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是谁?他最后结局如何?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在古代政治体制中,皇权与相权是相互对立,而又不可分割的整体。皇位委托丞相管理天下,对其充分放权;丞相为百官之首,在政治体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皇权集中则相权分割,皇权弱化则相权集中,这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正是这种矛盾造成了君臣之间关系的紧张,从长远来看,皇权是至高无上的,相权只能走下坡路,自元代步入衰退期,到明太祖朱元璋这,干脆废除了丞相制度,“事皆朝廷总之”。从此,皇权兼并相权,皇帝大权独揽,威临天下。

  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契机就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案。

  胡惟庸是洪武时期的左丞相。在他之前,淮西朋党集团的领袖李善长为首任的丞相,李善长与胡惟庸是同乡,而且两家又结有姻亲关系,李善长推举胡惟庸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胡惟庸这个人聪明绝顶,处处精打细算,做事滴水不漏,深得朱元璋的赏识。可他一旦登上丞相之位,野心逐步暴露出来。他上下其手,在朝中遍植朋党,笼络了一大批淮西勋贵,并不遗余力地打击异己。史学界有种说法认为,担任御史中丞、用于牵制丞相的刘伯温就死于胡惟庸下的慢性毒药。

  当然,排斥异己只是其一,作为丞相,胡惟庸还时常过于独断专行,许多人事任命都是他意而瞒过皇上,很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往往不请示皇帝,而擅自处理。胡惟庸的恃权而纵,种种僭越行为不一而足,到了后期,他干脆找人放出话来,说他的祖坟在放光。朱元璋很不高兴,感到了潜在的威胁,引而不发,时刻准备着机会。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家又出现了一桩奇事。坊间传闻,他家有一口井,近期无缘无故喷出甘甜的美酒,十里飘香,饮之不尽,胡惟庸大肆宣传这是大明的祥瑞之兆,并邀请朱元璋前去观赏。朱元璋并不相信这等奇事,但他又是个极为迷信的皇帝,大明有祥瑞一定是要去看的。

  据《明史纪事本末》载:“正月戊戌,惟庸因诡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临幸。帝许之。驾出西华门,内使云奇冲跸道,勒马衔言状,气方勃舌駃,不能达意。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挝捶乱下,云奇右臂将折,垂毙,犹指贼臣第,弗为痛缩。”

  朱元璋出西华门时,被内使太监云奇紧紧拉住缰绳,百般阻拦,支支吾吾,急不能言。云奇平素对皇帝最为忠心,朱元璋预感不妙,便登上宫城,只见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内藏着重兵。

  朱元璋大怒,胡惟庸案由此引发。胡惟庸为相七年,朝中党员遍植,上下都有他的人。朱元璋还是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的罪名诛杀了他,受胡惟庸影响,一大批官员受到株连,牵连致死者三万余人,就连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也未能幸免。

  关于胡惟庸案,历来记载不一,多有矛盾之处。有人说,胡惟庸案是因为胡惟庸谋反,做了大逆不道之事,也有人说胡惟庸权高位重,已经威胁到了皇权,除去他也是迟早的事。无论怎样,胡惟庸之后,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彻底废除宰相制度,胡惟庸也由此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