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李光地这个人吗 康熙为何将他贬为知县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对清朝李光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大热剧《康熙王朝》中,观众们除了早就熟悉的康熙皇帝,还认识了一大批他手下的名臣强将,其中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那就是被康熙从大学士贬为台澎知县的李光地。
在剧中,他不但与蓝齐儿格格有一番令人叹惋的感情纠葛,其在官场中的经历更是让人感慨万千。
李光地是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吗?
因为演员阵容强大,剧情大气精彩,有很多人认为《康熙王朝》里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历史。其实它是根据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改编的,所以有不少虚构的色彩。
因为不幸命运而被观众深表同情的蓝齐儿格格,和她的母亲容妃就是完全虚构的人物。那么李光地是否也是如此呢?
历史上李光地是真实存在的,但是他的经历却与电视剧中的情节有很大不同。
他并没有遭到贬谪,因为在"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的过程中立下大功,李光地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一直受到康熙重用的他,甚至在最敏感的立储问题上也能够让对方接纳自己的建议,促进了二皇子胤礽太子之位的复立。
李光地于1717年因病去世,死后谥号为"文贞"。他被康熙皇帝认为是平生知己,被雍正帝评价为"一代完人"。生前风光,死后尊荣,根本没有被贬为知县的事情发生。这个情节,完全是二月河的虚构。
《康熙王朝》中,李光地是如何一步步爬上相位的?
那么为什么在电视剧中,李光地会落得如此结局呢?既然是电视剧中的情节,那么就要先看电视剧中的故事安排。
在剧中,李光地是福建乡下的一个儒生,最讨厌做官。后来康熙为了收复台湾,在福建实施迁界禁海策略。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各级官吏贪污腐败,致使当地百姓民不聊生。
李光地在容妃回乡探亲之时,拦下车队,上奏当地情况。当容妃将他的奏请带给康熙之后,康熙对其大为赞赏,安排李光地辅佐姚启圣和施琅收复台湾。
表面上,李光地此行是负责粮草工务诸事,暗地里,康熙命令他监督姚、施两人。不得不说,这份工作很适合李光地。姚启圣和施琅都是清官能臣,和他们共事,对于初入官场的李光地来说是一段很好的缓冲期。
靠着自己的聪明才干,他把明暗两份工作都完成得不错,康熙因此将他调入了京城,并委以重任,那就是牵制索额图、明珠两党。
为什么是李光地,因为他聪明谨慎,又没有根基,只能紧紧依附康熙,成为他手中的一把利刃。尝过做官滋味的李光地,已经不甘心沉寂于乡野之间了,已经开始"有所求"的他,只能跟随帝王的脚步起舞。
就这样,他的官职不断提升,最终被拜为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朝没有丞相一职,大学士便几乎相当于丞相了。
时间流逝,李光地从康熙的心腹变成了心腹大患
自古以来,党争都是一件十分残酷的事情。即使有康熙在背后的支持,李光地也是步步维艰。为了自保,他选择向康熙认罪并告发索额图、明珠二人。
愤怒的康熙将李光地撤职下狱,却也保留了他一条性命。等到李光地官复原职,饱经磨难的他开始实施自己的报复,先是弹劾索、明两人,等到二人倒台之后,又想要对牵涉其中的其它官员、皇室宗亲进行追究问责。
这就有些过分了,康熙之所以重用李光地,是想要一把刀子来帮助自己平定愈演愈烈的党争。可是现在的李光地已经成为了一条见人就咬的疯狗,影响到了康熙自己的利益。
更何况,索额图和明珠倒下了,李光地俨然在朝廷中形成了一股新的势力。已经深受党争、权臣之害而康熙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势力,于是他将李光地贬谪为台澎知县,远远地打发了出去。
李光地从一个不贪恋权势,为民请命的儒生,一步步腐化为只知道打击报复政敌的封建官僚,其中变化之大,令人惊心。只能说,权利的侵蚀,是很少有人能够抵御得住的。
而康熙不愧是一代雄主,权术手段施展得出神入化,先是利用李光地除去索、明两人,然后再兵不血刃地将有可能成为权臣的李光地驱逐出权力中心,所有人,包括妃嫔子女,在他眼中,都不过是一枚棋子罢了。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最近发表