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萧何与曹参当初都是好友 两人反目是真的还是演戏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萧何曹参反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西汉初年是一个耀眼的时代,有堪称传奇的汉高祖刘邦,被后世女子崇拜的吕后,还有著名的汉初三杰。

  但是如果你认为汉朝初年只有这些耀眼的明星,只有以萧何、韩信、张良为首的大臣,那么你就错了。

  若没有韩信的出现,我想刘邦当时所说的汉初三杰,必有曹参一席之位。刘邦的评价把萧何等三人捧的太高了,以至于别人的光芒都被掩盖,尤其是曹参只能成为一个万年老二。

  但是汉朝建成之后,刘邦论功行赏时,曹参能保二争一,这些足够说明问题。

  初汉三杰,张良、韩信、萧何

  萧何和曹参两人同出沛县,关系也很不错。但是为何到了汉朝成成之后,两人却渐行渐远?是真的相互妒忌,还是另有原因?

  一、萧何和曹参关系的变化

  刘邦、萧何和曹参三人均出自沛县,严格来说,三人还是上下级的关系。

  萧何官位最大,是沛县的主吏。曹参主管监狱,相当于典狱长,刚好归属萧何管辖,泗水亭亭长刘邦则是押送犯人的官员,又是曹参的直属下属。

  所以三人都是旧相识。

  在沛县的时候,萧何和曹参关系很好,两人都是县里面有名望的官吏,平时交集也比较多。

  到了刘邦起义之时,两人又同在刘邦手下做事,关系自然不必多说。

  萧何和曹参

  但是,在两人跟随刘邦好不容易推翻秦朝,战胜项羽之后,两人的关系却越来越僵。

  事情还要从功劳这两个字说起。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之后,开始对手下进行论功行赏,准备根据功劳大小进行封赏。

  刘邦没想到的是,这次论功行赏大会开了一年还没结束,群臣之间相互争功。武将说冲锋陷阵功劳最大,文臣说自己运筹帷幄,应该排在前面。

  刘邦心中其中更钟意萧何为第一,甚至把武将形容成猎狗,把萧何比喻成猎人。猎狗捕猎全靠猎人指挥,狗的功劳怎么可能大于人?

  萧何

  也是因为这话,萧何以文臣的身份,力压武将,汉朝建立以萧何功劳为最。

  但是曹参当时是武将,并且还是武将第一人(韩信封王不算其中)。武将群体功劳上没抢过文臣,在定位次的时候,又开始争抢。

  这次武将群体以曹参身受七十余处创伤,攻城夺地功劳最多为由,要把曹参推为第一。

  刘邦虽然不愿意,但是封赏的时候已经削了文臣一顿面子,评级的时候也不好再说什么,这次就准备以曹参为第一。

  结果这时候有位大臣又跳了出来,以萧何在后方定天下,安百姓,筹钱粮,征兵丁为由,力挺萧何,这刚好说到刘邦心中,结果又以萧何为第一,曹参则为第二。

  曹参

  以萧何为首的文臣在这次论功行赏过程中大获全胜,而以曹参为首的武将,则接连失败。也是从此,这一文一武两人,在世人眼中也有了隔阂,成了敌人。

  但是两人之间真的因为功劳反目了嘛?想想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论功行赏,同样的手段,同样的文臣武将争功,同样的文臣第一。但是唐朝初年的文武官员,则私下相处还挺不错,毕竟多年的战友情谊是丢不下的。

  那么萧何和曹参呢?

  二、两人是真的反目,还是默契演戏?

  论功行赏之后,其实曹参也从武将转为了文臣。萧何设计杀死韩信之后,成为了汉朝的相国,而曹参在帮助刘邦铲除诸侯王之后,却成了刘邦大儿子齐王刘肥的相国。萧何和曹参两人虽然同属于刘邦手下,却在不同的地方任职。

  刘邦

  两人之间慢慢的见面机会更少,但是对于两人之间存在隔阂却成了众人心照不宣的事情。

  实际上呢?刘邦去世之后,汉惠帝刘盈继位。没过多久,萧何病重,眼看也将不久于人世。

  于是,汉惠帝就去看望萧何,顺便询问萧何下一任相国的人选。

  汉惠帝询问萧何: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的位置。

  萧何:了解臣子的莫过于他的君主,您认为呢?

  汉惠帝:曹参怎么样?

  萧何: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我死也不遗憾了。

  汉惠帝刘盈

  从这次对话可以看出,萧何对曹参其实是颇为推崇的,与被世人认知的两人不合,似乎有些出入。

  而且临死前,萧何还向汉惠帝推荐曹参。从萧何的表现来看,他对曹参可没有什么不满的地方。

  那么曹参呢?萧何去世后,曹参成为汉朝新一任相国。

  曹参上位做的不是推翻“敌人”萧何的一切,而是整天喝酒吃肉,就是不做正事。

  曹参的做法也让汉惠帝不满,认为曹参这是看不上自己,认为自己不值得辅助。

  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惠帝和曹参有了一次开诚布公的谈话。

  萧何

  曹参认为自己的能力不如萧何,与其大刀阔斧的改动萧何留下的一切,还不如遵循萧何定下的策略。

  曹参的一番话说服了汉惠帝,回家继续胡吃海塞。从这番话,同样看不出曹参对萧何有什么敌意,而且曹参对自己不如萧何看的很明白,也能大方承认。

  一方面能看出曹参心胸不小,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曹参这也是甘居萧何之下,那么最初两人关系不好的传言,也成了笑话。

  既然两人之间不是真的反目,那就是在演戏。两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甘心演戏,这出戏也只会是在给刘邦看。

  汉高祖刘邦

  这是两人默契演戏在糊弄刘邦呢,可是两人为何要这样做呢?

  三、演戏的原因

  萧何和曹参两人是没法不演戏,刘邦对功臣的态度,和刘邦的猜忌让两人也心生害怕。

  论功行赏就是刘邦在告诉两人,你俩关系不能好,只能坏。

  萧何代表的是文臣,曹参代表的是武将,文臣武将一条心他这个皇帝怎么办?不符合平衡之术,所以萧何和曹参就不能融洽。

  萧何和曹参就是看出了这点,从论功行赏开始,就配合刘邦开始演出,或者说两人开始默契配合演戏。

  萧何、曹参

  而且两人同出沛县,相当于沛县官员的领头人。当初沛县跟随刘邦获封的官员有很多,两人关系融洽无疑就是拉起了一个小集体,这也是刘邦不允许的。以萧何和曹参的智慧,两人也明白这一点。

  两人如此做,也有避祸的嫌疑。

  刘邦对功臣的态度可不是太好,无论是韩信还是萧何都受到刘邦的猜忌,在刘邦还和项羽对峙的时候,就发生过刘邦每天询问萧何在长安城做什么,这无疑是不放心萧何。

  而韩信则更惨,愣是被刘邦削去了王位,最后惨死长乐宫。

  这些都是在给两人敲警钟,需要避祸的不止是聪明的张良,他萧何和曹参也需要。两人一个功劳第一,一个功劳第二,如果再来往密切,估计汉朝也就没有所谓的萧规曹随的发生。

  韩信

  这段演戏,一直持续到刘邦去世,萧何去世,两人才表露出了相互认可的一面。

  其实从汉朝建立,到萧何去世,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朝堂上,两人之间并没有发生任何的争斗。

  萧何在长安,曹参在齐国,有的只是默契的推了一把。

  四、结语

  刘邦是否知道两人是在演戏,我想肯定是知道的,但是刘邦不在乎,他要的只是两人表现出来有隔阂,而不是亲密无间。

  萧何和曹参两人也都是聪明人,在这种配合和糊弄之间,三人都表现出了足够的默契。

  其实仔细想来,曹参反而是众人中过的最好的一个。

  刘邦和萧何

  他的功劳也不小,至少也是汉初三杰之下的第一人,甚至可以完全能和三人并列。

  结果呢?韩信死了,萧何为了消除刘邦的猜忌,无奈通过贪污受贿自毁名声,张良则是辞官归隐退出争斗。唯独曹参不显山不露水,好像消失在众人眼中一般,但是曹参无论是权力还是地位,都一直没丢。

  得失盈亏,敌人朋友,只能通过长时间才能看出,一时的关系变化,在这些历史上的大佬身上,实在看不出真假。

  参考:《史记》《资治通鉴》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