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一个真正改变大清历史的女人,你知道她是谁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1861年,年仅31岁的咸丰帝,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面对满目疮痍的江山,想到即将继位的儿子只有六岁,咸丰帝临死时,特令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处理政务。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屋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但在咸丰帝病逝后不久,慈禧便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宫廷事变,夺取政权,自此开启了“垂帘听政”的时代。而在这帘帐之后,除了慈禧太后外,还有一个人却鲜为人知,她就是东宫太后慈安。这时,虽然是东西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但执掌权力的却是慈安太后

  受封皇后

  由于慈禧在晚清的政坛中过于耀眼,在部分影视作品中,慈安太后虽然忠厚老实,但却是一个缺乏政治眼光、懦弱无能的傀儡太后,可事实并非如此。

  慈安太后,是满清镶黄旗钮祜禄氏,世代皇族贵胄。咸丰帝还是皇子的时候,慈安就开始侍奉他。等到咸丰继位后的第二年二月被封为贞嫔,五月便晋封为贵妃,六月就立为皇后。

  慈安太后生前没有子嗣,但却能够凭借咸丰的喜爱与信任,在四个月内由嫔连升四级成为皇后,堪称太清历史上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据史料记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帝就带着后宫的嫔妃跑到了热河行宫避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欺侮,咸丰帝在热河行宫里的脾气非常差,经常拿宫女太监出气。而且还自暴自弃的,给自己提了一块匾“且乐道人”。

  热河行宫

  看到皇帝如此泄气,大臣们都纷纷前来劝解,但又都被骂了回去。只有慈安,听闻此事后前来劝解咸丰,才把匾摘了下来,情绪也变得慢慢的稳定下来,不再责骂宫女太监。原文记载“妃嫔偶遭谴责,皆以中宫调停,旋蒙恩眷”。

  可见,慈安太后在咸丰帝的心中有多重要。

  临危受命

  咸丰去世的时候,由于慈安膝下无子,不得不立慈禧的儿子载淳为太子。但为了大清的基业不至落于他人之手,咸丰在临死前对自己的妻子慈安,做了重要的安排。

  这从他当时,所做的三项人事安排里,可以看出:第一件,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第二件,命御前大臣载垣、肃顺等人为顾命大臣;第三件,授予皇后钮祜禄氏“御赏”印章,代表母仪天下的权利。朝中重要谕旨,都要盖有慈安太后“御赏”印章和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

  这等同于,咸丰帝是把皇太子载淳托付给了自己的妻子慈安太后。

  改变政局

  咸丰帝驾崩后,太子载淳继位,年号同治。这时,二十五岁的皇后钮祜禄氏被封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而皇帝的生母懿贵妃被封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按照咸丰帝的安排,幼主登基后,八大臣尽心辅佐,慈安太后可掌管后宫并监理朝政。这样的安排本是极为妥当的,但八大臣自视位高权重,对年仅六岁的皇帝和两个二十多岁的太后,不放在眼里,时常做出狂悖之事。

  这对于热衷于权势的慈禧来说,却是个机会。慈禧痛哭流涕的跑到慈安太后面前,控诉八大臣的罪状,并希望慈安太后出面主持大局,扳倒八位辅政大臣。

  听到慈禧的话后,慈安太后有些犹豫。这对于久居深宫,从不过问朝政的慈安太后来说,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处理。但想到咸丰临死前的托付,为了不让大权旁落,慈安太后同意了慈禧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宫廷事变的建议,一举拿下了八位辅政大臣。

  从此,东西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史书上记载:“东宫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西宫优于才,而判阅奏章,及召对时咨访利弊”。这样两宫太后的配合下,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光绪七年,慈安太后爆崩于钟粹宫中。从此两宫太后共同听政的局面宣告结束,慈禧太后逐渐将权力聚于自己一人之手。

  慈安太后比慈禧厉害的地方在于,她才是先皇咸丰钦定的托孤之人。如果没有慈安太后的帮助,慈禧是不可能走上晚清的政治舞台的。或许即使走上去,也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了。但由于慈禧太后的光芒太过耀眼,反而却很少有人提起慈安太后。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