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 最后乾隆为什么要对张廷玉抄家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很多人都不了解张廷玉和乾隆,接下来跟着历史屋小编一起欣赏。

  张廷玉是大学士张英之子,安徽桐城人。他本人在康熙朝时举进士后,官运亨通,到康熙末期已担任文渊阁大学士,曾辅佐雍正继位,长期为雍正草拟谕旨文书,长于文字,又勤劳机敏,能揣摩皇帝的心思,贯彻皇帝的意图,被雍正宠信并倚为肱骨。

  雍正八年(1730年),清朝因在西北用兵,首设军机处。张廷玉亲自制定了军机处规章,对创立和完善军机制度起了重要作用。史载,他为人谨慎,做事认真细致,所起草的上谕,全都符合雍正心意,因而大受雍正赏识、宠信,红得发紫。

  雍正八年(1730)六月,雍正帝颁谕鄂尔泰、张廷玉著配享太庙。这是皇帝对大臣所能赐予 的最高荣誉与奖赏。有清一代,张廷玉是唯一获此殊荣的汉大臣。到雍正弥留之际 ,遗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四人辅佐弘历(乾隆)。乾隆三年允礼病故后,乾隆帝认为允禄是弘皙集团的后台,遂罢黜了他的议政大臣之职,失去了辅臣之权威。唯有鄂尔泰、张廷玉作为百官领袖,并立于朝堂之上。

  在此单说张廷玉。张廷玉一门贵盛,其子弟多为科举出身,大多都是达官显贵。他的弟弟张廷璐任礼部侍郎;另一弟张廷瑑任内阁学士;其子张若霭、张若澄皆入直南书房,为内阁学士;另一子张若渟曾为军机章京,后官至侍郎、尚书。史载:张廷玉“一门之内,朝绅命服,辉映闾里,天下荣之。前后十余年,赏赐至不可胜记,又第及园墅、命紫禁城骑马,皆朝列所稀有者” 。

  乾隆刚即位时,还是个20多岁的毛头小伙子。当时,朝中大臣分为鄂尔泰、张廷玉两个帮派集团,这早已是公开的秘密。鄂、张都是雍正朝重臣,党羽众多,朝野大臣必须选边站队——要么依附鄂尔泰,要么寻求张廷玉庇荫。两派明争暗斗,相互倾轧,对此,就连性格刚毅,手段戾狠的雍正帝都感到束手无策。因为这两人都是大功之臣,所以雍正特许二人死后附太庙配享。太庙乃皇家祖庙,臣僚能得到配享的待遇,和爱新觉罗氏祖先共享后人祭祀,是极高且十分罕见的荣宠。鄂、张两大政治团伙的存在,给刚上位的乾隆帝出了一个难题,能否妥善处理两派的关系,成为朝政能否正常运转的关键。

  乾隆继位后明确表示自己痛恨私立朋党,一旦发现有人搞团团伙伙,相互暗算、攻讦,争权夺利,轻则被训斥,重则被革职回籍。

  张廷玉集团势力很大,党羽众多,早已令世人侧目。其势力主要集中在内阁六部,其党羽主要是通过科举登第的汉大臣 ,大多为九卿和督抚,握有实权。张廷玉的门生中,有些已经成为一、二品大员,位高权重,如吴士功、汪由敦、张照等。

  鄂、张位极人臣,民间传闻朝中实权尽被二人掌握,朝鲜使臣回国后报告国王说:“阁老张廷玉负天下重望,有老母,乞归养而不许,彼人皆以为张阁老在,天下无事云”。上位之初的乾隆帝对各种传闻深感恼火,但唯恐自己若穷追猛打势必造成朝中无人可用的状况,暂时只得以曲求伸,在自己羽翼未丰时,小心翼翼地操纵两派中的有用之才。

  当时,以张廷玉为核心的大都是汉官,以鄂尔泰为魁首的大都是满官。满清入关后,大权操纵在满族上层手里,上层汉官很少,掌握实权的更少。因此,鄂、张两派相争,张派常常处于下风。乾隆帝绝不愿看到鄂尔泰一党独大,形成压倒性优势,他置身两党中间,竭力保持平衡,这也是封建专制帝王的统治要诀之一。

  乾隆六年(1741),乾隆帝利用仲永檀弹劾案,一举摧垮了鄂尔泰集团(过程、细节就不一一详述了)。乾隆对张廷玉虽然礼遇有加,但他对代表汉族官僚势力的张廷玉并无好感,甚至有些鄙夷。《清史稿》载,乾隆曾说:“张廷玉在皇考(雍正)时仅以缮写谕旨为职,此娴地文墨者所优为。自朕御极十五年来,伊则不过屡进屡退,毫无建树,毫无赞襄。朕之姑容,不过因其历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陈设座右而已”。

  乾隆十年(1745),鄂尔泰病逝,其党虽然仍固结不散,但锋芒早已被大大挫伤。

  鄂尔泰死后,乾隆没有让张廷玉担任首席军机大臣,而是把满人讷亲攫拔为首席军机。在此期间,张廷玉年逾古稀, 再三求退,乾隆不许,仅准其辞去兼管的吏部事务。直到乾隆十四(1749)才同意张廷玉以原官并待伯爵衔致仕(辞官,退休)。正是在这个时刻,张廷玉因配享太庙一事激怒了乾隆皇帝。

  乾隆早就答应雍正,让张廷玉百年后配享太庙。但他也说过,配享大臣,不可归田终老(必须永不退休 )。但他对张廷玉格外开恩,承诺他辞官回籍后仍可配享太庙。张廷玉仍不放心,奏请“乞上一言为券”。大臣竟要皇帝写保证书,乾隆虽然照做,但心里很不高兴。

  张廷玉告老还乡时,乾隆问他和人可继为大学士,张竟不避嫌疑,立刻举荐自己的心腹门生汪由敦。乾隆认为此时已到对张廷玉及其党羽动手的时候了,对张廷玉的积愤犹如火山喷发一样压抑不住,抓住一点把柄,立即开始大做文章。

  首先,他谴责张廷玉要求配享太庙,是信不过自己,因为既然是皇考遗诏,他自会办理;他还说张廷玉之罪过,不单在于其不亲自前来谢恩,最重要的是竟敢当面请求,说自己死后配享,此为“信朕不及,此其所由得罪于天地鬼神也”。 乾隆还责备汪由敦“漏言(泄密),循师生私恩,不顾公议”。于是罢免了汪由敦协办大学士和刑部尚书之职,但仍在尚书任上办事赎罪。张廷玉被他罗织了那么多逆行,却无法构成大罪,所以只削去他伯爵,以大学士之衔退休回家,死后仍准配享太庙。

  之后,乾隆以悖逆大义之名罢黜了张廷玉配享太庙资格。被罢了配享太庙后,张廷玉的祸事仍未到头。后来,张的儿女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大肆收受童生贿赂后不慎落水溺死,其劣迹被御史储麟趾揭露,遂又将张廷玉牵扯了进来。

  朱荃和张廷玉是儿女亲家,当年在举行京察时,张廷玉将朱荃列为一等。待保举主考官时,张廷玉的得意门生汪由敦大力举荐朱荃出任四川学政,主持童试。

  朱荃家属供认他“勒索新进诸生规礼及补禀、出贡等银约四、五千两”。后来还发现朱荃是吕留良案的有罪之人。

  据此,乾隆发谕旨责问张廷玉:“公然与(朱荃)为姻亲,是诚何心?漫无忌惮,至于如此。其忘皇考圣恩为何如?其藐视朕躬为何如”?此时,张廷玉早已告老还乡,乾隆下令将张廷玉“所有历来承受恩赐御笔、书籍及寻常赏赉物件,俱著追缴”,“终身不令觐见”,以示责辱。并且,乾隆还下令没收了张廷玉在京师护国寺附近的一座府邸,该处存有张廷玉的私人财产15000两银子,算替其姻亲朱荃补交赃款充公。还将牵扯入此案的张廷玉亲信梁诗正交部察议,汪由敦降职为侍郎,罪因是包庇朱荃。

  至此,张廷玉及其亲信党羽历经接踵而至、倒霉万分的种种变故后,声与名俱灭,张廷玉的政治生命也随之彻底完结。其门生故旧纷纷作鸟兽散,各寻生路去了。

  乾隆二十年(1755),84岁高龄的张廷玉病逝。乾隆还算仁慈,作出眷顾三朝老臣的姿态, 仍让他配享太庙,并赐谥号“文和”。只说“皇考之命,朕何忍违 ”。张廷玉也因此好歹保住了他最看重也最向往的死后声名。

  鄂尔泰、张廷玉两党虽然势同水火般斗了几十年,最终却都栽在了乾隆帝的手上。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