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窃国但是不留恶名,这是为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屋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窃钩者贼,窃国者贼,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田成子杀齐军而盗其国,庄子愤而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名句,这其中的“钩”代指的是国家政权,而在实际生活中,何谓窃国贼,就是指历史上某些权势人物,在某个阶段乘机霸取国之重器,为己身谋取利益的人物。然而,评价历史人物应当以客观,理性为好。
所谓曹操的“窃国者”身份值得商榷
曹操原本以小官举孝廉出身,在东汉末年连年的军阀奋战中,趁机而起,定东汉国都于许昌,从而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最多是封王了,并未窃国。
延续了两汉的遗风
曹操,至少表面还是奉汉家为正统,还是以汉家规章办事,曹操虽能力超他人,却不骄奢,表面还是奉汉室为正统,自己也就封了个魏王而已。至于为什么还要否定曹操?很多时候是受封建正统论影响,把偏居西南一隅的蜀汉视为正统,然而对比三国,力量最弱的还是蜀汉,无论手下将才,还是作为都大不如魏,吴。
保持了北方稳定
曹操虽历经多次战争,然而起码在他的统治区域,能做到法令贯通,黎民安居乐业,更是推行屯田制,对固疆安边起到了一定的贡献,并且面对北方异族,不遗余力的进行打压或者停止征伐北边诸侯。
重用人才,为曹魏政权乃至后来的晋朝建立打下了基础
曹操大力提拔人才,更有曹操为见谋士而拖履的感人故事。众多的人才为政权的巩固打下了基础,也为曹魏建立,乃至后来的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打下了基础,司马氏虽然通过政治运作剪杀曹真消灭了曹氏余人,然而司马氏仍然启用曹魏政权旧臣,这不能不归功于当初曹氏打下的良好基础。
为什么不说曹操是“窃国大盗”?
曹操,刘协在流落民间的时候被曹操以天子之礼迎回许都,曹操虽然专权独断,不把刘协放在眼里面,但是对他还是非常厚道的。没有遇到曹操之前刘协只能四处流离,经常食不果腹,曹操将其尊奉为天子,虽然没有给他权力但是对于物质上面的需求基本都予以满足,并且在最开始的时候对他也很恭敬。之后汉献帝发动了衣带诏事件,也并非出自对曹操的怨恨,而是想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但是这触及了曹操的最根本权益,所以他才不能容忍。
曹操谋求封王的意图显然易见,虽然没有直接篡汉自立,但是为后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曹操获封魏王,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将也随即脱离大汉朝堂,在曹操开府建衙的魏王府拜官授爵。那曹操为何至死都只当了个魏王,而不是直接篡汉自立呢?是时机不成熟,还是威望不足?
要说时机不成熟纯属扯淡,曹丕在曹操死后继承了魏王的爵位,魏王曹丕就迫不及待的胁迫汉献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还追封曹操为魏武帝。说威望不足也难以信服,曹操南征北战统一了长江以北的中原地区,杰出的军事谋略和政治才能可以说是冠绝东汉末年。唯一能够解开曹操一生不称帝的缘由还要归咎于曹操自己本身的意愿,那就是不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所率领的兵马都是自己招募的,占据的地盘也都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并非是汉室朝廷赏赐的,他只是借用汉献帝的名号而已,实在是谈不上窃国一说,汉献帝对于他也没有太多的恨意,甚至还娶了曹操的几个女儿,他们的关系也还不错。
在东汉末年群雄纷争的社会动乱中,曹操本来“名微而众寡”,凭着他的强烈的进取心和他的雄才伟略,一跃成为那个时代的佼佼者,确立了“乱世奸雄”的地位,尽管曹操有这样或那样的许多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然而,曹操一生所做的贡献也不能抹杀,只能是说,现在信息发达时代,对于历史著名人物的评价不在是听信一面之词,所以才会没有留下太多骂名。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作为拥护汉室的一面旗帜,孔融又是如何成为曹操的政敌?
- 11-30 在三国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曹操又是如何享年六十六岁?
- 11-30 曹操也是个性情中人,史书记载他到底有哭过几次?
- 11-30 说到曹操身边的谋士陈宫,他为何要联合吕布背叛曹操?
- 11-30 曹操为何不去提前找到诸葛亮,并邀请他出山协助自己?
- 11-30 徐庶才华胜于程昱十倍,但他为何却未受到曹操的重用?
- 11-30 刘备在与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他为什么会神色大变?
- 11-30 对于汉献帝封给曹操的司空职位,在历史上有怎样的来源?
- 11-30 东吴的名将也很多,为何曹操只钟情于蜀汉的武将?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程昱劝说曹操杀了刘备,但郭嘉为何只让曹操防备刘备?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