵卷土重来。宋钦宗得到消息后吓得面如死灰,连忙派自己的九弟康王赵构出使金国求和。赵构临危受命,带着重金前往金国,在途径河北磁州时,磁州守将宗泽拦住了赵构的去路,宗泽说:“康王殿下,金人已经渡过黄河了,你此时去议和,除了白送性命,没有任何意义。”

  赵构听了宗泽的话,立即掉头向南,从磁州逃到了相州。

  次年,“靖康之耻”发生,金人几乎掳走了宋朝皇室所有成员。而康王赵构因为被宗泽拦下,得以逃出生天,成为宋钦宗唯一留在国内的弟弟。后来,赵构在商丘成立南宋,是为宋高宗。

  宗泽绝对没有想到,赵构听了他的建议,竟然为宋朝延续了150多年的江山。

  宗泽绝对想不到,赵构从此再也没有听从他的建议。

  一、北宋的刺头,南宋的英雄

  宗泽,字汝霖,浙江义乌人,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1060年),他亲历辽国、西夏频频入侵,自幼便有了保卫边疆的志向。宋哲宗元祐六年,33岁的宗泽考中进士。但当年他在考卷上洋洋洒洒地批评朝政,主考官觉得他有忤逆之嫌,将他放到三甲末位,最后只得到了一个馆陶县县尉之职(相当于县公安局长)。

  宗泽到任不到一个月,就处理完了馆陶县积累多年的旧案,引起上司的重视,很快被提升为县令。当时朝廷要在冬天修建河工,上千名民夫在天寒地冻中劳作,有的甚至冻死。宗泽实在不忍心,不顾上司的反对,坚决上书给朝廷,请求工程延期,后来果然得到批准。史载“河成,所活甚众”。

  有一次,朝廷下令到各地方征收牛黄(一种中药)。宗泽认为这件事太过劳民伤财,于是抗命不尊。后来朝廷要治罪,宗泽毫不畏惧。

  宗泽这“刺头”的性格,给他的仕途增添了许多麻烦。以至于,等宗泽年过花甲时,还只是在偏远的巴州担任通判。

  靖康元年,在陈过庭的推荐下,宗泽本来被宋钦宗安排到金国议和。但后来宗泽发表过激的言论,宋钦宗怕宗泽坏事,在马车出发前临时将宗泽调到磁州任知府。半年后,也就是在磁州,宗泽拦住了赵构,才给赵构建立南宋的机会。

  二、廉颇虽未老,卫青难再世

  靖康之变那年,宗泽已经67岁。国难当头,其他知府都想着如何保命,宗泽则广泛发动群众修缮城墙,打造兵器。

  在金兵包围开封后,众皇子只有赵构在外,宋钦宗在绝望之际,把册封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的密诏藏入蜡丸之中,命人悄悄带给赵构,宋钦宗本以为赵构肯定会调动天下大军来解救开封。没想到,赵构得到密诏后不敢和金兵交锋。

  宗泽见赵构踌躇不前,苦劝赵构挥师直捣澶渊,不仅能解开封之围,还有可能收复失地。赵构盘算一番,还是不敢去。

  赵构不思进取,宗泽只能独自行动。他率领大军从大名一路打到开德,和金人连续交手13次,连胜13场。

  宗泽认为,自己节节获胜,赵构看到希望后肯定愿意出兵。于是,宗泽写信给赵构,请他带兵在开封会师。宗泽带兵在开封城外苦等数日,却没见赵构的兵马。宗泽对将士们说:“我们已经深陷腹地,进攻也是死,后退也是死,我们要杀出一条血路,杀出大宋男儿的血性!”接下来,在宗泽的带领下,金兵被打得丢盔卸甲,逃窜二十里。宗泽身负重伤,但带着将士们活了下来。

  靖康二年夏天,金人把开封城洗劫一空之后,带着宋徽宗、宋钦宗以及三千多名北宋皇子、公主、嫔妃、大臣浩浩荡荡地向北而行。宗泽立即联系赵构打算在半路上营救二帝。赵构表面上答应,但却不为所动。

  当宗泽一路急行军杀到河北大名时,宗泽吃惊了,因为除了自己外,竟然没有一支军队前来救驾,包括康王赵构也没有来。宗泽寡不敌众,仰天长叹,只能目送二帝离开大宋疆土。

  三、“怂”皇子摇身变皇帝,“倔”将军望北空叹息

  靖康二年,作为皇室独苗的康王赵构在商丘登基,改元建炎,是为宋高宗,南宋从此建立。赵构登基后,宗泽马不停蹄地赶往商丘,激动地拿出自己的抗金计划,描述收复失地的前景。说到一半时,宗泽的泪水已经沿着皱纹横流而下。站在宋高宗旁边的宰相李纲听完,也泪湿沾巾。

  赵构当时也非常感动,刚有一丝求战的想法,以汪伯彦、黄潜善为首的“主和派”大臣立即出面反对,宋高宗的“怂”劲上来了,拒绝了宗泽的要求。最后,在李纲的极力推荐下,宋高宗才同意让宗泽为开封府尹,东京留守。

  东京汴梁,即开封城,这是一个没有皇帝的皇城,也是一个历经屈辱的皇城。这里经历了金人的多次洗劫,人心惶惶,民心不稳,盗贼横行。宗泽来到开封后,以雷厉风行的手段,严肃整顿盗匪,然后尽最大可能去控制开封的物价,不到半年,开封城质朴的百姓们又恢复了平静的生活。

  宗泽知道,要想保护开封,需要人马。而自己作为开封府尹,能调动的武装力量有限。于是,宗泽瞄准了开封附近的几支起义军,打算将他们招安,为朝廷所用。

  招安,谈何容易。若是宋朝强盛,盗匪们惧怕官府势力,招安或许简单一些。但大宋垂危,盗匪们本就对朝廷失望,若想让他们归附朝廷,何其难也,但宗泽不惧。

  濮州王善,带领十万兵马,早就瞄准了开封,打算趁宋金对峙时出兵占领北宋的都城。宗泽听闻后,单枪匹马来到王善的营中,和王善一番长谈,王善一看宗泽白发苍苍,还在拯救这个国家,顿时心生惭愧,两杯烈酒下肚,立即向宗泽下跪,同意归降。

  丁进,寿春人,此人武艺高强,人称“丁一箭”,手下有两万兵马,听闻王善投降了宗泽,他很不以为然。没过两天,宗泽竟然亲自登门造访,两人闭门谈了半天,丁进叩首归降,从此成为宗泽的死忠。

  接下来李贵、王大郎、王再兴等义军首领逐一被宗泽招降。宗泽以老迈的残躯,穿行于汴梁周边,最终打造了一支“百万”兵马。

  有了兵马,宗泽开始上书宋高宗,请求宋高宗还都开封。然后,得了“恐金症”的赵构看到宗泽的奏疏,眼睛都不眨一下,宗泽在开封苦等,等不来赵构的回音。

  请宋高宗来开封,宋高宗不回信。没想到,在宗泽活捉金兵奸细时,宋高宗突然来了消息。宋高宗语言急切,让宗泽千万不要冲动,不要将奸细关进大牢,要放在驿馆里好生招待。宗泽知道,朝中的投降派已经占了上风,他望北而泣,仰天叹息。

  四、“渡河!渡河!渡河!”

  金人听闻宋高宗建立了南宋,计划继续南侵。以金兀术(完颜宗弼)为首的金军将领首先把目标瞄准旧都开封。宗泽的部下听闻后,建议砍断桥梁,阻断金兵渡河通道。

  宗泽说:“靖康之难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我们自断抢粮,让金人看到了我们的软弱,这一次,我们不能再软弱!”

  接下来,老当益壮的宗泽打败了心高气傲的金兀术,金兀术连吃几场败仗,连汴京城的城门都没看到就落荒而逃。最后,金兵听闻宗泽的大名,都不自觉喊一声“宗爷爷”。宗泽的威名,很快响彻北境。

  提起宗泽,就不得不提岳飞。在《说岳全传》等民间文学中,都把宗泽说成岳飞的恩师,其实,这并非没有根据。

  当初北宋灭亡,岳飞不过是宗泽麾下的一名小卒,有一次,岳飞违反军法,恰巧被宗泽遇到,宗泽和岳飞说了几句话,发现岳飞有非凡的军事天赋。于是,他给岳飞一个建功赎罪的机会,让岳飞带领五百骑兵做先锋官。岳飞欣然领命,痛打金兵,待岳飞归来,宗泽不仅赦免了他的过错,还升他为统制,从此,岳飞迎来了他军旅生涯的辉煌时刻。

  有人说,没有宗泽,就没有岳飞,此言非虚。

  宗泽在开封连续击败金兵,形势一片大好。于是,宗泽联名开封官员,上了一道万言书给宋高宗,恳请赵构早日返回开封,以商讨北伐大计。为了让宋高宗相信自己,宗泽在文中写道:

  “臣若有毫发误国大计,臣有一子五孙,甘被诛戮。”

  宗泽诚意满满,一片忠心天地可鉴,但宋高宗仍然信不过,或者说,宋高宗更像偏安一隅,无心复国。宗泽在开封望眼欲穿,最后,忧愤成疾,一病不起。

  在病床上,宗泽几度醒来,第一句话问的就是“陛下几时还都?”身边的将领们虽然都是硬汉,但听到问话后无不含泪。

  建炎二年七月二十日,70岁的宗泽走完了人生的旅途,临终前,他用尽全身力气,大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然后与世长辞。

  南宋初年,一位70岁老将满腔复国之志,最终壮志未酬。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宗泽死后,他灵柩由儿子宗颖和部将岳飞一起送到镇江,并留有遗书一封,转交给了宋高宗赵构。遗书用悲愤的字眼说:

  力请銮舆,亟还京阙,夙荷君恩,敢忘尸谏!

  只可惜,宗泽的三声大吼,虽然唤醒了众位抗金将领,却始终唤不醒宋高宗赵构。

  五、英雄梦碎,但精神仍存

  宗泽去世后,开封满城都是百姓的哭泣之声。没多久,开封城风云突变,宋高宗派杜充来接替宗泽,杜充害怕和金人打仗,他打压各路义军,切断了北方民间抗金武装和开封城的联系,在客观上,帮金人扫清了南下的障碍。史载:

  “宗泽在则盗可使为兵,杜充用则兵皆为盗矣。”

  有杜充在,北方的抗金队伍如同一盘散沙。一个月后,金人便抓住机会,由完颜宗翰带领三路大军入侵南宋,杜充消极抗敌,导致宗泽苦心经营的河北、河东等地相继沦陷,成为了金人的嫁衣裳。金兵从河阳渡过黄河,直逼开封,商丘城也危在旦夕。

  蓦然回首,那个“怂”皇帝已经从商丘逃走,到了南方当他的皇帝了。至此,淮河以北的土地大部分落入金人之手。

  宗泽的抗金梦,碎了一地。那三声“渡河”,也早已被宋高宗遗忘。

  两宋交替,宗泽是勇于抗金第一人。面对外族入侵,宗泽以七旬之躯,大声疾呼。他安定百姓,培养良将,英勇抗敌,至死不休。这样的灵魂人物,我们不禁要称他一声——老英雄!

  现在是多民族融合的年代,我们不主张民主对抗,但我们仍要学习宗泽的精神气,因为这种精神气,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积淀,是民族的脊梁!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