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不死,赵国不灭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对李牧和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随着电视剧《大秦赋》中秦国灭掉赵国剧情的播出,很多网友又提出了“李牧不死、赵国不灭”的言论,其实这个问题近些年来一直被网友争论不休,而李牧作为一个孤胆英雄式的人物也被人们津津乐道。
其实关于李牧的生平,我们能看到的史料中并没有太多的记载,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并没有给李牧单独立传,甚至在题目中都没有他的名字。他的传记是附在《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对他的生平记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这两大部分分别是北驱匈奴,南抗秦军。也许正是由于史料的有限,反而给了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李牧的人生前半程,一直是在赵国的边境防备匈奴。在这一阶段李牧是军政财一手抓。为了彻底消除边患,他采取了长期的准备。他先以防御为主,平日里训练士兵。在匈奴入侵的时候,坚壁清野,不与匈奴交战。这样一连持续了几年,匈奴和赵军都认为李牧胆怯。后来赵王找人替代他,发现换人后总打败仗,还不如李牧守边得力,于是重新起用了李牧。
李牧又按照过去的办法行事。经过了几年时间,使得匈奴更加轻视李牧。这个时候,李牧精选训练的将士,采取诱敌之计,在匈奴大军深入之时,将匈奴十多万骑击灭。这一战虽然逃脱了匈奴的单于,但从这之后的十多年匈奴再也不敢近赵边城。
李牧的第二段军事生涯是抵抗秦军入侵。在赵悼襄王元年,由于新立的赵王和廉颇有矛盾,廉颇离开了赵国。李牧在这个时候被调到南方,抵御秦军。在这段时间里,李牧一共打了三次大的胜仗。第一次,是在秦王政三年,受命攻燕,攻下了燕国的武遂、方城。
第二次,是在秦王政十一年,秦军乘赵攻燕,赵后方空虚之机,以王翦为主将,分兵两路攻赵,一路王翦率领出上党,一路副将桓齮出南阳,一举夺取赵国邺、安阳等10余城。在秦王政十三年,秦军副将桓齮攻平阳,歼灭赵军10万,杀赵将扈辄。接着挥军北进,攻打宜安。赵国以李牧为大将军,在宜安的肥下大败秦军。
第三次,是在秦王政十五年,秦军第二次灭赵之战。秦军主帅王翦改变战法,依然兵两路,以一部兵力由邺袭扰赵都邯郸,而自己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进攻番吾,企图将赵拦腰截断,李牧这次在番吾击败了秦军,秦军被迫撤退。
李牧的最后一战是在秦王政十八年,秦军发动第三次灭赵战役,使用反间计,使得赵王杀了李牧。随之秦军灭了赵国。
可以说李牧凭借大破匈奴和肥之战、番吾之战两破秦军,完全可以位居战国名将之列,甚至可以说对比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名将都毫不逊色,但是,如果说仅凭一个李牧就可以阻止秦国灭赵,那还是有些太过于理想化了。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31年赵国发生了地震,第二年来发生了饥荒,在这样的社会情况下,公元前229年秦始皇秦始皇派王翦、杨瑞和,发动钳形攻势,南北2路,夹击赵国。北路王翦以上郡兵力,从井陉进攻赵国牵制李牧,南路杨端和以河内郡兵力,直逼邯郸。
李牧的军事才能是任何人都没有办法否定的,但是在秦国压倒性的国力面前,赵国的颓势,不是依靠一个名将就能挽回的,何况当时的秦国是双线进攻,甚至赵王都因为“数困於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想请廉颇回来。
另外《战国策》上记载司空马言:“赵将武安君(李牧),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可见,即使赵国杀了李牧,赵国恐怕也只是抵抗了“岁余”罢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29 廉颇的晚年发生了什么?赵国为何要弃用他这样的大功臣?
- 11-29 廉颇对于赵国是无愧于心,但为何却客死在楚国寿春?
- 11-29 廉颇对赵国的忠心毋庸置疑,但晚年为何却逃往魏国?
- 11-29 廉颇在赵国未尝一败,但为何却没能在魏国建立功业?
- 11-29 如果赵国一直和秦国耗着,那么赵国最终是否能赢得胜利?
- 11-29 就算赵王没将廉颇换成了赵括,赵国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吗?
- 11-29 在魏国、齐国相继衰落之后,赵国如何单独抗衡秦国?
- 11-29 赵国陷入最为虚弱的状况中,为何还能击败来入侵的燕国?
- 11-29 当魏军攻打赵国时,身在齐国的孙膑有想过要救赵国吗?
- 11-29 齐国在五国伐齐之后,为何却不像赵国那样恢复元气?
- 11-29 李牧在哪场战争中解救赵国都城之危,而被封为了武安君?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