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禅在蜀继位长达41年,他真的软弱无能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刘禅在蜀继位长达41年,他真的软弱无能吗?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屋小编一起看下去。

  在《三国演义》中,刘禅可以说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物,作为刘备的继承人,他给现在读者印象最深的是“乐不思蜀”这个典故,为后人所耻笑。但是真正历史上的刘禅,其实非常聪明,并非软弱无能,在蜀继位长达41年。

  刘禅是刘备的长子,是刘备的甘夫人所生。根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刘备在逃亡之际被曹操追上来,刘备与家人走散了,猛将赵云七进七出曹军阵地把刘禅从死人堆里救了出来,经过惊险时刻的刘禅,非但没有被吓哭,而且在赵云怀里睡着了。

  逃过一劫的刘禅在小时候又遭到了东吴的欺骗,孙权用计让孙尚香带刘禅到东吴,以此来要挟刘备还荆州,这次又是赵云发现后将刘禅救了回来。两次脱险的刘禅估计是福大命大,长大之后肯定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没想到长大后的刘禅不喜欢读书,显得有些笨拙。

  刘备夷陵之战大败而归,蜀国精锐耗尽之际刘备急火攻心,在不久于人世之际召集了诸葛亮,李严等一班老臣托孤刘禅。刘备对自己儿子未来执掌蜀汉能力表示怀疑,一度让诸葛亮继位继续完成他复兴汉室的梦想。但是诸葛亮坚决不受,愿意全力辅佐刘禅。刘备为让诸葛亮安心,让刘禅拜诸葛亮为亚父,给予了诸葛亮决断之权,让他辅佐刘禅。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原话为“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就这样,在诸葛亮主政期间,蜀国国家大事基本上没有刘禅的什么事情,都是诸葛亮亲力亲为,刘禅一般都在宫里吃吃喝喝上上朝,在众人眼里刘禅如果没有诸葛亮,怕是王位都保不住了。就这样直到诸葛亮北伐去世之际,刘禅听到诸葛亮病危,急忙派遣近臣李福前去问候,问了诸葛亮一些事情。

  《资治通鉴》描述:亮病笃,汉主使尚书仆射李福省侍,因谘以国家大计....如公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者,故辄还耳。乞复请蒋琬之后,谁可任者?”亮曰:“文伟可以继之。”又问其次,亮不答。

  出自《资治通鉴》的人物传记,相比《三国演义》来讲可信度要高很多。刘禅让李福去问诸葛亮的继承人的问题,其实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想知道在诸葛亮心中谁的才能可以担任他的职务,另一方面在试探诸葛亮,会不会把自己的儿子也当了他的继承人,也要权倾朝野。

  诸葛亮回答完蒋琬、费炜,对第三位继承人没有给出答案,显然诸葛亮已经感觉到什么了,聪明绝顶的诸葛亮或许这才恍然大悟,是刘禅为了试探自己会不会把他儿子也搬出来当丞相。之前刘禅在朝廷上那种毫无城府其实是装出来的,他希望自己能掌权,明白后的诸葛亮已经晚了,或许应该早点放权给刘禅,但此时权力也即将放下了。

  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自己掌握权力,废除了丞相职位,改为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个职位,分别掌管不同的事情,稀释丞相权力,军政民分开管理。随后刘禅开始自己掌权,完全控制了蜀汉权力中心。

  《三国志》记载,刘禅废除了丞相制,设立尚书令、大将军和大司马三职互相制衡,军政事务分开。

  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参军杨仪与大将魏延之间发生矛盾,两人共同上书刘禅表明对方要反,刘禅当机立断选择相信杨仪,让其平乱,事实证明魏延确实有拥兵自立之嫌疑,想独揽军权,刘禅在这件事情的判断上的完全没有错的。当时诸葛亮去世不久,刘禅就能看透两个臣子之间的心思,并且妥善处理,这并非是一个傻皇帝能干的事情。

  随后在杨仪自恃功高后,对刘禅产生了一定的威胁,刘禅立马收集他说出话的罪状,最终将杨仪也打压下去了,不给威胁到自己权力的人一点机会,生怕又一个“诸葛亮”出现了。

  除此之外刘禅还是一个仁义之君,这点与前益州之主刘璋有些类似,但是不同的是刘禅有度,而刘璋腐败无度。刘禅在位期间多次大赦天下,是仁义之君的表现,同时也对益州和汉中百姓的一种福利,让他们能更好的生活。

  诸葛亮在位期间,刘禅其实是反对北伐的,刘禅人物北伐劳民伤财,且成功率很低,同时对诸葛亮的身体表示担忧,因为从成都北伐出征,需要走很多山路。多种因素造成刘禅在北伐上与诸葛亮意见相左,只是当时是不好明确拒接诸葛亮而已。

  “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坐未安席;今又欲北征,恐劳神思。”

  刘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表现出来的政治手段,以及自己如何掌握权力做法上面,显得非常成熟。这种人在行事之前,必然有着很深的思考,一个毫无城府的人不可能会想到这些东西。刘禅在位41年,在诸葛亮主政期间,表现出那种什么都不懂需要辅佐的姿态,再到诸葛亮去世之后的雷霆之势,显然刘禅在等待时机,自己掌权不想做他人傀儡。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