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备入蜀一半功劳归功于张松 刘备为什么还要杀张松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张松,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若张松事件只是意外插曲,无关乎刘备的行动。刘备的行动是依据庞统的计策,所以张松事件与师出无名没有关系,师出之名就是刘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而刘璋若有了准备,肯定会破坏庞统的计划,正因如此,张松之死更不像意外,因为后续发展证明,事件顺利按照庞统计策进行,因此这种看法反而证明张松事件并非偶然。刘备阵营为了在东窗事发以前先下手为强,张松这颗未爆弹先在敌前引爆了,旋即在杨,高二将尚未得知成都有变时,叫来杀了。刘备只要事前知道张松事件爆发的可能时间点,对接下来的行动有利而无害。文书是给关将的,刘备除非是拦截了文书才有可能知道刘璋的命令。而此点也可证明,刘备是先下手为强,因为早知成都有变。

  当然也可以假设有穿梭于成都与刘备阵营的探子,提前告知刘备,但这也等于假设刘璋连下密令都不够秘密,我认为可能性很低。综合以上,其实翻来覆去就是假设张松事件是个意外,刘备并无理由藉由牺牲张松而起事。但必须强调的是,即便是先主传叙述有误,华阳国志再误,资治通鉴三误,有件事实无法改变: 张松根本不知道刘备要行动了。这个事实提醒我们,刘备不需要成都的内应响应他的行动,甚至可以合理怀疑,刘备怕内应破坏了他的行动。张松虽为刘备内应,但刘备恐怕无法如此信任不常见面的同伙。今天张松可背叛刘璋,明天就可背叛刘备,而刘备在此地,翅膀已硬,准备已足,张松的利用价值恐怕也已消失。

  张松事件若是全面行动的信号弹,那么信号枪是在刘备手里,如此,庞统之计才能万无一失。因此,要说张松谋泄对刘备有害无利,不见得。刘备前往成都最大的障碍,就是杨,高二将,此二人一除,刘璋已措手不及。于是重点就在于,必须在杨,高二将还不知情的状况下行动。这个行动酝酿已久,而行动时间与详细计划,张松并不知情。虽说军事机密,内应肯定不会被告知详情免生枝节。但张松不但不知道,还以为刘备要离开,显示他对刘备已经不重要,不但不重要,还必须处处守密提防他坏事。若说张松是因为书信给刘备而遭到揭发,那么更证明刘备并不顾虑他的行动会不会让张松陷入危机,因为即使行动时间与细节可以保密,至少也可以在事前派人前往成都在张松处稍个稍安勿躁之类的消息,如此一来,张松也无须写信询问刘备而露馅。

  因此,无论怎么说,这个内主都是被蓄意搞成状况外的, 换言之: 刘备牺牲了张松。刘备之所以得以入蜀,无疑地,应归功于张松。至于张松力主引入刘备势力的原由,一是由于曹操对张松的怠慢,二是张松对刘璋政权的失望。当然,以上两点,并非刘璋做出决策的最主要根据,只能说是张松个人的利益权衡。张松真正说服刘璋拍板定案的关键,一是外部敌人张鲁势力的威胁,二是内部矛盾庞羲势力的松动。这一步引刘备入蜀的指导棋,刘璋的盘算是要同时解决这两个问题。庞羲于刘璋有恩,又是亲家,在刘备入蜀以前,为巴西太守,受命对抗张鲁。换句话说,庞羲专注于经营私人部队,遭到怀疑。统治者最忌讳的事之一,就是镇守边疆的大将拥兵自重。无论是否有叛意,庞羲做了更令刘璋反感的动作,胁迫县令要兵自保。难怪张松利用刘璋怀疑庞羲准备造反的弱点,趁机引刘备入蜀制衡。

  那么,显然对刘璋而言,刘备是两面刃,同时对付张鲁与庞羲,甚至将杨怀,高沛的白水军交由刘备调度,而白水军很有可能原先是由庞羲管辖的重要部队。于是,刘备在当地的"厚树恩德",就令人玩味儿: 庞羲是否在刘备笼络的名单里呢?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从日后刘备称汉中王时的宣誓文里,众臣的排名先后即一目了然。虽然排名并不代表刘备实际的重视程度,但肯定代表刘备至少在"表面上"的重视程度。需要在表面上被高举的人,要不就是名气大,要不就是有一定势力,不得不予以尊重。对刘璋而言,难堪的不是国破而已,而是被朋友干掉,敌人还变成朋友的开国元勋,更甚者,连原本劝自己不要相信朋友的忠臣,如黄权,都一起变成朋友的宠臣。刘备翻脸的时候,刘璋派出去迎战的将官重臣,见不着庞羲的名字,自然是已被刘备收买,十足十地背叛了刘璋。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