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慈禧掌权将近半个世纪 慈禧为何能牢牢掌握大权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慈禧掌权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咸丰至光绪年间,慈禧掌控晚清长达47年之久,期间慈禧至高无上的权力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威胁。甚至在列强攻占北京时,慈禧逃到山西,但她仍然是最高统治者。

  慈禧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够在大清内忧外患的四十七年间,牢牢掌握大权?道理很简单,因为慈禧手中有三张王牌。

  一、“垂帘听政”的执政方式

  “赞襄政务大臣”,由皇室、满族名臣组成,为何会被一位后宫女子所败?慈禧与恭亲王奕訢的通力合作,而胜保这个决定性的人物,不可忽视。那时候胜保虽是兵部侍郎,却肩负着收缴捻军的重任,几乎掌握了大清的精锐部队。又在奕欣的授意下,向皇太后请求建立“皇太后亲理大政的格局。后来成就了慈禧独揽大权。

  在咸丰年至同治八年间,慈禧以“垂帘听政”代行皇权,无人敢有异议;在这样的有利条件下,慈禧建立自己的势力,很容易,甚至掌握了晚清内政的恭亲王奕訢也被慈禧牢牢控制住了。

  同治帝死后,慈禧太后选了年幼的光绪帝,就是为了延续“垂帘听政”,让自己稳固地掌握着朝政大权。

  慈禧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握了军政大权,一直培育自己势力。初任大权的慈禧虽是代行皇帝的权力,当时的朝廷的政治大权全部在恭亲王奕訢手中,为了将恭亲王奕訢交出权力,慈禧开始了行动。

  二、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

  一是恭亲王一贯主张压制地方势力,而曾国藩、李鸿章就为此不满。借着这次机会,慈禧远见卓识将湘军、淮军拉入自己的阵营。

  接着,慈禧力挺朝中大臣向恭亲王奕訢施压,使奕欣一度背弃西方势力,逐渐对其失望。此外,慈禧太后还多次提拔,以此来分化势力。

  在同治四年时,奕訢被慈禧下令“罢议王及所有职位”,最后慈禧集权得以完美实现。且随著奕訢倒台,朝中重臣都积极向慈禧靠拢,地位又进一步稳固。

  在位47年,慈禧遇事沉着,反应机敏,迅速作出决定,决不是一意孤行、犹豫不决,而是把大臣置于掌权之间。像曾国藩、李鸿章这样的大人物,面对这样一个女人,即使恭王、王奕欣这样的大人物,也只能低头帖耳。

  三、皇帝的选择

  同治帝是慈禧的亲生儿子,虽然母子并不融洽,却并没有真正影响慈禧的地位。因此,慈禧太后在同治朝的稳固地位是必然的。

  同治帝去世后,若选了同治的侄子,慈禧就自动升格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也就消失;若选了同治的同辈,慈禧就更有可能立即被剥夺政权。因此,慈禧要延续权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保住皇太后身份;二是让年幼皇帝登位,不能亲政。

  因此,这位年仅4岁、还是同治帝的同辈,完全符合慈禧的要求。

  但是,这个问题明显违背了清朝祖制,损害了许多皇族和亲族的利益,那么慈禧是如何顺利推行的?

  第一,慈禧的这一决定,同样可以充分保障慈安太后的地位,所以不受她的阻挠;而且慈禧还主动把年幼嗣皇帝教育的权利交给慈安太后。

  第二,而且,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的醇亲王奕譞,已经取代了奕欣,成为皇室的头面人物。所以,大量收集支持力量才是慈禧的目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