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每次打仗前,为何要把将士们的妻女集中起来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下面由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在每次打仗之前,都会把将士们的妻女集中起来,原因为何?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这是朱元璋控制军队的三大手段之一!朱元璋农民出身,加入明教参加红巾军起义,逐渐建立自己的势力,手下不仅有徐达、常遇春等猛将,也有李善长、冯国用等文官,如果没有一点厉害手段,还真的难以掌控这么庞大的队伍!
文题中所说的是朱元璋打下集庆(南京)后宣布的一项制度,其实在之前已经执行,不过并没有明文规定。
朱元璋统帅大军渡江攻打集庆时,便将马夫人和军中诸位将军的家属全部集中安置在和州(安徽和县),美其名曰集中保护,让前线将士无后顾之忧,其实就是把军中将士的家属作为人质,以防他们叛变。
为什么朱元璋要有这样的做法呢?这和他统帅的军队的组成有关系。元末农民起义,朱元璋参加了濠州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后来娶了马夫人,成为郭子兴的女婿。不过朱元璋发现濠州城内的起义军军纪涣散,更像一批强盗土匪难成大事,于是向郭子兴申请外出去扩大地盘,郭子兴同意了。
于是朱元璋带领24人离开濠州,向定远、滁州、和州等地发展,跟随他的24个人便是后来闻名天下的淮西二十四将,包括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地盘拓展的过程中,朱元璋的队伍不断壮大,组成也越来越复杂,有被劝降的朝廷军队,有被收编的盗匪,还有前来投奔的义军,比如说冯国用、冯国胜兄弟俩带着万余人的队伍前来投奔,后来还有廖永忠等人率领的巢湖水师等等,这些队伍与朱元璋的关系并不像徐达等人那样亲密,有啥心思朱元璋无法完全摸透,那么在后方控制了其家属,对其有所约束就成了最好的方法。
拿下集庆之后,朱元璋正式宣布:“与我取城子的总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做!”当然这也有负面效果,有些常年在外作战的将领,很长时间无法与妻子相见,虽然朱元璋同意他们在外纳妾,不过还是思念成疾,心生怨望,骁将邵荣就因为此事而谋划刺杀朱元璋。
以家属作为人质,只是最原始的控制手段,朱元璋还有一大杀手锏——在军中安排义子!
从元朝时期,就流行将官认义子,协助自己管理控制军队。朱元璋有二十多个义子,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李文忠、朱文正和沐英了!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朱文正是亲堂侄,沐英是个孤儿,在定远被朱元璋收留,这三人战功彪炳!
建国后李文忠被封为曹国公,与李善长、徐达等人同列开国六公!
朱文正更是在洪都保卫战中抵挡了陈友谅数十万大军,为后来的鄱阳湖决战胜利奠定坚实基础,后来虽然被朱元璋惩罚圈禁至死,但是建国后他儿子还是被封为靖江王,这是朱元璋封的二十多个藩王中,唯一一个不是自己亲儿子的!
大家对沐英的了解更多来源于《鹿鼎记》中的沐王府!沐英作为朱元璋义子,与傅友德统帅大军平定云南后,朱元璋下令傅友德回朝,而许沐英永镇云南!于是沐家与大明王朝同生共死,一直传承到明朝灭亡。
朱元璋每占领一座城池,都会派遣一名义子与将官共同守城,比如说占领严州之后,命保儿(李文忠)与胡大海共同防御,后来两人不和闹到了朱元璋处,朱元璋派出特使告诫两人:“保指挥我亲身也,胡院判我心腹也,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主要意思是劝两人通力合作,但是说得很清楚,李文忠是他在军中的代表,胡大海只是心腹,心腹要听代表的!
第三个手段就是控制将官与读书人接触。在朱元璋看来,将官只要听令冲锋即可,不需要与读书人讨论,其实还是怕武将和文官形成小集体,产生其他心思后不好控制。
朱元璋规定:“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令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止设一吏,管办文书,有差失,罪独坐吏!”攻下的每座城池都会安排守将,但是不给他们配文官,更不允许他们接触儒生,只给每人配一个书吏,用来处理日常文书。
此外还规定,攻打城池俘虏的元朝官员和当地的地主、儒生,将领都没权处置,都要送到朱元璋处,由他决定哪个该杀,哪个该放,哪个该招揽,以此杜绝武将对文官施恩。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他又是如何规定了新的退休年龄?
- 11-30 朱元璋除了每天批阅奏章之外,他还有着哪些日常生活?
- 11-30 对于刘伯温而言,朱元璋的态度为何却是先扬后抑?
- 11-30 朱元璋成为一方霸主之前,他对待百姓又是怎样的态度?
- 11-30 对于朱元璋而言,他为什么要制定低薪养官的政策?
- 11-30 在朱元璋心里,朱标为什么始终是他最喜欢的儿子?
- 11-30 在后世的诸多争议当中,朱元璋凭借怎样的能力成了皇帝?
- 11-30 在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为何不按常理出牌选择新太子?
- 11-30 与正规军比起来,明朝锦衣卫的整体作战能力很强吗?
- 11-30 明朝火器究竟有多厉害?在当时有哪些引以为傲的火器?
- 11-30 明朝火器在当时处于一个什么水平?为何说只是“略”高?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