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国丞相范雎深受秦昭襄王尊宠,他最后辞官的原由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国丞相范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正史上,秦国丞相范雎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

  在对秦国贡献的这个方面,他到底算是个忠臣,还是个奸臣;他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这两点不太好说。

  在个人品行的这个方面,他虽然是“一饭之恩必偿”,但也是“睚眦之仇必报”。别人在他贫困时送出一碗饭的恩情,他都不忘在心里,必定要偿还;别人瞪了他一眼的仇怨,他也无法释怀,必定要让其付出代价。

 

  公元前255年,当了16年秦国丞相的范雎主动请求辞职,并引荐蔡泽做下一任丞相。

  实际上,他正是被这个蔡泽用三言两语吓到辞职的。

  秦国的巅峰,范雎的低谷

  公元前260年,秦国打赢了它立国以来最辉煌的一战——长平之战。

  此战的意义,不仅是摧毁了赵国用举全国之力凑集的45万大军,让这个秦国目前最强的竞争对手,彻底失去了抵抗的力量。

  它后续的战争,更是让赵国几近灭亡。

  当时秦国已经占领了上党郡,秦国的边境,推进到了赵国都城邯郸的附近。而秦军的统帅,正是赫赫有名的战神白起,当是之时,白起再率兵往前推进一点,邯郸就将陷落,赵国就将灭亡,秦国帝业可成。

  白起正令军队向邯郸进发,秦王廷那边却令他班师回国。

  原来范雎怕白起灭赵后,功劳就会盖过自己,为了稳固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他不惜说服秦王(秦昭襄王)说:“此时班师回朝才是最好的做法”,秦王基于对他的信任,听从了这个建议。范睢的几句话让秦国唾手可得的赵国,又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白起则是气得病了一场,就辞职回家养病去了。

  第二年,秦王似乎后悔了,他又令王陵率军进攻赵国,围困邯郸。王陵在前线作战不利,秦王只好发兵增援,王陵得到援军后却再次战败。

  秦王去请白起出山,白起怎么也不肯答应。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初赵国已走到悬崖边时秦王不灭赵,现在赵国重整旗鼓,诸侯派兵援赵时,秦王又要去吃这棵已染上毒的回头草。

  无奈之下,秦王派王龁去前线指挥,秦军在邯郸城下被信陵君率领的联军击溃。白起听闻后,在私底下冷嘲热讽。

  这些话传到了秦王耳朵里,范雎便趁机唆使秦王赐死白起。

  秦昭王(昭襄王)

  公元前247年,秦伐魏,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击溃蒙骜,秦军一溃千里,信陵君叩函谷关之门,秦兵龟缩在内不敢露头。

  此时秦王又后悔当初赐死白起了。

  两次后悔,都是因为范雎错误的策划,白起的陨落,让秦王开始对范雎产生不信任之心。

  范雎同时又举荐了两个不该举荐的人,让他在秦王心中逐渐下降的地位,更加雪上加霜。

  邯郸之败时,范雎举荐的郑安平率领两万秦军投降,这是自秦孝公以来秦国战争史上最屈辱的一件事。按照秦法,范雎该被斩首,秦王赦他无罪。

  公元前255年,范雎举荐的王稽因为里通外国被斩首(叛国罪)。某天秦王上朝前长叹了一生,面色流露出忧愁,范雎询问原因,秦王说:“白起死了,郑安平、王稽接连叛国,国内没有良将而国外有强敌,这就是我忧愁的原因!”

  范雎听这番话时,脑海中是否滑过了商鞅遭车裂的画面呢?

  范雎的隐退,蔡泽的崛起

  蔡泽是个无赖,学了一点纵横家的知识,就要游说列国争取功名。不得不说,他投机取巧的手段是十分高明的。

  他观察天下大势,嗅到了秦王廷内部异样的气息,察觉到范雎的失势,于是赶到秦国,他派人到处宣称说:“燕国人蔡泽是天下贤才,他要来秦国取代范雎的地位。”

  这些话传到了范雎的耳朵里,他很不高兴,就接见蔡泽,想看看他葫芦里装着的是什么药。

  蔡泽向范雎展现了三个案例:被车裂处死的商鞅、被万箭穿心的吴起、被无缘无故处死的大夫种,这三人都对自己的国家有大功,但都没能善终,蔡泽问到:“君侯想要这三人的结局吗?”

  范雎一开始还嘴硬,反驳道:“这三人都是忠义之士,杀身以成名,作为君子应该效仿。”

  蔡泽说:“宁学周公成功名就,不学三人杀身成名。只要懂得功成身退之道,生命与美名就可以兼得!”

  他还说:“现在的秦王不一定比秦孝公更念旧情,而您的功劳也不比商鞅高,这样看来,你的结局恐怕还不如商鞅呢!”

  范雎觉得蔡泽言之有理,于是何他深谈一整天,第二天就把他举荐给秦王,并主动辞职。

  秦王一开始也很欣赏蔡泽的口才,就让他继任丞相。过了几个月,蔡泽得罪了秦国贵族,不得已之下也只好辞职,范雎辞职后过了一年就逝世了,也算是得以善终。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